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接下来由小编给您带来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成语名称: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成语拼音:qì zhī kě xī,shí zhī wú w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抛弃觉得可惜,但吃起来没有味道。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
成语来源: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成语造句:这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千万不能要。
故 事
但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晓杨修被曹操杀掉的前因后果。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成为魏王曹操的重臣。在发生了阔门、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备,到后来杨修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大不满和嫉恨。曹操在汉中战事中,以“鸡肋”罪名诛杀杨修后厚葬,赏与许多物品,以示慰藉其亲属。杨修之死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写得详实生动,让人看不出曹操谋杀杨修的蛛丝马迹,而是秉公处置“鸡肋事件”,按律斩了杨修,严肃军纪,做得即天衣无缝,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隐患,解除了后顾之忧。杨修,做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堪称中国古代典型人物。其才华学识出众超群,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丢了性命。杨修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犹豫心态,虽然了如执掌、洞悉见底,做为曹操属下多年的幕僚,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有足够的了解。他误认为曹操根本不会因此取其人头,才敢在军中袒露直言曹操会退兵,让士兵们收拾行礼,准备班师回朝,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范例。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成语故事
公元217年,夏侯渊被刘备杀死,汉中失守。曹操率大军前去汉中,双方对峙几个月,曹军处境越来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吃饭发现汤中有鸡肋,随口说出“鸡肋”两字,被杨修误以为是退兵的意思。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
弃字开头的成语
弃之可惜
包含有弃字的成语
自暴自弃 弃之可惜 食之无味 二卵弃干 偶语弃市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嗟来之食成语故事01-22
成语故事之指鹿为马08-04
成语故事之坐观成败09-26
语文之成语故事杯弓蛇影03-24
辽东之豕成语故事09-05
池中之物的成语故事11-17
燃眉之急的成语故事07-25
屐齿之折成语故事09-25
燃眉之急成语故事10-22
一狐之腋的成语故事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