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先进事迹,真正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2016年先进工作者推荐事迹材料1】
***,男,汉族,1971年生,党员,本科,教授级高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现任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全身心地投入到测绘事业中,在测绘科研及生产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刻苦钻研,勇担重任
20几年来,***总是身先士卒,勇担各项测绘重任,刻苦钻研新技术,在测绘重大工程及我省生态保护建设及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推动我省测绘升级转型。该同志经历了从传统手工测绘-计算机辅助制图-现代测绘-信息化测绘的四次重大技术转换,每一次他都在第一线带领大家研究讨论、开展培训、组织技术升级改造,克服一个一个困难,在单位的人员、技术、装备的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服务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开建以来,该同志带领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刻苦钻研遥感技术、积极与院校及行业单位交流、到省牧科院教授那里请教三江源生态、草地退化等专业知识。到三江源实地踏勘,带领队伍高效高质地完成了三江源黑土滩退化型草地本底调查, 70年代至今的退化草地、湿地监测,“十二五”期间三江源草地变化评价等项目,他主持开发的三江源遥感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三江源影像图集等一系统成果,充分应用于三江源生态保护与治理,受到三江源办及社会一致好评。2008年青海湖流域开展保护以来,他带队持续开展青海湖流域退化草地监测、青海湖面积动态监测、青海湖流域冰川变化监测以及沙岛扩张监测;在开展祁连水涵养地及三江源国家公园前期规划及申报过程中,***同他的团队积极与相关单位配合,发挥地理信息及遥感技术优势,取得了不少高质成绩,受到省领导及行业单位的表彰;“十二五”末期,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我省草原遥感监测及评估,这项成果将用于行业单位开展以草定畜、禁牧减畜和草原补偿及评价。这对我省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中三江源黑土滩综合治理与技术集成获2013年度省科技厅一等奖。
服务于我省宏观决策。受省发改委的委托,***承担了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他带队历时3年完成了基础研究报告的编制、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划定与编制,协助发改委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展相关政策的制定。2015年,带队开展我省多规合一的试点工作、主持开展多规合一数据整合、标准制定、系统集成开发、参于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等工作;同时还参于我省“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编制中地图编制方面的工作,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概览画册的编制等。
服务于我省公共应急。在我省兴海县疫情中,该同志带队积极为应急指挥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受到省和国家卫生部相关领导的高度赞誉;2010年,玉树地震,***带队通宵编制了大量应急图件,开发了应急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应急指挥;他主持开发了“青海省应急地理信息系统”、“海西地震应急地理信息系统”、“青海省减灾地理信息系统”等,其中青海省应急地理信息系统”获2015年度青海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负责青海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监测。2013年,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开展,***带队夜以继日地研究各种技术规范,按时完成了试点工作。2014-2015年做为全省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总负责,他不仅积极与国家、援建单位、普查承担单位进行沟通,还多次到行业单位请教,亲自到普查实地勘测。一次,为了确认影像上一个图斑,***带队从县城驱车近3小时到达图块附近,爬山近1个小时到达实地,确定了地物类型。他早已忘记了医生的嘱咐,“你的膝盖有损伤,近期不能做剧烈运动”。下山下了不到一半,他的膝盖就疼痛加剧,难于行走。第二天他仍继续到单位上班,就这样有效地保证了我省普查技术支持。为了提高效率,他组织开发了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平板,并在全省推广应用,仅此一项,就为我省普查节省商业支出100多万元,并获得2015年度青海省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持多项重大测绘工程。“十二五”期间,***先后主持完成青海省数字框架建设、数字德令哈建设、天地图青海建设、三江源二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青海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测绘工程,其中天地图成果已在我省国土、交通、科技、气象等30多家单位广泛应用。
开发新产品,拓宽新市场。***及其团队不断将新技术用于生产,极大地拓宽了测绘新市场,他领导的团队成为青海地理信息的领头羊。先后研发了青海省唯一一份地图挂历,编制了我省第一份电子版旅游图《西宁之窗》,编制了我省首份藏文版旅游图,在我省首家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三江源黑土滩退化本底调查,并先后开展了高分遥感在青海找矿研究、草地生产力监测研究、江苍煤矿管理开发等工作;近年来,以天地图应用为基础,积极与国土、气象、环保、林业、科技等单位合作,有效地拓展了测绘在行业中的应用。
长期不断地钻研和积累,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地图制图、地理信息、遥感专家。他先后主持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测绘工程,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中多项工程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测绘局优秀地图产品三等奖、国家测绘学会优秀工程奖。
二、努力探索,科技创新
在***的带领下,每年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技术创新及现有工艺方案的改造诞生。在生物园区建设中,他利用DEM技术研究出一套完整的土石方计算方法,为政府节省经费200多万元;在三江源生态监测中,他提出利用遥感反演技术结合人工解译的工作技术流程开展三江源生态监测,有效解决了遥感监测中不同工作人员带来的判别误差,提高了监测精度;“十二五”期间,他用了近4年的时间,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青海省草原监理站合作,开展我省复杂草原类型下生物量动态监测技术研究及流程改造,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遥感技术进行全省生物量估算,有效提高了估算精度、生产效率,并形成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技术已应用到我省农牧厅草原监理站;在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中,通过大量试验,提出人文要素人工分类,自然要素软件分类的人工干预的遥感分类技术方案。在互联网加及云平台时代,他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基于云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加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多年的技术创新与积累,***带队开发了“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地理国情移动调绘系统”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产品,并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
三、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团队建设
***极其注重技术培训,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对全员职工进行500%以上的专业技能培训,“十二五”期间,他组织培训测绘技术人员3000多人次,并在青海省测绘学会、西北地区测绘学会等技术交流会上做专题技术报告,主持全省地理国情普查技术培训并亲自讲课。他经常到生产一线,与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手把手地传授测绘技能。就这样,他带出了一个能吃苦、技术过硬的团队。在工作中,他能紧扣测绘技术发展脉搏,前瞻性地开展团队建设。他组织成立了我省第一个地理信息开发小组,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WEBGIS、三维GIS、移动GIS、组件GIS为一体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集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开发、系统集成的综合性地理信息开发团队。成立了第一个城市三维及大场景建模团队,开展三维模型研究及应用。在他的带领下,中心形成了具有地图制图、数据建库、地理信息系统开发、遥感监测、三维建模一系列技术支撑的团队。2013年,中心入选省信息科学领域人才小高地,2015年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申请成立省级重点实验室并获批准。
20个春夏秋冬,***始终默默耕耘在高原测绘第一线,他没有休过一次带薪休假,从没有因私事耽搁工作。“十二五”期间,带队出色完成了天地图、数字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国情普查、三江源生态监测、应急测绘服务等省部级重大工程;开展了移动地理信息、海量异构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基于遥感反演的生态评价监测等一系列技术研发与创新,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及软件著作权。***过硬的技术、出色的成绩以及优秀的品质得到了单位领导职工的一致称赞和高度评价。他先后获得“青海省直属机关成材创业优秀青年”、“全国测绘技术能手”、“省国土资源厅全省测绘专家”、“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测绘奖章称号”、“国土资源部十一五先进个人”、“青海省第六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2016年先进工作者推荐事迹材料2】
于1961年8月8日出生于汉川县南河乡河沿村一个农民家庭,1980年7月考入孝感地区农业学校农学专业,1982年8月中专毕业分配到安陆县农业局植保站工作,先后担任植保站副站长、农业局加力饮料厂厂长,1993年6月起担任市农业局植保站站长,1995年任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至今,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农艺师职称,是湖北省农科院与安陆市人民政府“科技共建专家大院”专家组和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安陆项目专家组成员。2013年8月2日,该同志在病虫防治一线连续奋战8天后,因高温引起中暑,诱发急性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享年52岁……
投身植保事业
1982年,***从孝感地区农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安陆植保站从事植保工作。当时的社会上对农业技术推广这一行曾有句顺口溜——“农林水,跑断腿,没油水,晒得像鬼”,可见农业工作的艰苦。他后来在日记中写道:“那段时间,我也曾犹豫、彷徨过,可是当我深入乡村,接触农民兄弟,感受到他们的贫困和对科学技术转化为财富的热切渴盼,感受到他们对农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和火热的深情,我的心灵被震撼和洗涤了。于是,我默默地定位了我的人生目标:像儿子一样,为广大农民服务一生,奉献一生”。而这一干,就是三十一年。
刚到植保站那会儿,他主要负责农作物病虫系统观测和资料整理工作。80年代的安陆交通极不便利,当时要想有一辆自行车都是一种奢望,系统观测点在城郊,他每天早上都要步行到观测点调查病虫害发展进度,露水和汗水湿透了衣襟,稻叶在双臂上划开了一道道血痕。除了系统测报工作外,还要到乡镇进行面上数据调查,晚上再综合数据发情报,就这样一干就是7年,汇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工作中他深感所学知识不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各种途径为给自己充电。1987年9月,如饥似渴的他被送到北京农业大学进行植保专业知识培训,他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虚心请教有实际经验的前辈,记下了数万字的心得笔记。回单位后,他跑遍安陆市所有乡镇,对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基数消涨规律及发生特点进行调查,在准确测报基础上,发表了棉花棉蛉虫、红蛉虫发生与防治策略等论文,受到了省市植保部门的肯定。
1988年,他接到省厅下达的《苏云金杆菌防治水稻螟虫》试验项目,于当年6月份在棠棣镇河德村一农户5亩水稻进行试验。为了试验准确性,***和站里的一名同事在5亩秧田中作梗、施药,在田中一干就是6个小时,中午气温高,干完试验后已是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一连病了好几天,辛勤劳动终于换来果实,当年该项目获省《丰收计划》二等奖。
实现人生价值
几十年来,他每年进村入户进行植保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的时间都保持在200天以上,观察和治疗的农作物病例不计其数,跑遍了全市所有的村组,足迹遍及田间地头。有时,一天就要跑近8个乡镇,累得像散了架一样,脚肿得难以下地。同事们劝他:“你一个当站长的,不用天天下乡,走几个点儿就行了。”他说:“站长更应该这样做。要不怎么能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诊治作物疑难病例,他一边在实践中摸索,一边虚心向知名专家请教。还自费购买科普书籍150多册、查阅上千册资料,做读书笔记近50多万字。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编印成技术讲义等多种资料,复印数万份给广大农民。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群众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掌握技术,他免费培训农民技术员。2001年以来,他已经先后举办植保技术培训班近300余期,培训农民技术员数万名,使全市每个村、组都有了一名植保技术员。每次培训,仅能容纳40、50人的教室都要被100多人挤得水泄不通。课后,农民不愿意走,总是围着他咨询,要技术。2009年4月11日,在一次植保技术培训班后,农民兄弟要他留个电话。当他掏出“农技服务联系卡”时,被在场的农民“一抢而光”,其中一位农民拉着他的手说:“如果您给我钱,我可能一天或几天就用完了,但您今天送给我们的是用之不尽的财富啊!”
种子离不开土壤,农业技术人员的事业离不开农民和土地。在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一份难解的“恋农情结”已深深地融入他的生命,农民的问题他有求必应。2007年7月14日下午刚下班,他接到王义贞镇一陌生农民的电话,问清情况后,他都没顾得上吃晚饭,便立即赶到了现场。那个农民既焦急又惊喜:“周站长,我还以为您不会来呢,没想到一个电话,您就真的来了!”这位农民原是一位下岗工人,回到乡里承包了几十亩农田种水稻,没想到,正在生长旺盛期,他家的稻田里稻飞虱成灾,急得团团转。无意之中他看到了别人给他的一张“农技服务联系卡”,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了个电话。***一边安慰他不要急,一边给他讲解稻飞虱防治知识,一边给他开药方。像这样的求助电话,他每天都接到不少。
更多相关文章:
1.2016民族团结一家亲典型个人事迹材料
2.
3.2016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4.2016民族团结一家亲典型模范材料
5.有关民族团结一家亲个人典型事迹材料精选
6.2016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7.2016年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8.关于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9.2016教师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典型材料
10.2016年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