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欢度元宵黑板报资料

发布时间:2017-01-16  编辑:cgf 手机版

   赏花灯

  “汉家祭祀太一,以昏时祀到明。”

  ——《史记·乐书》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

  明帝提倡佛教,听闻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燃灯敬佛”的做法,于是便命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事物纪原》载:汉代两都有执金吾负责宵禁,“晓瞑传呼,以禁夜行”,唯有正月十五日夜皇帝特许弛禁,前后各一日,允许士民踏月观灯。这便是许多诗歌中“金吾不禁夜”的来源。

  另一说元宵燃灯的习俗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主管“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无论是礼佛节仪,还是以飨天官,“燃灯”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放灯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晚,皇帝从深宫中走出,与民同乐。中唐以后,元宵节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青年男女以此作为寻觅伴侣的良机。宋代,元宵灯会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上都超越了唐代,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c4b5b111ef5b2d1e1a1e3b90104ca6cf.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舞龙灯

  元宵之夜,“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

  ——宋·吴自牧《梦粱录》

  中华民族崇尚龙。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可以追溯至上古。传说黄帝时期,名为《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农人希冀得到龙的庇佑,因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之意。

  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或13节。有地方闹元宵,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二三华里。每条龙灯还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甚为壮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