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春节迎新年黑板报资料

发布时间:2017-01-18  编辑:cgf 手机版

 728da9773912b31bfcf745ea8618367adbb4e15e.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幸福的年糕蒸出对亲人的思念

  到了年关,无为县牛埠这个江滨的小镇不再冷冷清清,清泠的空气掺合着旺旺的人气,斡旋中逐渐升温。氤氲的年味在蓬勃生长着,一切都变得那么紧张而有序。

  年糕是农家逢年过节必备的美食。一进入腊月,十里八村做年糕的成群结队,男女老少的人们像赶场子一样一个个争前恐后,或者肩挑,或者手提,或者是几个人合伴叫辆机动车,哪家作坊做得好他们就往那里挤,小户的人家少则几十斤,大户人家多则要做上百斤的年糕。年糕是用用粳米掺合少许糯米、或者是用籼米掺合部分糯米杂合而成,色泽洁白,质地柔软细腻,无论是炒、炸还是清煮都很入味可口。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的美食,而且还有丰富的美食文化内涵。“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年糕为人们所带来是新的希望。

  家住牛埠镇民权村的项大娘今年已经82了,老人家虽然年岁已高,但精神矍铄。腊月初五这天,天还没亮她就起床忙活开了。老人家淘洗了120多斤的大米,米料装进箩筐后便候在外面,等着和两个儿媳一起去本村的加工厂制作年糕。

  见儿媳妇们都还没起来,老人家着急了。忍不住,她就叫了起来:“大梅子,起来呀,天快亮啦!”

  先是叫醒了三儿媳,项大娘接着又去敲小儿媳家的门:“小霞子,你也起来吧,做饼(年糕)的人多着,去迟了,恐怕我们就会捱在后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应着婆婆的喊声,项大娘的两个儿媳妇也都起来了。大梅子推来一辆电动三轮车,装好自家的米料又将婆婆和弟媳小霞子的米料一起托上了车箱,婆媳三人同坐着一辆车有说有笑沿着村西的水泥路一溜烟跑去。

  项大娘养有5个儿子,57岁那年老伴因病过世了,她为儿子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倾注一生的爱心。解放初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在大跃进运动中违背了客观规律,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受到严重的破坏,再加上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到了极点,据有关方面统计,“虚夸风”那段时间安徽无为县就有300多万人活活地被饿死。那时到了年关不要说做年糕了,就是连熬粥都没米下锅。大年三十这一天,项大娘挖了野菜,项老伯剥来一些树皮项大娘将野菜喂了孩子,自己和丈夫啃着树皮、喝着清汤寡水,一家人就这样过了年。项大娘是勒紧裤带吃了年饭,一行眼泪终于挂不住了,颤颤巍巍地叹息道:“我们苦不要紧,往后这孩子可怎么办?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口饭吃?!”

  六七十年代农村大集体时,为了填饱肚子项大娘和丈夫起早贪黑地干活,省吃俭用。项大娘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平日里她把山芋和政府供应的山芋干用来充饥,将节省下来的大米让孩子们享用。逢年过节,项大娘将自留地收获的荞麦和高粱用石磨碾成面粉做出年糕,变着法子也要让孩子们穿好吃好,让孩子们从父母温馨中感受亲情的温暖和新年的快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逐年有较大幅度地增长,项大娘和乡亲们一样也过上了温饱的日子,不再为缺粮少食犯愁。到了腊月她就张罗开了,杀猪、宰鸡,购买吃的、用的、穿的、耍的、供的、干的准备着五花八门的年货,就是腊月准备的年糕也有了讲究,一二百斤的年糕全是纯洁的大米粉。她四儿子项优化说;“娘做的年糕真好吃!”大娘看着儿子吃得那个香劲儿也是满心欢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农村实施取消“三提五统”的税费改革后,党中央又稳步地推进了“多予、少取、放活”六字方针的惠农政策,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项大娘5个儿子中的老二、老三、老五由砖木结构的瓦房又换成别墅式的楼房,老四由部队转业到江苏省检察厅工作,她的四个孙子、孙女先后进入了高等学府,长头孙子还完成了医学硕士学位被分配在广州一家医院工作。日子是越过越红火,项大娘抚古惜今无限感慨:“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愿望都能实现了,共产党的政策好啊!这日子过得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项大娘是个勤劳的人,80多岁的人了在家就是坐不住,她栽菜、养鸭、种棉花,忙里忙外就是不让自己歇着。一个和儿孙们早已分居单过的老人,按理说,年糕不应该由她自己去做,大梅子和小霞子也劝婆婆在家歇着,年糕由儿媳们供给,可是大娘就是不听,老人家不但自己要做年糕还要亲自去加工厂,她要用自己一颗慈祥的母爱蒸出幸福的年糕,分发给远在南京和广州等外地工作的儿子、孙子,祝福儿孙们和和睦睦幸福美满,一年胜似一年。

  农历腊月22过后,在外务工经商返乡的人群一天多似一天。牛埠镇的街市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购物商厦、店堂热闹的喧嚣无处不在;从东街到西街,由南街向北街,涌动着来来往往、大大小小的车辆和缓缓流动的人群像潮水一样地流淌着,凸显浓浓的节日气氛。

 

  “每逢佳节倍思亲”,项大娘走上街头仔细地查看着缓缓驱动的车辆和一拨一拨的人群,寻找着自己的目标,她扳着手指头数了数——儿子和孙子他们也该回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