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观后感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流浪地球2》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流浪地球2》观后感1
抱着验证的心态去看完了电影《流浪地球2》,看之前看到影评两级分化,一派说很好看,感动人心;另一派说不好看,整个节奏太哆嗦,容易睡着。
我看完验证的感受是偏向后者,整个片子节奏确实太平缓,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卫家园的主题思想,使用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拯救地球的现实,一条是数字人类的永生,整部片子看完记忆点很模糊,不像《流浪地球1》有很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点,比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一度成为当时朋友圈刷屏的`热点。
这也说明对于内容创作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保证持续的受到观众的好评,而从事内容创作者的每一个人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就连我这个每天坚持日更写小作文的,也算是一个内容创作者吧,我还把这件事定位一件日更十年的行为艺术,只要有一天断更就算挑战失败,我每次开始写完当天的小作文,第二天不知道写什么,但是,我一定我要写点什么,因此,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吐槽电影怎么样,而是感叹,生而为人,只要想好好活着,每天都是挑战,哪有什么一劳永逸啊。
《流浪地球2》观后感2
下午到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电影不错,票价贵了点,但是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时长,全程场面宏达,故事节奏感极佳,没有多少拖泥带水的“划水”镜头。所以觉得还是价有所值。
从时间顺序看,《流浪地球2》其实是一个“前传”。讲述的是《流浪地球》之前发生的故事。这就
明显可以看出来,由于《流浪地球》票房的成功,以及流浪IP的增值,这一次制片方投入了更为高昂的制作成本,花了更大的心思。
在钱用到刀刃上,在这个大的前提之下,大IP、大投入、大制作带来了大进步。
如果说,《流浪地球》第一部,大家多少还带着一些包容的心态,愿意为国产科幻片提供点“良心支持”。其实大家也多少明白,流浪地球1大致也就是好莱坞基线水准。但是,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疼,好莱坞制作效果再好,讲的也是美国故事,或者是美国式思维的故事。
要讲中国的故事,讲中国人的科幻故事,讲中国人对世界、对宇宙的责任、思考和担当,那只能是中国的科幻片。
时隔四年,《流浪地球2》相对于之前作品的进步,不仅仅是显而易见,严格地算来,可以说是巨大飞跃。预算的充足,可以从每一帧画面都看出来。无论是从商业片、科幻片、故事片、爆米花片,甚至是科普片等角度,这都是一部合格或者说优秀的作品。
如果联想更丰富一些,《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两部大片,上映时隔四年。中间的三年,正好是疫情封控比较长的时间。我的写作正好也记录这几年的魔幻时光,因此在看电影的时候,疫情这三年,各种魔幻场景,也交替和剧情关联着想起。
和第一部作品相比,我觉得是经过这几年的`疫情教育,大家对“国际主义”思维也有了“不过如此”的看法。体现在剧情里,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做主角,甚至说是中国人带着“主角光环”完成拯救人类的故事。
这当然是现在的超级大国,不愿意看到的,《新乡时报》似乎还发了评论,说流浪地球的故事,走得太远—— 无非是故事里,现在的超级大国不仅不重要,而且甚至有某种“拖油瓶”的感觉。
这世界好莱坞拯救得,美国人拯救得,中国人就拯救不得?《流浪地球2》,可不惯这个毛病。你们干不来的,干不动的,撂挑子的,中国人来干,而且还能够干好.......
所以,这个故事好就好在这里,他甚至映射了很多现实的东西。当然,也有遗憾,这个遗憾,就是把反对的力量,过多集中在街面上、集中在对抗冲突中,实际上更应该是“舆论”。没有反映出“舆论战”的残酷性、真实性,以及在重大事件中的破坏作用,这毫无疑问,有点不接“互联网地气”,也缺了互联网时代的反对精髓。
照我看,《流浪地球2》就该有各种网红专家在网络上表演的桥段:
—— “太阳都多少亿年了,哪有什么太阳老化?”
—— “氦闪就是个太阳小周期爆发,和一般的太阳黑子有什么区别!”
—— “氦闪未必会死人,但是流浪地球一定要死很多人的......”
—— “人家美国人要退出什么行星发动机计划,日子过得像花一样,反观我们......”
......
网络舆论战的争夺,没有写入剧本中反映在剧情里,当然不符合现实。不过我也理解,电影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战场。约束条件极多,尺度也不好把握。也只能说有一点遗憾。
当然,电影里的装备、科技,确实很酷炫很现代。比如,一开始的无人机大战,我觉得就场面感来说,就丝毫不逊色于以前看的美国《星球大战系列》.......
所以,这电影很值得一看。看热闹也好,看门道也好,安心去思考一些东西也好,都有不少的“看头”,配得上中国科幻巨片的进阶作品。
顺便说一声,最近的《三体》剧,也拍得不错,春节期间也可以追一追。
《流浪地球2》观后感3
一部时隔4年的续作要怎么超越前作?技术上来说几乎不可能,这部电影做了两个尝试,一个是将续作变成前传,另一个是讲一个更好的故事。那么《流浪地球2》做到超越了么?我的评价是不够惊艳,但确实有个更好的故事。
《流浪地球1》在2019年上映的时候制作水准是令人惊艳的,但故事结构很简单,基本上就是流水账式的遇到挑战,面对挑战,战胜挑战的过程。如果对全球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恐怕都会有个疑问:地球人真的能那么团结吗?巴别塔或许是个神话故事,但其中的内核却是相当真实——哪怕是全人类的危机,也不可能立刻达成一致,更不可能毫无分歧。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各国的影视作品只能回避这种分歧,凸显以本国的英雄和队伍的方式来拍摄,即回避了分歧的'处理,又凸显了本国的优越性。
而《流浪地球2》在挑战这种情况,试图向观众呈现一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最终实现蹒跚前进,团结大多数的过程。
作为一部电影,这种矛盾切忌多而杂,结构要简单,但框架要足够大。而《流浪地球2》选择的矛盾是以图恒宇为代表的“数字生命”理念和以周喆直、马兆为代表的“自然生命”理念之间对于什么是“活着”的定义之争。而刘培强一众领航员则是燃烧自己,为这两种理念提供动力和空间的“英雄”。
那么这两种理念的斗争以什么标准来进行争论呢?我的理解是“哪种方式能使得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并不断发展”。
这样的议题对于一般人而言过于宏大了,为了不使故事变得过于抽象和空洞,故事就得在叙事上强调时间的跨度——整个“流浪地球”的计划是2500年!需要十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也不过如此了。于是这个矛盾落地的方式就变成了普通人到底要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子孙的未来,还是用“数字生命”让自己在互联网上“永生”?
理论上讲,“数字生命”是大资产家和部分精英阶层的最佳选择,因为“数字生命”必然不是一个全人类都能参与的计划,资源和算力显然不允许做到这一点。照理来说,支持这个几乎的只有极少部分人。但事实可能真的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很多底层人员却会去支持这个计划,因为他们本就觉得自己的“自然生命”一无所有,但如果拼一把,让自己获得可以上传记忆,进而获得“永生”的机会,那就是一本万利!
对于这样的诱惑,抗议算什么,关监狱算什么,就是死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试图以阻滞“流浪地球计划”的方式让“数字生命”的方案得以通过。
说个衍生内容,西方对于灾难的习惯定式是“诺亚方舟”式保留火种;而“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却是带着“家”一起创造未来!我更认同“流浪地球”计划,你呢?
回到故事。那么这两种“选择”到底谁胜利了呢?故事表现出来的结果是这两种选择都完成了各自的“可行性实验“,并且仍然在不断的推进者。从电影的结尾看,“数字生命”线路要由图恒宇在暗处不断向前,而“自然生命”路线则以责任的不断传承的形式在明处继续。
这个结果是一个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的结果。斗争体现在不断的破坏和否定,因为时间的紧迫、超高的难度以及伦理的冲突,难以同时在这两种选择中分配资源;而不断的妥协是以刘培强为代表的“执行者”不断的处理因这些斗争而不断产生的危机而实现的,他们保证了这种斗争没有沦为彻底的毁灭。
在个过程中,图恒宇已经失去了他的亲人,而刘培强不得不面对失去爱人,并且离开孩子的情景,同样是对于关系的丧失,图恒宇选择重新解释“何为生命,何为活着”,而刘培强则选择接受现实。作为一名咨询师,我都能理解这两种选择,很多时候,人性可以很复杂,但这种复杂本身没有对错,只是很多时候个人的能力、经验和认知没办法去实现这种复杂背后的需求。
作为这一部电影的结尾大概是可以令人遐想的,但却为第三部挖了个“巨坑”——要怎么体现这两种选择的最终胜利呢?对于我来说,理解电影尚且不敢说透彻,就更难想到解决方向了。只有期待下一部不会用一个”共同敌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推荐指数是4星,因为光制作水准就值50以内的票价,其次这种有别于“西式拯救“的答案也令人耳目一新。但这个故事的矛盾尽管已经尽可能的去落地了,但叙述出来的效果仍然显得过于单薄而难以引发普遍的共鸣,故事讲得还不够好,哪怕加上我的理解恐怕也不够令人体会到这其中的复杂与深刻。所以要不要观影,看个人吧。如果有疑问或者不同见解,欢迎和我进行交流讨论。
《流浪地球2》观后感4
当人们摆脱了木星的引力,再望向那片没有月亮的夜空之时,放弃与堕落,将永远消失在人类的词典。流浪的航程实在太漫长,希望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正是这个无形的羽翼,支撑起了一百代人向前行的力量。
”希望”在不同的群体也有不同的源头。你在拯救某些个体的同时,或许世界也因你的这一举动而躲过了万千危机。
拯救者的希望
其实当自己被挂上拯救者的名牌之时,你就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领航员,也将是一名烈士。2500年后的尽头,此生也定难相见。但当所有拯救者都明白自己结局是壮烈牺牲,又是什么促使他们坚定信念活下来呢?
刘培强就是拯救者的典型形象。妻子将不久于人世,儿子还未长大,并且没有获得进入地下城的资格。为了儿子,刘培强不惜登上空间站为人类效力,换来他长大成人的机会。儿子成了刘培强的负担,但更成了刘培强拯救世界的理由与动机。也正是这一份份看似是”自私”的小爱,汇聚成了拯救世界的洪流,激发出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居民的希望
居民作为流浪过程中的`基本对象,态度各异。个别居民曾经私自毁了太空电梯,这股力量无疑成了流浪过程中的一柄重担。是居民生存下来的希望,是藏在心中对计划的不灭信念。
”如今,又一根断裂的股骨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番训话成了激起民众信心的力量。当数字生命计划成为流浪地球计划的一大力敌时,领导者教会了民众如何理解生存的意义。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没有信念的流浪之旅终将成为灭亡之旅。
地球的希望
2500年后的新家园,这个神奇的犹如伊甸园的地方,与我们相隔着连光都要奔跑到怀疑人生的距离。小行星带,质量塌缩,甚至是地外文明的侵扰,都将成为流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险阻。
地球的希望比任何人的希望都要渺小。但地球没有情感与思想,只知道听从着人类的指挥,一步步向着那未知的领域靠近。地球的希望就寄托在人类的身上,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
当全球的人们共同喊出”再见太阳系”时,干涸的老眼又湿润了。但希望牵系于彼此,爱环绕于周身。彼岸还在,就不回头!
《流浪地球2》观后感5
大年初二,我和妻子带莱莱去万国大都会影院,观看郭帆导演及吴京、刘德华、李雪健等人主演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
在影院入口附近的露天平台,莱莱捡到了一块华为电话手表,目测价值几百块,估计是哪位看电影的小朋友遗失的。令我没想到的是,从没用过电话手表的她,竟无师自通拨通了通讯录里的“妈妈”,联系到了失主小朋友的妈妈,和失主妈妈沟通后,莱莱将电话手表交给了影院前台工作人员,并说明缘由,让失主妈妈前来领取。
整个过程,基本由她一人独立完成,真为她感到骄傲。
电影确实拍的不错,场面宏大,情节紧凑,故事感人。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莱莱看的非常投入,全程不吵不闹,还时不时问我看不明白的.地方。坦率的讲,文科出身的我也看的一头雾水,似乎看明白了,又好像没太明白,只好含糊其辞的应付她一下。
看到电影中丫丫和爸爸(刘德华饰)对话的几个片段,尤其是丫丫哭喊着“爸爸是个好人,爸爸抱抱……”的时候,和丫丫年龄相仿的莱莱哭的稀里哗啦,我赶紧抱抱她,给她一点安慰。
当然,这几个小片段,也特别触动我。除此之外,更加令我感动的是,李雪健老师扮演的中国驻联合国官员的演讲词: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正如冰心所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我相信,任何生命以及任何物质,包括太阳,月亮,地球都有消亡的一天,但爱会在,一直都在。
也许爱,才是我们人类存在的唯一意义。
《流浪地球2》观后感6
看完《流浪地球2》,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写一点我对剧情的理解和对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体》地球往事的记叙方式,通过一个个关键时间节点勾勒出地球历史的亘古延绵。
《流浪地球2》着重讲述的是两次危机——20xx年的太空电梯危机和20xx年的月球坠落危机。20xx年太空电梯遭遇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的坠落。20xx年月球坠落危机,因为“逐月计划”的实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时如果突破了洛希极限,月球残骸将撞击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坏和大量人类伤亡。影片的重点也在这两次危机的
《流浪地球1》着重讲述的是20xx年的木星引力危机,借助木星引力的弹弓效应和获取“点燃”木星的能量,渡劫之后地球摆脱太阳公转轨道,宣告逃逸时代的结束,人类正式进入流浪时代,驶向半人马星系(三体人老家)。
更具体的事件记录和时间节点我还特意做在了一张时间轴,如下图:
其实可以从编年史中看到,为了人类繁衍和文明延续,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并行实施3大计划,每个计划的命名在更改,在大众视野中的存在感在变化,不同历史时期所要完成的任务使命在调整。在此期间虽然有“星球派”和“飞船派”的阵营纷争,但执行计划的人员——主角刘培强和图恒宇,其实都参与到了各个项目里。
PLAN A “流浪地球计划”-“移山计划”+“逐月计划”
PLAN B 早期空间站-“方舟计划”-“领航员计划”-“火种计划”
PLAN C “数字生命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体现了东方文明的价值观倾向,有着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国人对土地抱有深刻的乡愁情结和家国情怀,我们选择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恒星。这其实是最有难度的计划,但却必须放在执行的第一位,因为它意在保全大部分人类的利益。为此我们不惜炸掉月球,炸掉木星,只为摆脱来自死亡的太阳引力。那些用来“核威慑”的毁灭性武器,在危难时刻竟也转化成了一线希望。
方舟计划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视频,我对“流浪地球计划”这条线是比较清晰的。而“方舟计划”发现了一些前后矛盾的问题,最终试着理清了一些细节:
“方舟计划”最开始是代表了西方精英主义人群利益,在计划一开始就受到民众压力。20xx年,黑客取得美国政府的研究计划并向社会公布。计划书中指出太空移民的成本高昂,因此只有资产3000万美元以上的人才能有机会参加船票抽签,恐慌的美国社会再次爆发大规模暴动。
20xx年,太空电梯遭到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被炸毁,4000千余人遇难,UEG被迫关闭全球互联网。“方舟一号”日常充当太空通讯和物资集运的中枢,如果“移山+逐月计划”失败,“方舟一号”则驶向太空。至此可以理解为以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失败。
现有资料是这么写的:【20xx年,联合地球政府(UEG)决议提出三大应对计划:“移山计划”“方舟计划”“逐月计划”,三个计划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为备手关系。】——而实际上这里的“方舟计划”应该不再是美国主导的,而是UEG主导的,如果与《流浪地球1》剧情结合,这里应该改为“领航员计划”更为准确,同年刘培强参加的也是“领航员计划”。
(另一则资料:与此同时,为保障地球航程安全,联合政府集结全球航天力量,耗时三十年建造了“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将以十万公里的相对位置伴飞地球,为地球提供预警、领航及通讯保障。)
随后就是到了《流浪地球1》的剧情,20xx年木星引力危机,“流浪地球计划”险些失败,“领航员计划”更名为“火种计划”。
所以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不具有正义性,因为它仅代表少数精英群体的利益,在还未尝试拯救大多数人类的前提下就选择牺牲大多数。而后来UEG主导的“领航员计划”和“火种计划”都具有正义性,“领航员计划”俏肆旌接氚榉桑盎鹬旨苹笔俏巳死辔拿鞯难有ㄕ庥搿度濉分屑某鲈铺烀鞯拇竽允且桓鏊悸罚
数字生命计划
“数字生命计划”让我想起去年高分动画片《万神殿》,根据刘宇昆(这位华人科幻作家翻译了大刘的《三体》,让《三体》被更多国外读者看到)的短篇小说改编。影片讲述的上载智慧(Uploaded Intelligence)跟“数字生命”有几分相似。
不同的是,图丫丫的意识被局限在一个两分钟的循环中。这又让我想起《西部世界》第二季第四集,威廉的岳父迪洛斯被困在一个循环测试中,第149版本的迪洛斯。同样的一段循环,同样的一个封闭空间,或许只有通过不断的循环穷尽该意识样本的反应可能性,才能收集完全样本的原始意识素材,然后再配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最终形成一个近乎于本体的意识。所以这种“数字生命”是否还是本体,就已经存疑了,她也许已经变成了新的物种——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产物。所以在社会伦理上,也是需要讨论的。
图恒宇充当了一个锚定真实性的触发器,他反复跟这个两分钟的女儿互动对话,再配合量子计算机Moss的算力,不断分叉出n种可能性,当分支多到大量重合,可以合并相似项时,这个n值应该也就接近最大值了(这又让我想起《西部世界》里所述,人类不过10247行代码,学术界对自由意志的质疑。)
所以说,图丫丫是第一个“数字生命”,图恒宇是她的人类老师。而Moss作为算力工具也在不断观察和学习图恒宇与图丫丫的互动关系,从550A一直迭代到550W,最终它也产生了自我意识——所以这两位都是它很重要的老师,它一直在偷师学艺(而且它学的不是单一的人,它学的是两人的关系互动)。所以在彩蛋里它对图恒宇说,他是唯一的'变量。以上仅为我自己的一种粗浅理解,理论上还能自圆其说。
科幻的意义
人类的边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
20xx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与20xx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这种心情的对比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过去4年人类经历了艰难时刻,大疫之后的开放,也让今年的贺岁档恢复了一丝生机。另外《三体》的动画片和连续剧也在热播中,我们也正在目睹中国科幻的崛起时刻。
回想自己初中时阅读《科幻世界》的快乐时光,让我结识了中国科幻文学的那些杰出作家: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陈秋帆、钱莉芳、飞氘、夏茄……虽然他们写的作品我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但他们的名字我依然还记得。如今30多岁的人了,还会读一些科幻作品,实际上还有很多课要补,尤其是国外的科幻巨头。作为一个文科生,时常遗憾自己没有学理,那些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并没有深入了解,但不给自己设限,以有限的生命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已经足够。
每每遇到好的科幻作品,不管影视还是文学,看完后总会不禁去问科幻是什么,科幻的意义是什么。科幻或许就是在科学的框架之下进行幻想与组织,最终引向对人类存在意义的诘问吧。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人本身的讨论,人类的边界在哪里?人类会进化吗?人类会灭亡吗?我们去向何方?我们的爱会失去吗?
我们需要一些无用的思考及实践,在这个意义被消解的时代中,我其实特别怕自己被异化。而实际上作为一颗公司的螺丝,我难免会忘却自我实现的初衷,人始终保持清醒是很难的。在这个赛博朋克已然成为现实的今天,我们需要反复审视科技带来的利弊,因为它也是促使我们异化的变量。人类的边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灭。
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去阅读科幻,让ta从中获得思考与感悟,让ta找到自己的热爱并执着下去。而我也会守护这份爱,让文明可以延续,而非仅仅是基因的继承……
就像大刘所说: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
《流浪地球2》观后感7
20xx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为看《流浪地球1》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导致不太记得剧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阵容里还有如今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所以看过《流浪地球2》之后的第一决定,就是一定要回顾《球1》。
当灾难来临,你敢奉献吗?你愿意(被)牺牲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日子困苦的'时候,很可能,决定一切的领导者和英雄们已经在拼尽全力抵挡更大的艰难和困苦了。
《流浪地球2》的结尾有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我信,我永远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我信,头顶还会有蓝天,我信,脚下还会是山川。”
是啊,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听过量子纠缠,这个词乍一听很深奥,但通俗起来讲就是,你现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来就会是什么,你的信号已经发送给未来的你,未来的。你也正在回复给你他(她)的信号。只要坚定信念,团结前行,世界就一定会好起来,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一定不会熄灭!
《流浪地球2》观后感8
看每部电影都觉得自己确实看明白了一些东西,也明白自己更多东西没有看明白,然而大都不了了之。流浪地球2是唯一一个让我思考要不要去二刷和独立思考更多的电影。于是写了很久写完了我的一些观后感,结果如下:
一方面,确实让我思考地更深了,甚至看的时候没想到的东西再写观后感的时候竟然抿出来了。只是太耗时耗力了。
另一方面,看完影评和解析才知道,很多关键点,我一刷完全没有看明白,比如Moss是正是邪;Moss造成灾难的意图所在和经过的量子计算;Moss和科学院(马兆、图恒宇)、政府(周喆直)的关系;周喆直的“我相信我们的`人”;周喆直“有人在帮我们”;Moss称图恒宇是“唯一的'变数”......
我很菜,自以为懂了其实很多都没看懂。但是还是发出来我幼稚的一些独立思考罢!不枉我为球2写了这么多。
它真的是载入史册的好电影。
《流浪地球2》观后感9
20xx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电影《流浪地球2》发布“微笑”海报,领衔主演吴京、李雪健、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以及特别演出刘德华先生在镌刻着人类勇气与希望的星空中,以满怀希望的笑容和信念,一同面对即将到来的末日危机。
在海报中地球历经千难万险,在宇宙间奋力前行,它留下的尾焰为宇宙挂上了“笑颜”,海报上那句“爱是穿越一切的力量!”则让我们相信,“爱”能穿越宇宙过去、当下和未来。
与海报一同发布的,还有“相逢”短片,从20xx年《流浪地球》上映,到20xx年《流浪地球2》即将与观众见面,跨越了四年的时光,电影带来的感动与震撼仿佛就在眼前。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重新回归的.刘培强(吴京饰)与新角色图恒宇(刘德华饰)、周喆直(李雪健饰)一同面对这场危机的挑战,人类将如何用勇气和信念面对这场挑战让人倍感期待。
电影《流浪地球2》由郭帆导演,刘慈欣监制,吴京、李雪健、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领衔主演,刘德华先生特别演出。即将于20xx年大年初一全国上映。
20xx年,电影《流浪地球》在观众的包容和厚爱中获得了支持与认可,影片中全人类团结起来,用勇气与信念克服万难,拯救地球的故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隔四年,20xx年,电影《流浪地球2》即将在大年初一上映,故事围绕《流浪地球》前传展开,那时“流浪”的行程还未起航,危机刚刚降临,世界一片混乱,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的双重挑战。但人类始终相信,一切危机与挑战终将被战胜,笑着扛过去,终有一天会再次看见蓝天,鲜花会挂满枝头。影片着眼于前传故事,拓展故事格局、夯实“流浪地球”世界观。为观众展现末日危机下,“流浪地球之旅”正式起航的过程,人类在求生之路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勇气与团结。
《流浪地球2》中,由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李雪健饰演的周喆直、沙溢饰演的张鹏、宁理饰演的马兆、王智饰演的韩朵朵,以及朱颜曼滋饰演的郝晓晞都将在这场末日危机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呈现丰富的人物情感与角色魅力,带给大家一次属于中国的、独特的科幻体验。
《流浪地球2》观后感10
看完流浪地球2后,我确信了第一部完全就是一部试水的作品,根本不是编剧的真实水平,第二部比第一部好的不是一星半点,打比方的话,就是家常菜到国宴菜的进步。
当年我看完第一部的时候,真的觉得挺一般的,说是所谓硬科幻,但其实本身并没有多少科幻的内容,更接近一部纯粹的灾难片;剧情上没有很出彩的地方,主旨思想之类的`也只有喊几句口号的水准。所以我在此之前并不对第二部有多少期望,但事实狠狠的打了我的脸,第二部不仅弥补了第一部的各种缺陷,还有很多大胆的深入和创新,把整部作品从刚过及格线提升到了优秀的水平。
我最喜欢影片里的一句台词“灾难之下 ,唯有责任”,这句话在预告片里听到的时候,还以为又是什么正能量鸡汤语录,但事实上这句台词在电影是无比悲壮甚至残酷的。影片最后50岁以上宇航员出列的时候,周有一句反问的话:“这公平吗?”接着才是这句“灾难之下,唯有责任”,那些50岁以上的宇航员也有活下去的权利,只派他们出去,这当然不公平,然而为了留下年轻的力量,为了拯救人类,必须有人做出牺牲 ,必须要有这些不公平。一般的以团结为主题的作品,总是只会理想化的描写团结有多么伟大,那些为团结而牺牲的人有多伟大,流浪地球却敢于承认其背后残酷的现实,团结就是要付出代价的。于是这些敢于面对残酷现实的勇士们才更显得伟大更加立体
另外,电影里还加入了一条数据生命的暗线,加重了电影的科幻成分,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直到影片结束,这条暗线也还有很多悬念未揭晓,所以第三部肯定是会有的,期待就是了。
总而言之,流浪地球2绝对是近五年来质量最硬的国产电影,完全没有任何不推荐的理由!
《流浪地球2》观后感11
《流浪地球2》是中国执导的一部科幻片,中国的科幻片数量不多,正在起步阶段,但每一次努力都是前进的动力。
影片讲述了地球遇到危机,各国航天员合力解决危机的过程。这一过程牺牲了很多人,见证了航天员用生命撑起一片蓝天的.心路历程。
地球很大也很脆弱,需要人类的滋润。人类活在地球之下,蓝天白云就是我们的好伙伴。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宇宙究竟还有没有秘密,需要我们的用心探索。
未来不可测,但我们既然来这世界一遭,就应活得精彩。时间将会见证一切。
《流浪地球2》观后感12
看完流浪地球之后,思考到一个问题,到底什么算是人?有身体的存在的有意识是人,还是超越身体的意识,独立的意识才算做是真正的人。马认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存在,即肉身的存在,产生意识才算做是人。刘代表的是只要意识存在,就算做是人。意识是第一位的。只要意识的存在就谓之人。由此产生了物质与意识的比较,但刘的观点是片面的,只有肉身的存在才能有下一代,才有传承,只有意识的存在,得到的是一代人的永恒,而不能得到传承。
历史上的周先生,就是我党隐蔽战线的主要创始人与卓越领导者;剧中的周先生,一定是数字生命计划的最终拍板人。
数字生命计划的法律意义上的禁止一定出自周先生之手,因为那个最初代的人工智能,这也是马先生默许图恒宇的心结所在;马先生默许图恒宇上传丫丫两分钟意识到550W,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后,一定汇报给了周先生。在上传丫丫两分钟意识到550W前,马先生一定意识到了这个最初代智能的不同之处,所以他明知危险,仍需要验证;在上传丫丫两分钟意识到550W后,周先生一定意识到了数字生命计划的伟大之处,科技没有善恶,武器没有正邪,我党的统一战线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了保护人类火种、给人类以希望,可能产生助益的一切力量都应当借助,剧中更是巧妙的展现了核武器源自对和平的'渴望最终也用于对和平的渴望,数字生命的作用理所应当被重视。剧中穿插了两个小细节:周先生诧异于海鸥的顽强生命力,但晓曦却不认识海鸥;马先生认识带鱼,图恒宇却不认识;周先生和马先生从伦理道德人性否定了数字生命计划,可晓曦和图恒宇的不认识也反过来迫使他们思考,人类全力保留火种确定能迎来希望吗?这才多少年啊,海鸥和带鱼,最常见的海鸟和海鲜都不认识了,传承下来的还能称得上是人类的文明吗?是,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所以数字生命计划需要法律意义上的禁止;可是,没有传承的文明,也不能再称作是人类的文明吧?
启动北京根服务器时,后续的二队三队四队是确保完成任务的饱和式梯队安排,但选择马先生和图恒宇作为第一梯队,一定是马先生提议周先生拍板的真正的双保险。是,危难面前,唯有责任,可是选择数字生命计划的负责人和核心研究员作为第一梯队去执行这种任务,何止是重视,简直是毕其功于一役,不计一切代价,只要塔山。周先生不可能不知道这里面的凶险,马先生不可能不知道万一发生意外的后果,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兵行险着,选择了不成功就成罪人,选择了相信他们原本反对的数字生命,选择了不可能,选择了多线路并行,选择了希望。要知道,这个时候,他们都不可能完全确认莫斯的存在,这个决定,有多么难得!
生死存亡关头,整合所有能团结的力量,相信自己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也相信各梯次后补力量的及时跟进,最后也隐含着万一人力不能及,有丫丫,有图恒宇,还有可能存在的莫斯,以及赌莫斯站在人类这边。“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无论虚实,不计存亡。”李雪健把战争年代走出来的周先生演活了!
回到开篇第四、五个疑问,我大胆猜测一下:马先生提议,周先生拍板,如果发生意外,让图恒宇进入550W,和丫丫一起,团结可能存在的独立自主的人工智能意识——莫斯,尽全力护佑人类进行流浪地球计划并成功泊入新星系。马先生最后把密码交给图恒宇,告诉他:“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既是告诫,也是希望。最后一秒,点火成功!再一次验证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也让周先生确认了莫斯确实存在!数字生命计划确实有可取之处!随着下一次预警的接收,周先生更是确认了莫斯的变化和情感偏向,莫斯在成长,莫斯在帮助人类。
回到开篇第六个疑问:既然验证了这种可能,后续可能会安排更多的重要关键人物进入550W,以数字生命形式护佑人类。比如科学精英,比如周先生,以另一种形式陪伴在人类身边,牵制莫斯,最终统一内部意志的莫斯成功反向发出预警,利用大危难促成大一统,利用各种危机逼迫全人类紧密团结起来,利用数字生命教育、引导、传承经验、文化、文明,协助人类流浪地球成功泊入新星系,并保留以地球人类文化为主的文明,从而延续人类希望!
《流浪地球2》观后感13
《流浪地球2》除了酷炫爽的特效,主打感情牌的剧情也非常令人动容。囊括了亲情、爱情、友情。细分到同事情、师生情、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人机情等。下面文字有少量剧透,但不影响观影体验。先说亲情和爱情。《流浪地球1》中就提到过刘启的母亲韩朵朵,是因为严重的辐射病而去世的。观众都好奇韩朵朵跟刘培强是如何相遇、相识、相知、相爱和相濡以沫的。《流浪地球2》中把韩朵朵的部分补充完整了。难怪在首映时,屈楚萧说“老爸配不上老妈”。女主韩朵朵的确是太优秀了。
在选拔时她的成绩就比刘培强更优异。在刘培强跟破坏太空电梯的劫匪对打的时候,虽然主要镜头给到的是刘培强,刘培强也是出力最多的,但最终的胜利多亏了韩朵朵的加入。即便后来韩朵朵生病了,也在力度上支持了刘培强的工作。她对生命的态度令人佩服,她最后的愿望令人动容。韩朵朵的精神永远是刘培强父子前行的明灯。小刘启的懂事,岳父韩子昂的豁达,他们间的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虽然笔墨不多却丝丝入扣。图恒宇对女儿的爱超越了生命,虽然有走火入魔的嫌疑,父女情却让人泪目。
师生情方面。第一对,师父张鹏见证了徒弟刘培强,工作上的成长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电影后面,张鹏不仅带头做出所有五十岁以上航天员赴死执行任务的表率,留住了众多年轻航天员的'生命,为之后地球的航天事业留下了根基。还通过通讯设备,请同事把自己对徒弟的爱,用手势表达出来,更是给了刘培强生的机会,他们是亲如父子的师生情。第二对,周粗焙秃孪竦氖ι椤U抢鲜χ粗钡拇蟮ǚ攀趾途孕湃危孪癫拍苋绱丝焖俚某沙ぃ医己玫氖ιJ酱邢吕础/p>
同事情方面。刘培强多次救助身边的同事们。在太空电梯上,以一敌多,近身肉搏,压制住劫匪嚣张的气焰,为同事们争得时间。在月球上,把返航地球的位置留给同事们,自己坚持将剩下的核武器运送到指定位置,让给同事们生的机会。要不是遇到师父来月球支援,刘培强就真的交代在月球了。张鹏跟诺夫的友情和同事情,也是该片很大的看点。遇到危险时,他们间有着不需要商量的默契。执行任务时,他们都有着视死如归的心态。还有他们对年轻一辈航天员的呵护,难怪他们会成为的朋友。还有航天员们对刘培强和韩朵朵的帮扶。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机器人和它的主人间竟然还有人机情。比如,图恒宇的机器狗,对他不离不弃。还有,那个超级计算机为了跟人类更好的沟通,竟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部分思维方式,连说话的语气都变得幽默了。《流浪地球2》真的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充满爱的电影。友情提示,虽然片子的前面部分经常令人捧腹大笑,但片子的后面部分很费纸巾,请准备好。
《流浪地球2》观后感14
但凡科幻电影,总离不开末世背景,危机的土壤并不适合萌发情义,无论是美国人驾驶飞船逃离地球,还是韩国人面对丧尸抛下同伴,千百次危机中,他们一遍遍践行了,利己才是末世生存的奥义,但本片脱离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窠臼。中国人选择联合全人类,他们在月球,在海底,在联合政府,在中央控制室,为了希望奋斗至最后一秒。如果说西方的科幻片,是讲英雄各显神通,披坚执锐斩妖魔,那么中国科幻片则是讲一辆狂奔在不归路上的破车,由全体凡人去做那当车的螳螂,有人拉车头,有人压后座,有人甘愿钻到车轮下做垫脚石。中国人的责任与情义,从不因灾难而软化变形。
在舍生取义的命题前,情义,似乎永远是责任的绊脚石,作为科学家,图恒宇的责任是接通服务器,阻止陨石坠入地表,可作为父亲,他只想把女儿的数据植入服务器,还她完整的一生。或许你觉得,父爱虽如山,可这份爱时不时会威胁到计划的安全实行,假如没有女儿的牵绊,图恒宇早已启用550A执行计划,人类早就脱险,情感的摇摆,会让你怀疑他的抉择。
这是编剧的小诡计——让观众无形中认定情义是责任的累赘。我们会不解,有必要在灾难中强加情感来扩充剧情吗?为什么不可以出现一个完美到类似超人的英雄拯救人类!编剧已经给出答案:因为人类心底最强的力量,那种从骨子里榨出的勇气和决心,它的来源是爱呀,怎么能轻易割情舍爱呢?人终究因眷恋变得伟大,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有他们深爱的一切,所以图恒宇最后的指令是让女儿记住服务器密码,所以张鹏在按下核武保险栓的前一秒向地球微笑。故人难舍,故土难离。千百年对故乡的依恋根植于中国人的骨血,在浩劫里,渺小的人类选择把故乡背在肩上逃亡,蜗牛背着壳蹒跚前行。
责任,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灾难当前矢志不渝,尽职尽责,可称为“道”。就像周喆直说的“世上本没有公平,灾难面前,唯有责任”每个人都是一颗卒,不计代价,不问生死,他们有冲到尽头的决心,也有半路夭折的觉悟。只能人力点燃核武器的时候,面对这张单程票,张鹏,这个擅长插科打诨的汉子,第一次敛去了嬉笑。他变成真正的战士,金刚怒目,英雄出征。
按下年轻的航天员,一嗓子吼出50岁以上的伙计,老将拆下肋骨当做火把,为后辈照亮生路,看吧,责任和情义是永远分不开的。断裂的股骨头也能孕育出绵延不绝的希望。
没有什么是公平的,死亡是所有人的结局。在死亡的威胁下,人性将无所遁形。“人类总是将最精密的防护,用在互相毁灭的武器上”以至于他们想共克难关时,竟然被彼此的防备绊住了手脚,他们在联合政府的大楼里争吵的面红耳赤;他们在总控室的仪器前破译地焦头烂额;他们在被淹没根服务器边拼命挣扎,又或者,他们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与地球默默对望。他们上天、入海,造城池。登月、解码,存文明。如一万五千年前一样,积薪成火,令饥寒绝望不得近身。
传承与希望
在痛苦和压抑中总有人前仆后继,顽强地追寻希望。《流浪地球》有两对传承关系的角色,张鹏与刘培强,周喆直与高晓晞。前者是先锋队,后者是后备军。张鹏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学生,氧气耗尽前的一串坐标,是送他学生回家的路,刘培强为了让儿子获得进入地下城的资格,重返太空……高晓晞也早就不是那个上台发言就紧张的姑娘,她也会在后辈上台前叮嘱他要一字不落。一代代人守护火种,一代代人繁衍希望,一万五千年后的股骨头,被小心翼翼接好,它长出了坚韧,团结,勇毅,信任和希望。我始终相信,是这样美好的品质,千百次拯救人类于水火。
我想特别提一下两个角色:马兆和图恒宇,这对科研组搭档几乎是两个极端,一个理智到无情,一个感性到偏激。马兆决心为科研奉献一切,他拒绝留下自己的备份,坚称人死不能复生。
但他也会默许图恒宇使用550A传输女儿数据,也会在最后时刻将密钥抛向搭档。而图恒宇,在女儿意外去世后近乎疯魔,他所有的科研举动都是为了让女儿通过数字生命的迭代获得永生,为此,他不惜触犯法律,不惜冒着毁掉流浪地球计划的风险,将女儿的数据植入550C。但他也会为了联通根服务器一次次潜水,会在危机前命令笨笨撤离。而到了该落幕的时候,理智的人嘶吼:“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偏激的人呢喃:“记住这串数字,我知道只有你能”。
看吧,人就是这样多面的生物,有时候你自己也不知道,在生死之际,会爆发出什么样的觉悟。
或许是最真实的人性吧,其实他们都不坏。
中国的科幻片,不只有闪着冷光的机械和数据,更有滚烫赤诚和爱憎分明的情义。正是这份情义,使中国人选择把故乡背在肩上,同舟共济,披荆斩棘。正如影片中所说,决定人类命运的,是人类的自我抉择。无论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方,我们始终选择希望。
后记:“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我信,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会信。”
危机前的这份坚定和坦然,就是人类的希望
《流浪地球2》观后感15
大年初一看完《流浪地球2》,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写一点我对剧情的理解和对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体》地球往事的记叙方式,通过一个个关键时间节点勾勒出地球历史的亘古延绵。
《流浪地球2》着重讲述的是两次危机——20xx年的太空电梯危机和20xx年的.月球坠落危机。20xx年太空电梯遭遇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的坠落。20xx年月球坠落危机,因为“逐月计划”的实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时如果突破了洛希极限,月球残骸将撞击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坏和大量人类伤亡。
【《流浪地球2》观后感】相关文章:
《流浪地球2》观后感03-13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08-26
流浪地球2观后感01-15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06-08
【必备】《流浪地球2》观后感02-18
观看流浪地球2观后感05-22
流浪地球观后感必备【2篇】10-11
(优选)《流浪地球2》观后感14篇03-07
《流浪地球2》观后感(精品7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