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真奇妙,高高兴兴把树植。浇浇水,施施肥,种下绿色小种苗。小树苗,快快长,快让沙漠变绿洲。大树旁,深呼吸,人人健康身体棒!今天语文迷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植树节黑板报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森林的作用
森林之于地球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放面呢?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
净化空气: 森林有多方面净化空气的功能.首先它保持了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CO2)平衡.森林是氧气的主要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消耗者, 它使得由於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加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得到平衡.其次, 森林可以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它不仅能阻挡有害气体, 而且能过滤和吸收有害气体;再次, 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森林能阻挡、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第四, 减少空气中的灰尘, 森林能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还能固定地面上的尘土;第五, 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树木可以分泌挥发性物质, 有杀菌和抑制细菌的作用.
净化污水: 森林使流过的水中的溶解物质含量大大减少, 使水中细菌的数量大大减少.
降低噪声: 树木浓密的枝叶使声波不定向反射或将声波吸收, 使噪声大大降低.
调节气候: 森林对温度、湿度、风力都有调节作用.大面积的森林能调节大范围甚至全球的气候.小面积的林带也能起到降温、增湿及净化空气的作用.
保持水土: 森林树冠可以滞留降水而避免对地表的直接冲刷, 并积蓄雨水.树木的根系能固定土壤、吸收水分.落叶、枯枝也能吸收相当数量的水分, 减少地表径流, 防止水土流失.
保护农田: 森林和防护林带能减轻风、旱、涝等灾害.林带可以使风速大大降低, 水分挥发量随之减小, 湿度相对增大.
此外, 森林还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促使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历史上, 地球陆地的2/3 曾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后来由於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 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现在世界森林面积约有28 亿公顷, 森林覆盖率约为22%.世界森林的分布很不均衡,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区、北美洲和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区等.
关于植树节的故事
众所周知,每年公历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起初,植树节是个农历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重视植树,把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革命先行者,就将孙中山逝世的公历日期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植树造林的光荣传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做过许多地方官,每到一处他都要栽花种树,这在他的诗中也有反映:“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苏轼任杭州刺史时,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种树,因而留下了“苏堤春晓”这一著名景观。柳宗元贬官柳州,但仍不忘种树:“柳州刺史,种柳柳江边”;“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平叛,沿途大种柳树,被称作“左公柳”。他的幕僚杨昌俊以诗歌颂:“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都有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绿荫。在黄帝陵,传说是黄帝亲手栽种的柏树(称“黄帝手植柏”),郁郁葱葱,令人顿生思古之幽情;古城曲阜有孔子的“先师手植柏”。泰山岱庙也有“汉武帝手植柏”。这些千年古树现如今都成了重点保护文物。“中庭树老阅人多”,炎黄子孙树下瞻仰时,自然会生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崇敬之情。
古人不仅重视植树,也十分重视保护林木。早在夏禹时代,我国就有了有关保护林木的行政法规。《逸周书》记载:“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治理齐国时曾说:“为人君而不能保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宋太祖赵匡胤规定:“民伐桑枣为薪者罪之。”清朝雍正继位时,就要求严格保护山林:“严禁非时之斧斤,牛羊之践踏,歹徒之窃盗。”
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也十分热爱树木,他在带兵打仗时规定:驻防官兵要在驻地植树造林,即使行军打仗时,也不许践踏林木。他屯兵徐州时,为了严明纪律,特意写了一首护林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有关保护林木的故事。传说西湖净慈寺有一古松,某新任太守为修造衙门,下令征伐。方丈无计可施,幸亏有一个济颠和尚写了一首诗,派人送给了太守。诗云:“庭松百尺接天高,久与山僧作故交。本谓枝柯千载茂,谁知刀斧一齐抛。庭前不见龙蛇影,宅畔无闻风雨号。最苦早间飞去鹤,晚回不见旧时巢。”太守见诗,权衡利害,终于收回成命。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2.关于两会的黑板报资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