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黑板报的相关办报素材:重阳糕
重阳佳节,各地流传着不同的重阳习俗,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要吃“重阳糕”。
《岁时记》云:“民间的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食禄糕。”在有关唐的史料中,有不少关于重阳糕的记载,可见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在唐以前就有了。唐代大诗人王维有诗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糕”与“高”谐音,于是在不少地方(多数是不具备登高条件),吃糕也就逐步代替了登高的风俗。北宋时,吃重阳糕十分盛行,到了南宋,重阳糕已经成了时令佳品在店肆中供应。每逢重阳时节,为了招揽生意,又顺应“插茱萸”的风俗,店主们便在每块糕上插一小彩旗代替“茱萸”,人们美其名曰“重阳糕”。旧时的重阳糕多用米粉加果料等蒸制而成,原料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花样繁多,一般是九层,像座小宝塔,上面再做两只小羊,取重阳、重九之意;另外,还要在糕上插一小红纸旗、点一蜡烛灯,即用“点灯”和“吃糕”来代替“登高”,而小红旗则代替“茱萸”,以表示佳节思亲之情。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是重阳节最主要的时令风俗食品。九月初九天明时,大人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逐渐地,花糕成为招待女儿归宁的食品,也是节日亲朋互相馈赠的礼物。
重阳节黑板报图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北京人做花糕时会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细碎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的样式基本相同,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据说,早年一些小户人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黏糕饼,似“上金”、“下银”花糕。
到了近代,吃重阳糕的习俗,因地而异,各有千秋。江浙等地在九月九日前把米粉染成五色,蒸成糕,赠送亲友;陕西关中,重阳节这一天凌晨,父母亲要将花糕切碎,搭在女儿头上,用以祝福女儿百事顺意、身心健康;重阳节这一天,在中原不少地区,人们要把出嫁女儿迎回娘家,共食花糕以示团圆;秦晋一带,每年的这一天,照例要给出嫁的女儿送花糕,此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陕西关中农村的花糕,多用面粉和红枣做成九层,上面做成不同形状的花卉虫鸟,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城市饭店和食品厂的花糕,除主料面粉外,还要加牛奶、鸡蛋、奶酪、黄桂、白糖和果酱等,口味有甜有咸,色泽美观,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方块式、卷筒式、梅花式、花篮式和圆饼式等,各具特色,为传统节日增添了现代的时尚色彩。
2015重阳节黑板报素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