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春节的习俗,可不能只知道抢红包哦!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起跟随语文迷网小编整理的春节黑板报资料来看看,我们都有哪些有趣的春节习俗知识吧!
春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至于放鞭炮的习俗,是来源于一个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祭财神
旧京时在四合院里的佛堂或大杂院人家的屋中都供有财神爷像,一些商铺在年节或开市时也有向财神焚香礼拜祈盼财神保佑发财、吉祥之习俗。民间供奉的财神不止一个,通常有文财神“范蠡”,武财神赵公明、关羽、准财神刘海蟾,以及偏财神五显财神等。
住户家礼拜的多是文财神,亦称增福财神。传说它是北斗七星之一降临到人间的,那财神爷画像上面的白脸长须,左手执玉如意,右手捧个宝盒,上面书写着“招财进宝”字样。
武财神赵公明相传在秦代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师”,其像是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坐骑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传说它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赵公明在终南山得道后被封为财神。在神话古籍《封神演义》里写有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王符金册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责是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久而久之,人们把赵公明冥神、瘟神的形象淡忘了,祭祀并记得的只是财神赵公明。凡是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
那么忠义仁勇的关羽为何又成为“关财神”了呢?据史载,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豕庙林”三祭合一的洛阳关羽庙会规模宏大,庙会时焚香祭祀,唱戏娱乐、饮食、商品极为热闹,逐渐成为当地的商品贸易集市,关羽便成为经商者的保护神,忠关羽变成商关羽。经商者的店铺及家里便供奉起了“关羽神”、“关财神”。作为“财神”关羽的“义不负心”又形成了以“仁义”“公正”为核心的商品交易道德,并因此成为关公文化的重要内容。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旧京民间都要隆重“祭财神”,据说正月初二是财神爷的诞辰。宫内及百姓家的佛堂均要挂满贴满金银财宝的挂千、福寿禄喜财的大字条幅和喜联,在财神像前的供桌上除摆糕点蜜贡鲜果外,要给财神一定奉摆上五碗长寿面和五碗元宝汤(即馄饨),在香烟缭绕、烛火齐明、鞭炮玉磬声中,由家庭中的最高长辈带领给财神爷祝寿,并祈求财神显灵吉祥纳福、财源不断滚滚来。各商铺老板亦领店员学徒焚香叩拜,并在初六开市时鸣鞭炮敲锣鼓,喜迎第一个顾客登门,那时称其为“财神”,不管营业额的大小,均热情接待,并给予打折或用小礼品馈送,这种之俗旧时称为“接财神”。
各住户各商户在祭神后均要前往财神庙或关帝庙奉祀礼拜。老北京时最有名的有广安门外的“五显财神庙”和永定门外赵公口的财神庙、前门的关帝庙等。过年时到五显财神庙祈福借元宝是很多老北京人的重要活动,初二一大早人们就从菜市口及广安门门脸儿等路口,乘牲畜拉的轿车、敞车或骑毛驴等交通工具赶往财神庙去争烧第一炷香。永定门外赵公口因原有财神庙供奉的赵公明而得名,虽赵公明被称为正宗财神,但因地处城外荒凉之地交通非常不便,旧京城里人很少去拜祭。此庙旧时常有外地进京做买卖的商人,从永定门进北京城路过时入庙焚香礼拜,旧京时就曾把赵公口这地方称为“京城财源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