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需要注意的事情!下面是语文迷网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黑板报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社交礼仪的意义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然促进了人的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人对礼仪文化也就更重视。在当今社会学习现代社交礼仪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习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只做一只井底之蛙已难以适应形势,唯有从井底跳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意识。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印象。
学习礼仪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这对于一个企业或服务行业而言,就更需要积极地适应这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操作的,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比如说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而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的氛围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习社交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场、立足市场。
学习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的内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有节的交往,去实现创造“人和”的境界,这是学习礼仪的另一意义。
学习礼仪是争做现代文明人的需要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人均是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国家提倡每个公民均应争做“四有”新人,即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知识的人。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先生或女士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使自己知礼懂礼,做一个有教养的、有礼貌的、受人欢迎的现代人。
现代社交礼仪的职能
社交礼仪作为人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必然具有其内在的职能。社交礼仪具有四大职能:第一是塑造形象;第二是沟通信息;第三是联络感情;第四是增进友谊。
塑造形象
塑造形象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一职能,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方面。
人类生活在大千世界中,与世界不可能是毫无关系的,而是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各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人人均生活在一定的国家,归属于一定的民族和阶级,因而人人都处于一种宏观关系中;二是人人都有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上下级等人际联系,因而人人均处于一种微观关系中,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均以自己特定的身份和角色去与人相处。有时人们以个人身份去待人接物,此时表现的纯粹是个人形象,而有时人们又以个人形式代表组织去与人相处,此时表现的就是组织形象,故人们在现代社会交往中,总是以两种形象出现,一种是个人形象,一种是组织形象。社交礼仪就其职能而言,即不仅能帮助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还能帮助树立优秀的组织形象。
个人形象塑造
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总是以个体形象出现在生活中,人类大部分时间是代表着自身的存在意义,比如生活在家庭中,生活在朋友之间,人们总是以自身最好的形象去生活,但有时人们互相相处时,也会出现诸多障碍,某某不拘小节,某某不知礼知情,某某行为粗暴、态度恶劣等等。那么人类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存更有意义,做一个受欢迎、受喜欢的人呢?标准和条件均是多样化的,有人喜欢潇洒的风度,有人喜欢高雅的气质,有人喜欢率直的个性,有人喜欢有板有眼等等。总而言之,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但是不管怎么说,社交礼仪总能帮助你塑出可人的个人形象。何况当今社会,在人们普遍重视气质的前提下,人们也普遍重视起人类量的方面的诸多标准。这些标准就是社会礼仪的规范,那么怎么样的个人形象才是受欢迎的呢?
一般而言,一个具有高尚的情趣,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的人总是备受欢迎的。
高尚的情趣,指一个人的性情和志趣高远不低俗。要培养自己高尚的情趣,就得知情知礼,不懂礼不知礼者难成高尚的人。所谓彬彬有礼,然后君子也。比如说,一个人唯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在生活中与人为善,处处为他人着想。在行动上,才能产生乐于助人、不计报酬的行为。如一个人时时想着自己,心中没有他人,生活中势必斤斤计较,寸利必争,甚至为此还会损公肥私,乃至飞扬拔扈,为非作歹。这种人,自然就是一个心胸狭隘、情趣低劣的小人。
一个富有高尚情趣的人,必然是一个心胸开阔、心底无私的君子。他既懂得外在礼仪方面的涵养,更注重内在品质的锤炼。
优雅的气质也即个人的一种吸引人的个性特征。气质本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个人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构成个人个性的组成部分。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气质,不同气质的人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又不同,即待人接物的礼仪就会有差异。如何发扬个人气质的长处,运用礼仪的手段来弥补气质的短处呢?
根据古希腊医学家希波拉底的研究,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一般而言,胆汁质类型的人,为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勇敢、敢于承担责任,但情绪易激动,脾气暴躁,有时甚至独断专行,故在社交场合中,容易获得他人好感,不容易得罪他人。这种脾性的人就特别应该注意发扬优点,避免自己的弱点,在社交场合,特别应该控制自己的性情,遇事不要过分急迫而自信,多一份谦虚的容忍。在与他人交谈时,多听少讲,做一个热情的听众比热情的说客更好。
多血质类型的人,往往活泼好动,情感丰富而外露,反应迅速敏捷,但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多变,做事有时虎头蛇尾,甚至投机取巧。在社交场合,往往很容易投入,也能成为社交中心人物,但难以持久。故要求这种人特别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恒心和耐心,以诚取信,凡事要持之以恒,以“认真”两字去对待人和事,以取得他人的信任。
粘液质类型的人,往往沉静,稳重,少言谈,能忍耐,情感内向不外露,反应较慢,比较固执,不易接受新事物。这种人在社交场上很难顺利入圈子,交际不广。故要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应适当改变一下自己的脾性,如在与人相处时,多一些热情,多一份信心,礼字当头,礼多人不怪。你知礼行礼,那么即便你少言寡语一些也仍然会受欢迎的。
抑郁质类型的人,往往感情细腻丰富,善于察觉别人未觉之事。但往往又孤僻,心事重重,不善交际而孤芳自赏,行动迟缓,刻板、守旧。这种人往往很难打开交际的场面,要想改变现状,唯有努力改变一下自己的个性,多与人交住,多多参与各种社交活动,让现实逐渐打破自己气质抑郁的枷锁,争取创造一个崭新的个人形象去面向社会。
潇洒的风度是指一个人受人欢迎的内在的素质修养和他外部行为等的总称。这种风度具体表现在人的形态、言谈、举止、装束打扮等等方面,这是生活中逐步凝炼而成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个人形象是否优美,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个人的风度体现出来的。比如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如果得体优雅,风趣幽默,那么大家会认为他很美。同时,如果他在装束打扮上非常邋遢,不整洁,那么即便他言语如何,同样也是不美的。可见,个人形象之美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内涵,也需有外在的表现。现代社交礼仪不仅可以丰富你的内涵,同时还可以教会你许多外在的礼仪规范,使你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
组织形象塑造
我们说,人总是社会的人,大部分的人总隶属于一个部门、一个公司,即人是组织化的个人。人在工作中,总是代表着自己为之工作的组织的利益,显然,工作中的各种形象也就代表着组织的形象。比如,作为一个秘书,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工作性质,自然也决定了他应有的组织形象。工作时,你更多的是属于组织的,故你的待人接物必须注重组织规定的礼仪要求。与个人交往时,你若不喜欢交往的对象,那么你就可以不必与之交往。但在工作中,你没权选择,工作的需要,组织的形象,是首选的条件。所以,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均特别强调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心和责任心。这种忠诚心和责任心在个人的工作中均应得到充分的体现,如得不到充分体现,那么你个人所代表的组织形象是不佳的,由此会给你所服务的组织带来损害。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一个公司电话总机接线员的声音就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如声音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自然留给客人的印象是组织形象优秀;相反,则差也。故从组织角度出发,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应有强烈的形象意识。
商品社会,形象就是对外交往的门面和窗口,良好的组织形象可以给组织带来无穷的社会效益。从礼仪角度而言,任何组织内的个人,均应重视社交礼仪的学习和再教育,自觉掌握现代社交礼仪的常识,为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服务。
沟通信息
沟通信息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二职能。
礼仪行为是一种信息性很强的行为,每一种礼仪行为均可以表达一种甚至多种信息。根据礼仪表现的方式,可以把礼仪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言语礼仪,一种是行为表情礼仪,一种是饰物礼仪。这三种类型的礼仪行为均具有很强的信息性。
言语礼仪是指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表达的一种礼仪,即直接用语言来传达的某种礼节,比如问候语“你好”、“早安”、“身体好”、“万事如意”等等。这种礼貌问候语本身就包含一种很强的信息,通过语言本身的字面含义传递给对方这样一种信息,或是祝福,或是尊重,或是一般性礼貌,或是一种随意的问候等等。
行为表情礼仪是指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传情达意的一种礼仪行为。人的身体语言属非自然语言,也称无声语言,有时也称“态势语”、“体态语”等。它泛指人际沟通中除却语言信息之外的一切由人类行为所产生的信息。它可作为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辅助的工具。如果说人的有声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物质外壳,那么,人的人体语言可以说是人的行为和情感的物质外壳。按照美国心理学家、人类学家霍尔的看法: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深刻得多。国外心理学家甚至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信息的传递=7%词语+38%语音+55%表情。我们且不论此公式有多大科学性,但它强调无声语言在人际传播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比如手势语言在人际传播中所占的比重是有很大现实性的。握手是社交活动中最频繁的动作,而不同的握手姿势所表达的信息显然不同:如用双手紧紧握住对方并使劲摆动,自然表示了一种久别重逢或深深的感激或浓浓的鼓励;如松松垮垮握一下对方的手,可能传达不重视或希望快结束等等的信息。可见,手势的不同,传递的信息是全然不同的。故要求人们既要通过态势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想传达的信息,同时又得学会准确地猜度他人传递给你的信息。唯有如此,才能在社交活动中,如鱼得水,顺利地步入社交圈子。
饰物礼仪是指通过服饰、物品等表达思想的一种礼仪。在社会活动中,人们经常通过服饰打扮或各种物品来传情达意、表达一种礼仪。不同的饰物所具有的礼仪信息是不同的。比如红色衣服适合喜庆场合,黑色衣服适合隆重、庄严的场合,白色表示纯洁、高尚等等。又如现在社交场合盛行的送花礼仪就特别有讲究。花作为一种礼物,在历史发展中,人们已赋予花许多象征意义,所谓的“花语”也即花所能代表传递的信息。比如在欧洲一些国家中,人们习惯用一枝红蔷薇表示求爱。如回赠一支香石竹就表示拒绝,紫藤花表示喜欢,水仙花表示尊敬你。送一支并蒂莲,表示夫妻恩爱;送一支红豆树,表示使人最相思等。在社交活动中,应多多了解“饰物语言”,通过饰物来传情达意,往往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联络感情
联络感情是社交礼仪第三大职能。礼仪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表现为一些礼节、礼貌、仪式等。这些礼节、礼貌在社交活动中不仅表示一种礼数。更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双方的感情,为个人或组织营造一个和睦的人际环境和顺畅的社会氛围,比如现代社交礼仪中的宴会礼仪,它作为招待亲朋好友迎来送往的一种礼节,首先表达的是一种礼数。这种礼数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双方的感情,增进互相的了解和信任。宴请已成为社交场合一种有效的礼仪手段。
联络情感不仅是社交礼仪的重要职能,也是社交礼仪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表达感情、联络情感既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目的,同时,行使礼仪行为的基础又必须是情感。故情感既是行使礼仪的基础,又是礼仪的重要职能。所谓有感而发,礼仪行为也如此,一定的情感基础,才能产生和颜悦色的礼仪行为,否则,礼仪只不过是一套僵化的程序和手段而已。我们在一定的社交场合,向对方施行礼仪行为时,只有在真挚的感情基点上,生发出一系列的行为,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行为是真诚的、友好的,否则就会产生虚情假义之嫌。比如与他人握手时,你心里还想着刚才发生的另外一件事,以至于你的眼神也是不专注的,手势也是无力的,这样的握手势必让对方感受到你缺乏真诚,让人觉得不够重视,也许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而丧失。长此以往,就会给你的社交生活带来重大损失。故必须充分认识社交礼仪的“情感”特征。
社交礼仪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诚。以真诚的心换取他人之心,以真诚的行为款待他人,以真诚的语言取悦他人。真诚是社交成功的一半,所以在社交场合,尤其需要付出自己一颗真诚的心,方能收获温暖。由此,礼仪联络感情的职能才能得到尽情的发挥。
增进友谊
增进友谊是现代社交礼仪的又一职能。现代社会由于通讯和传媒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更多的被现代的高科技取代,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相对减少。一般而言,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更能加强相互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友谊,故在现代社交中,社交礼仪往往能更快更顺利地带人进入社交的境界,为双方的交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能迅速地增进双方的友谊,为此后的友好发展铺平道路。
社交礼仪增进友谊的职能有两个方面:一在个人的社交圈子中,能为个人交往架设友谊桥梁。二在组织的相互交往中,能为组织之间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带来便利。
某人在省级机关某部门工作,接到某校的一份请柬,特邀参加该校举办的一次隆重的庆典活动。但他准时到达校门口时,既没有得到应有的接待,反而学校门卫拦住审问了很长时间,之后,虽放他进校,来到庆典的地点,居然没有专门人员迎候,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得到安排引导。于是他心情糟透地离开了会场。这样一件事,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从这个学校发出请柬的出发点而言,自然是诚意可取,目的是想通过举办一次庆典活动,达到联络各方面的目的,然而由于在庆典的筹划中,许多应有的礼仪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连起码的接待、司仪人员也没有,这样一来,不仅原先的目的达不到,反而产生了更糟糕的影响。往好处想,权当是工作疏忽;往坏处想,客人会以为厚此薄彼,只重视所谓重要的客人,而忽视一些别的客人。从礼仪角度而言,凡是自己邀请的客人,均是贵宾,理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唯有如此,才能起到加强联系、增进友谊的目的。而往往很多的时候,一着礼仪行为不慎,就会产生千古之恨。就说刚才如前所述的例子,如果这位被邀请的朋友对此事难以忘怀,那么以后如果该校有事有求该部门,自然进展就不会顺利,甚至于也会遭受同样的“礼遇”。
社交礼仪增进友谊的职能是显而易见的,在社交场合中,唯有慎重处理各种礼仪行为,了解各类场合的不同礼仪,方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