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视频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下面欢迎继续阅读小编整理的教育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教育心得体会1: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课程。要想让学生坚定信念学习,就必须让学生知道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意义。大多数人对这门课的学习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能记能背,就可以把思想品德课学好,考试得了高分,就够了。其实,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初中政治课的开设,一个关键的任务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他们正确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的修养。
第二,不仅要帮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要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平时多与学生谈心,这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与他们谈心只是纯粹的交流,不能带有目的性,可以谈家庭、谈社会、谈他们的同学。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习观、家庭观,了解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了解他如何与家人相处,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分析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金钥匙,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其他同学,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对这些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大概了解。了解学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每一次了解后都要做好记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去正确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变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第三,我们要明确,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不是背诵的教育,它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加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教学中要确实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作为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自然愿意和教师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同学交流。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思想品德教育心得体会2:
当前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代沟”扩大,教师和父母无法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教育者的道德立场、观念受到他们的生活环境的限制,在许多方面让学生不理解或产生逆反心理。过去我们习惯于制造学校道德教育的“神话”,认为其无所不能,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超越,不讲现实。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东西又必须去做,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再加上家庭教育和社会的教育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如游戏机、网络的负面影响等。对当前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根据当前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认为:
首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重点加强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学校要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深切地体会父母抚养的艰辛、老师培育的苦心、社会给予的爱心,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从小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德育必须重视心理健康、健康人格的培养。小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应形成良好的精神和品德,树立起奋发图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树立起诚信友爱的做人原则。学校应着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小学生也非常重要。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在这时养成,影响孩子的一生。学校要把养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严格训练和宣传教育,坚持从小事做起,正确引导,循序渐进,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一是要认真开设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类课程。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上好思想品德课。小学1-2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着重引领小学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学3-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着重讲解个人成长,讲解家庭、学校、家乡、祖国,讲解世界,引领小学生逐步认识社会,为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手段,以教材内容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克服“照本宣科”、平淡教学、简单灌输、枯燥乏味的现象,通过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课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让学生在喜爱学习中接受教育。三是将德育教育寓于各学科教育之中。在小学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德育教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构建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评价机制。评价机制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让评价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对德育教师的评价要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德育评价要改变全部量化的形式,要重视过程的评价,尤其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由班主任单独评议的方式,评价要呈现多元化,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的方式;缩短评议时间,评议的时间由一学期一次改为几个星期一次,及时反馈给家长;评价的方法宜采取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记录袋等,让评价真正能起到提高德育质量的促进作用。
第四,采取多种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学校要改进创新德育方法方式,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坚持贴近小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少先队、班队组织作用,开展教育目的意义明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校内外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感染力。要避免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目的意义不明确的问题,突出道德实践活动的思想内涵,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实际和心理特点,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自觉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
第五,重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根据网络背景下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重视探索网德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一是开辟网络学校,组织开展网上音乐、美术、书法等各种兴趣活动,通过现代信息手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搞好校园网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开放电脑室,为学生提供健康上网的条件。同时注意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及时更新内容,丰富网络资源,封堵不良信息。二是加强学生文明健康上网、上文明健康网的教育。拒绝上黑网吧,拒绝看网上不良信息,拒绝将不良信息传到网上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第六,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学校可通过分设班主任和辅导员,适度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减轻班主任工作压力,使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学生,设计好班级活动,把班主任工作做细、做实。在推行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中,适当增加班主任津贴,并在考核和评先中给予政策倾斜,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要加强班主任的培训与提升工作。
第七,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进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有了家长督促,学校检查,才能促进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应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参与课外德育实践活动。学校还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向家庭、社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学校少先队也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校外墙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德育教育知识,整合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