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类型
“礼仪之邦”的中国,礼仪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自伏羲以来,五礼咸备”,根据后人的研究,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礼制是在西周的时候。当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促成了“吉、凶、军、宾、嘉”五种类型的礼仪制度的产生。
对礼仪的研究,目的在于让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礼仪进行分类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礼仪,发展礼仪。从目前礼仪发展的状况,以及礼仪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可以把现代社交礼仪分成几种类型:
从内外区分:把礼仪分成国内礼仪和涉外礼仪两大种。这种分类着重于礼仪服务的对象的内外区别。国内礼仪指在本国范围内通告的一些礼仪规范和区域特征。国内礼仪除了一些通行的法规外,有一些礼仪内容是属于某个民族或区域所特有的,因此具有极强的个体性,比如一些少数民族所特有的礼仪行为。
涉外礼仪指参与外事活动应遵循的礼仪规范。涉外礼仪的内容和范围极广,除了一些国际通告惯用的礼仪规范外,还有很多不同国家的风俗礼制均是涉外礼仪研究的内容。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均有自己特定的礼仪风俗,涉外工作人员就有必要了解掌握不同的礼仪内容。比如同样是送鲜花,在法国人家里做客,就不应送菊花,尤其是黄色的菊花,因为黄色表示不忠诚,更何况菊花又更多的被用在葬礼之中。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菊花被看成一种“妖花”。在西德人家里做客,千万不要给女主人送红玫瑰,那是赠送情人的礼品。在日本,人们忌讳荷花,而荷花在我国却是一种圣洁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象征。
从主体应酬的工作对象分:可分为内务礼仪、公务礼仪、商务礼仪、个人社交礼仪四种。
内务礼仪是指人们在家庭中,亲朋好友之间应酬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家人间的问候、祝贺、庆贺、赠礼、宴请等等。
公务礼仪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公务行文礼仪、公务迎来送往的礼仪、公务会见会谈的礼仪、公务宴请招待的礼仪。
商务礼仪指人们在商务部门工作应酬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如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商务庆典等等礼仪。
个人社交礼仪指个人参加社交活动时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一些基本的礼节,如握手、介绍、交谈、馈赠等等。
礼仪知识的实用价值
在现代社会里,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团体与团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越来越频繁,有政治往来、军事接触、体育比赛、文化交流、学术讨论、科技协作、商业贸易、情报交换、信息沟通等,在这些众多的活动中,处处需要适当的礼仪方式,使相互的交流能达到预期目的和满意的效果。
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经济生活所占的分量最大,包括家庭生活、邻里相处、同事往来、亲朋好友交往,还有大量的出行、购物、参加各种活动,都要与陌生人相遇和交往。所以,可以这样说,凡是与他人接触、与社会交往都时刻离不开礼仪知识,几乎是每一言、每一行都需要礼仪修养。每个人都会有亲身的体验。比如说吧,某一天,小王收到了一封远方亲戚要来京的电报,约于当晚10点钟到京。小王骑自行车到北京站去接人,一路上骑得很快,到了某处,路边上有一位年纪约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正要横穿马路,由于判断的失误,正好把她撞上了,老太太身子向后一仰,平平躺在那里。当时小王立即停下,把车撑好后,赶快过去把老太太扶起来,一边替她拍打着衣服上的土一边问道:“撞疼了没有?伤着没有?我送您上医院去吧?”并且连连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让您老人家受惊了!”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约50多岁的男人,指责小王说:“你这人太冒失,看把老太太撞成了什么样子,还不赶快送医院!”但这时老太太一边拍打着自己身上的泥土,一边看看小王站了起来,稍过了一会儿,她说:“没有事,你走吧!”这时小王才长长出了一口气,又问道:“要不要上医院检查检查?”老太太说:“不需要,这不好好儿的,检查什么?”最后,小王又向老太太道声歉,就飞身上车赶路了。小王闯了祸,而没有造成什么麻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小王诚恳和气的态度,有礼貌的连连道歉的结果。这与他自己平时注重礼仪的修养有很大关系。当然,老太太也是个宽厚、仁慈的老者,一句责怪的话也没说。如果当时小王采取其他态度或方式,比如说,不下自行车就企图跑掉,肯定会被别人挡回来;或者态度不太谦和,或者话语说得不能使老太太满意,恐怕此事就不会处理得这样快,这样圆满,或许上一趟医院,到处检查一遍,即使没有什么伤,钱要花,时间要耽误,他接客人的事自然就全吹了。这个例子只是说明讲礼仪可以化解矛盾,它的实用价值还有很多,例如,与陌生人交往可以获得人的好感;与熟人交往可以保持友好和谐的气氛;在事业上你可以获得合作伙伴的信赖与支持;在谈判桌上你可以化不利为有利;在生意场上你可以多一份成功,等等。这里就不举实例了。读者可以从自己身上,或自己的周围找到许多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