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学生精选元宵节黑板报资料

发布时间:2017-01-16  编辑:cgf 手机版

   元宵节掀起春节后的又一娱乐高潮

  民俗专家称,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闹”元宵掀起春节后的娱乐高潮,人们张灯结彩,耍狮舞龙,大放焰火,彻夜狂欢。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作为春节过后的又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气氛凸现得淋漓尽致。“小初一,大十五”,起于西汉,盛于唐宋,流传至今,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为一天,到唐朝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农历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清代节庆时间虽然有所缩短,但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元宵节与春节相接,人们赏月观灯,竞猜灯谜,吃元宵,耍“百戏”,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是掀起春节后的娱乐活动高潮。有诗描写唐朝长安闹元宵的画面:“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盛况和游人的兴致表达无遗。

  宋代元宵夜花灯的装饰造型也很精美,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苏东坡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宋代词人辛弃疾也曾作词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可见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

  及至明清两代,闹元宵的形式更加发展了。是日夜,放灯之时,还有舞狮、踩高跷、走旱船、耍龙灯、击太平鼓以及唱戏、杂技表演等,简直就像西方的狂欢节。同时,元宵灯节盛况空前,谜家如云。

  王来华表示,今天,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这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海峡两岸,在海外华人的聚集区也是年年欢庆不衰。

u=2290974695,3377375855&fm=21&gp=0.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观赏花灯“闹” 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民俗专家表示,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放灯、观灯,人们称为“闹花灯”。

  关于观灯还要从汉明帝说起。据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罗澍伟研究员介绍,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朝廷号召百姓于上元夜放灯,以示对佛的尊重。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来华进一步介绍说,汉明帝时只是灯节的起源,要说发展成空前的盛世,那就是唐代了。唐代时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富庶,人口众多。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灯节。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达,元宵灯会无论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到了明代,灯节活动更为发展,还增设了戏曲表演。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里取消了灯会,但是民间的灯会却仍然盛行。

  随着历代元宵灯会的发展,灯节时间也越来越长。汉代一天,唐代为三天,宋代为五天,明代则长达十天,到了清代,日期缩短为三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民俗专家认为,元宵节的灯火繁盛,且历代相沿,热闹非凡,和历代皇帝的倡导、参与有很大关系。帝王们常借节日之光追求享受,讨民间“富足”的口彩。

  民俗专家表示,如今的灯节,油灯已成为历史,除手提灯尚用蜡烛外,一般多用电灯取光。我国各地的花灯品种也越来越多,从而令元宵灯节变得更加五光十色,绚丽多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