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发布时间:2017-08-02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1】

  我来自雪域高原,在西藏已工作4年多了。今天,我要讲的故事,都跟路有关,难度系数非常高,是真正的天路。

  第一条路是位于西藏东南部的墨脱路。它的难度系数高,是因为很多路段是悬挂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绝壁上的。墨脱公路直到2013年10月,在中国三代交通人的努力下才建成。而之前,很多人去墨脱县不得不徒步翻越两座大雪山,甚至长眠在那里。

  这几年,中央电视台持续推出《走进墨脱》报道,我也是三进墨脱。最特别的一次,是去年10月到墨脱县最偏远、也是唯一一个还需要溜索过江的岗玉村。那条溜索有200米长,下面是湍急的江水,我还有点恐高,幸好之前喝了一碗当地村民的鸡爪谷酒,壮了壮胆。

  第一次绑在溜索上时,我听到自己的心跳,起码飙到了120,非常恐慌,不得不撤下来。我的搭档扎旺说:“陈姐,要不你别去了,我去拍回来。”我当时就急了,徒步八公里都走到了岸边,怎么能不去呢?记者又怎么能不到现场呢?结果,又第二次绑了上去。滑过对岸,村民们说,我们是第一个到村里采访的媒体记者。

  好消息是,就在今年7月,岗玉桥建成了,以后再也不用过溜索了,村里的玉米终于可以卖出去了。

  在岗玉村,我路遇一对四五岁的姐妹,她们只有一双鞋,一人一只,山路很磨脚!其实,我的女儿比她们大不了多少,现在重庆读小学,全靠我的父母带着,聚少离多。女儿让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西藏的孩子们。我们推动了西藏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方案”的出台,还正在帮助更多盲童获得学龄前教育的机会。生命总有另一扇门打开,好记者就是那开门的人!

  另一个故事,是一段特别的巡诊路。我有一个好朋友叫洛松,是昌都地区边坝县沙丁乡的乡村医生,从医20年,是全国十佳最美乡村医生。

  2012年冬天,我们跟随洛松在怒江峡谷里巡诊,整整走了5天,差点没回得来。因为这5天,我们的体力消耗很大,很多山路坡度到了70度。路上,吃的是一种当地叫“圆根”的白萝卜,拌点辣椒。当我们终于走到这座5200多米的雪山脚下时,我实在支撑不住,瘫倒在雪地上。同事扎旺,身体特别棒的藏族小伙,也累得不行,抓起雪就吃。我躺在雪地里,心想如果能睡一觉,真是太幸福了。可红军战士不就是这样躺在雪地里休息一下,就永远站不起来了吗!

  风雪中,洛松给了我10颗丹参滴丸和两瓶葡萄糖液,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拉着马尾巴爬上了山。山顶上,洛松拉着我的手哭道:“陈姐,这条路以前没人走过,别人也不了解我是怎么走过来的,只有你了解,因为你走了。但是我希望你以后别再走了,这条路太难了。”

  今年9月29日,洛松被评为“全国民族先进个人”。我在微信里含泪回了一段话:这一路走来,终见你结出硕果!我们一直都在努力走着自己的路,不要犹豫,不要怀疑,不要放弃!因为我们的报道,西藏全区乡村医生的待遇提高了。

  前几天,我回重庆看望了年迈的父母,爸爸说,“你不要再爬珠峰了。”当时,我没有回答。现在,我想借助电视机对爸爸说一声:“对不起,爸爸!只要需要,这条路,女儿还是要走下去。”

  【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2】

  作为记者,我走过很多路,也遇到很多人,更见证了他们的故事。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三个故事。

  责任

  2008年5月13日,清晨,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16小时。冒着余震,我爬进了北川,采访到一位满脸络腮胡的“大胡子”军人。

  采访结束时,强烈余震来袭,老县城的一座山滑下来一半。“大胡子”军人把自己的雨衣脱给我,说:“小伙子,我们都要活着出去!”也许很多人叫不出他的名字,但却知道那些被他部队救出的鲜活生命:“敬礼娃娃”郎铮、“芭蕾舞女孩儿”李月、“总理让路”女孩儿宋馨懿……

  他叫王凯,当时48岁,全国抗震救灾英模,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军长。

  一个月后,他找到了我。谈起当初进北川的生死瞬间,他问我:“当时就不怕被捂到里面?”

  我说:“怕,但我更怕不进去后悔一辈子。”

  我问他:“你呢?”

  他说:“危难面前,军人的字典里只有进,没有退,这是军人的责任!”

  坚韧

  2012年9月30日,中秋,四艘海监船组成的编队在钓鱼岛海域高速巡航。其中一艘船的驾驶室里,一个其貌不扬、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沉稳、熟练地指挥着编队。这是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声明》后,中国海监编队第一次在钓鱼岛海域度过中秋。“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我问。

  “200多天吧。”

  我心里一紧。这个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怀孕9个月的爱人每天都盼着我早些回去。

  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比风吹日晒更难熬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牵挂。我问他,值么?没等他回答,通信设备突然响了起来。原来夜色中,一艘中国籍商船正好经过钓鱼岛海域,他们见到中国海监船太兴奋了,大声对海监编队喊:“中秋快乐!祖国万岁!”

  他幸福地笑了,说,值了!他叫王云,39岁,中国海监83船船长,中国海监当时最年轻的船长。

  钓鱼岛领海基线公布后的第一个中秋、第一个国庆、第一个春节……我都在钓鱼岛海域度过。有人问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起了王云。于是我说:我感受到了一种坚韧的力量!

  担当

  2014年5月12日,中国南海,中越西沙海上对峙进入第十天。

  200多艘舰船在十几平方海里的海域内挤成了一个个的“小疙瘩”,而这个海域的中心就是一座名叫“海洋石油981”的钻井平台。我是第一个来到对峙一线的记者。当搭载我的直升机快要在平台上着陆时,一个身穿石油服的男人笑眯眯地向我招手。他简单地介绍了当前形势,便把我送到一线的海警船上。我问:“会不会遇到撞船?”

  他说:“看你运气。”

  “船不会沉吧?”我又问。

  他笑了,说:“看你命。”

  喊话、驱逐、碰撞……接下来的三天里,作为记者,我的运气“不错”,碰到了几乎所有的“战斗”场面;当然我的命也不错,经历了撞船,但万幸船没有沉。当我归来时,迎接我的又是那张笑眯眯的脸。一线如此紧张,他却如此平静。我知道,这就是他的工作,他的担当。

  他叫王喜武,今年46岁,“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护航行动指挥员、中国海警局支队长。

  王凯、王云、王喜武,是我采访路上遇到的三个人。记得我跟他们说过同样一句话——“向伟大的人致敬”,但他们说“自己只是平凡的人”。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责任、坚韧、担当都是支撑一个人人性的基石。只有一个国家拥有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自认为平凡的人,我们的国家才真正拥有了一种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

  向“平凡人”致敬!


最热文章榜Hot  Top

  • 12016讲看齐见行动我们怎么办发言稿
  • 22016讲看齐见行动表态发言稿
  • 32016讲看齐见行动专题学习讨论发言稿
  • 4讲看齐见行动专题讨论发言稿
  • 52016讲看齐见行动讨论发言稿
  • 6讲看齐见行动发言稿
  • 72016讲看齐见行动专题讨论发言稿
  • 82016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