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暑期已至,在人们孩童时的记忆中,放假了意味着可以轻松愉快、开心玩耍了,既不用早起赶上课,也不用晚睡赶作业;既不用担心老师的批评,还不用顾及父母的唠叨,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寒暑假、尤其是暑假,时间长,孩子们除远离父母外,还远离同学和老师,心里自然更加思念亲人。
除了一些“幸运”的儿童能在父母的陪同下进行假期“充电”或旅游观光,不少留守儿童却是寂寞而无聊——有的成天泡在网吧、有的成天守着电视、有的成天无所事事……由此可见,在暑假期间,留守儿童需要更多关爱。
不少农民朋友对子女的关爱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给足零花钱、买来新玩具等。但这种简单的物质关爱,却难以培养出孩子健康的心理。为此,出门在外的家长们要转变观念,多给孩子关爱,多抽点时间陪孩子,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生活。无论走多远,都应该常与孩子联系,多抽时间回家看望,多监管和教育孩子,让他们在一个健康的暑期环境中成长起来。
学校也要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延伸到假期。建议各中小学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假期里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参与进去,以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归属感。还可以开放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以及乒乓球室等场所,让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有地方可以去。
村组织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建立村级图书室、活动室等场所,每天向留守儿童免费开放,让留守儿童暑期有去处;建立留守儿童家庭管理服务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学习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监管,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
板车上的童年
我们看到对留守儿童的报道都是负面的,留守儿童的艰苦生活、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在贫穷的阴影与制度的夹缝之下,中国城乡割裂的现实体现在孩子们身上,居然是如此的残酷和真实。那是一片荒芜的心灵,在等待被爱与温暖不知不觉中长满了杂草,他们不应该是亲情疏离后心灵脆弱的一代,不应该是从童年童年开始就独自面对世界孤寂的一代,可他们依然在脆弱中成长,他们依然在孤独中面对整个世界。他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爱与关注。
篇2
调查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指导留守学生写了一篇日记、一篇留守代表讲话和给父母的一封信,准备了三位优秀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视频资料,搜集了一位留守儿童父母的信,布置本班学生提前准备了爱心贺卡等,同时联系学校教务处、德育处为全校留守儿童准备了一份学习用品。
通过留守儿童的日记和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让同学们知道了远离父母、思念父母的留守孩子的辛酸,让学生观看三位优秀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激发了留守儿童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在家也做一名自立能干的留守孩子,进一步引导本班学生谈谈如何去帮助留守儿童,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谈以后怎样具体帮助有困难的留守同学。由此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无限关爱。接着学校为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学生赠送爱心贺卡,教师朗诵诗歌、全班同学演唱歌曲《让爱住我家》、全体留守儿童朗诵诗歌《我爱我们的老师和同学》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师生的爱心、家庭的温暖,在心里真正觉得自己是一名幸福成长的留守孩子。
整节班会课使留守学生在活动中理解了父母外出打工的辛劳,帮助留守学生克服了厌学情绪,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他们决心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同时使非留守儿童懂得了要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的教育。
当然,我在本次班会课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因为是师生同台主持的,所以学生主持在让留守学生谈体会时只点了几名低年级的学生,他们都说得很肤浅,点高年级学生可能说得更深刻;另外在几处环节的衔接上不够自然,有时忘记展示课件内容了;再就是学生赠送贺卡前还应该请一到两名学生把自己的赠言读给全班学生听一听。如果把以上几处问题考虑周全了,本次活动则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