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的去世,是太行山区百姓的损失,更是党和人民的损失。他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写在太行山上,在他身上闪耀的劳模精神,也镌刻在全省每一位工会干部的心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学习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1】
2016年4月10日凌晨4时,全国先进工作者、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河北省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同志,因心脏病突发不去世,年仅58岁。5月19日河北电视台以“太行新愚公”报告会的方式传播了他的先进事迹。
报告会上6位与李保国先生生前关系最为亲密的妻子、同事、朋友、学生追忆了李保国生前的点点滴滴,期间悲恸流涕饱含着对李先生的不舍,感人肺腑。而我也被李先生的先进事迹深深折服,为带领村民科技致富,这位平凡的伟人放弃了城市中安逸的生活,扎根太行山上30年,抒写了一部新时代“愚公”的绝美篇章。我觉得李先生的生平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奋斗在路上的年轻人去学习,是我们今后生命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一种力量叫做信念。作为一名懵懵懂懂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也许我们会迷茫,会时常感觉找不到生命的意义而失去奋斗的动力。而在李保国先生身上我找到了面对事业动力永不枯竭的原因所在,正如赵勇书记所说:是什么支撑着他一下子扎根太行山30年,默默地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做出卓越的贡献?是信念!李先生小时候是穷人出身,他有了知识后就不想让当地的老百姓再受穷,这就是李先生的信念。以信念为支撑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以信念为支撑才能赢得精彩的人生。年轻的人们,当我们迷茫时,是否可以停下不安的脚步,问一问自己,我们的信念是什么,确定了方向然后再背上行囊,为之奋斗终生?
有一种生产力叫做知识。李先生是农业大学林学院的一名教授,正是有这种文化素养才赋予他大胆探索,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创新意识,走出了一条“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的路子。科学技术所能创造的生产力是不可估量。他把邢台市前南峪村建设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打造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新时代我们年轻人应该有的不只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还应该努力地提升自己,通过不断地学习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战斗力,战斗的路上当然少不了艰苦奋斗,而那崇高的理想信念恰是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有一种智慧叫做照顾好身体。现在的我也许还无法体会到李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使命感以及所能获得的巨大幸福。李先生虽令人敬佩,但我认为李先生忽略了自己。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为健康是1,有了1后边的0才有意义。熟悉李先生的人都说他是累死的,李先生过快的耗损了自己的生命,给亲人带来了无尽的悲痛,更是整个社会的巨大损失。对于一个醉心于事业的人来说顾及其他也许很难,但还是要奉劝奋斗在路上的年轻人,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无论多忙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去锻炼。
李先生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巍巍太行山上,镌刻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心中。他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原来一个人可以这么活,一个人可以活的这么精彩。所以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用来激励自己,也激励每一个正在路上的朋友,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学习李保国事迹心得体会2】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对于这样一位执教于非名牌大学,没有大的知名度,年龄也不算太大的教授,一般情况下,即使辞世得有点太突然,也只不过是在亲人、同事圈引发一阵感慨之后,一切便归于平静。
对于事前不了解他事迹的人来说,当从各种媒体上看到,上万当地的农民自发为其送葬这一镜头时,则会不由自主地去细读那些记述着其生前言行的文章。
李教授为了能让当地太行山区的老百姓脱贫致富,数十年如一日,一边教学,一边像一位普普通通的农业技术员一样,有空就往山里跑,真正做到了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硬是手把手地教会了当地农民如何从无一技之长,发展到家家都成了种果树致富的行家里手。受益的果农们,接受采访时,虽然感激和赞扬的话都质朴得不能再质朴,但从他们的表情里,从他们自发为李教授送行的实际行动里,分明看到了那份真切的崇敬和依依不舍的悲痛。
或许是因为李教授的感人事迹发生在太行山中,或许是李教授的倾情奉献精神与神话故事中的愚公有太多相似,所以,采写他事迹的记者,便把李教授称为当代新“愚公”。
“愚公”这个词语,给人一种久违的别样的感觉。之所以觉得别样,是因为,在一个追名逐利成为时尚的大环境下,李教授从1981年河北农大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便于农业、农民、太行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用自己所学,不求回报地为生活在太行山里的贫困农民做点有意义的事,成了李教授的自觉行动。三十多年里,他风餐露宿,默默耕耘,坚持不缀,矢志不渝,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难得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诠释给了他周围的人。他所做的一切,与那些把名利看得比天都大的聪明人一比,显然是太“愚”,太“傻”。而“愚”且“傻”则常常被人看成没活明白的另类。因此,越来越少的人不愿意去当这个“愚公”。也正基于这一点,才在看到“愚公”一词时有些别样。
是啊,作为博导的李教授,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一位知识分子,也无论如何与“愚”字沾不上边。作为一位教授和学者,李保国硬是没弄明白如保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谋取点自家的幸福,却把知识和汗水都奉献给了那些,连句感激话都说不好的农民。说他是“愚公”,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也称得上名副其实吧。
如今,大学何其多,教授何其多,比比那些个绞尽脑汁把科研经费装入自家口袋的教授;为了名利不惜雇凶伤人的教授;为了博人眼球搞什么乌七八糟行为艺术的教授;以大牌自居,网上网下动辄骂人的教授;老子天下第一,习惯于指点江山的教授;李保国的无私奉献精神,安贫乐道情怀,都显得那么崇高与伟大。
我想,像“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群体一样,像歼十战机的设计师宋文骢一样,“愚公”李保国教授生命虽然短暂,但精神一定长存。
真诚地向这样的好人致敬!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2.学习李保国教授事迹心得体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