推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电子板报资料(图文)

发布时间:2017-06-16  编辑:林仪 手机版

   导语:以下是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电子板报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a href=/heibanb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 title=黑板报" width="600" height="301"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为了体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教育的公平性,即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注重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将成为一句空话。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准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是最根本的公平,也是最基本的公平。坚持教育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教育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撑,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培养人才创造财富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培养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把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平等。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个中原因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外,教育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正因为如此,教育公平也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是艰难的,但充满希望、无比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新的伟大长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要选择发展教育为突破口,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先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黑板报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容】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要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意见》提出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各地尽快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最低保障线”,凡是低于标准的学校都纳入限期改造计划,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逐步使当地所有学校都达到基本要求。二是加强县级政府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通过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三是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四是落实各项政策,对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意见》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考核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