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2016年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年扶贫攻坚实施方案1】
按照市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部署和《关于印发2016年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吐市扶贫指〔2016〕1号)要求,根据交通运输局承担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制定市交通运输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全国交通扶贫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自治区交通工作会议和市委扩大会议、市政府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集全市交通系统之智之力,充分发挥区县政府的主体作用,着力补齐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交通短板,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让交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二、目标任务
全面实施交通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加快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坚决打赢吐鲁番交通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市18个贫困村全部通油路、通班车,自然村通硬化路,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出行难的问题,为实现全市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雷建新同志兼任,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抽调。
四、工作措施
(一)调查摸底。对全市18个贫困建制村通油路情况、通自然村(组)路面硬化及村庄内部巷道路面硬化情况,以及18个贫困村通客运班车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道路建设及客车投放需求,分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建设和工作任务清单。
完成时限:2016年2月5日前
(二)组织实施。按照工作职责,督促指导各区县交通运输局实施贫困村通村油路建设;督促指导市运管局实施贫困村通客运班车工作;积极争取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资金帮助,支持通自然村(组)路面和村庄内部巷道路面硬化工作。
1.贫困村通村油路建设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督促指导各区县交通运输局实施贫困村通村油路建设工作,积极协调争取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项目、资金支持,及时下拨上级补助资金,并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各区县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贫困村通村油路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
完成时限:2月底前完成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3月底前开工;10月底前完工。
2.贫困村通客运班车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督促运管局按时完成市政府部署的贫困村通班车工作任务;市运管局具体负责贫困村通客运班车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没有通班车的高昌区恰特喀勒乡其盖布拉克村、胜金乡恰勒坎村、托克逊县库米什镇柯尔克孜铁米尔村等3个贫困通班车,对已经通班车的贫困村根据需要充实运力、规范管理、优化服务,
完成时限:9月底前。
3.村庄内部巷道硬化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争取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资金帮助,与各区县、各有关部门一同多渠道解决贫困村村庄内部巷道硬化的资金问题,支持贫困村村庄内部巷道路面硬化工作;区县交通运输局具体配合有关部门实施贫困村村庄内部巷道硬化工作。
完成时限:2月底前完成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3月底前开工;10月底前完工。
(三)检查验收。检查验收贫困村通通村油路建设及通客运班车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对使用交通运输厅补助资金实施的贫困村村庄内部巷道硬化工程进行核查。
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五、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交通运输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细化分解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切实把市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积极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并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考核细则,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开展检查督促和考核通报。
(三)乡村道路建设要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实施,规范建设程序,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路面宽度要满足农村规划需要和交通需求。
(四)各区县交通运输局、各相关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实行进展情况周报制度,每周五下午17:00前分别向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科、运政科报送贫困村道路建设及通班车情况的工作进展,重点问题、重大事项、重要成效等方面的信息。
【2016年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
为确保到2018年全市整体脱贫,按照中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部署要求,结合汉中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11个县区为主战场,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主攻对象,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五大脱贫攻坚行动”、“1+19配套支持计划”,打赢脱贫攻坚“三大战役”,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到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二)主攻目标。2016年至2018年,重点打好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决胜战和贫困县脱贫摘帽总体战,通过扶持产业就业及生态补偿30.8万人、易地搬迁17.5万人、教育支持8万人、医疗救助5万人、兜底保障15.1万人(各类贫困人口有交叉),实现1188个贫困村、53.8万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其中:2016年,佛坪县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摘帽;2017年,汉台区实现整体脱贫、留坝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2018年,其余8个县全部脱贫摘帽。
2019年至2020年,重点打好脱贫成果保卫战,脱贫摘帽后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继续享受扶持政策,巩固提高脱贫成果。
二、筑牢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基础
(三)扎实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由扶贫、民政、移民、残联等部门联合行动,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低保户进行一次拉网式摸底识别和核查,核查结果由镇和县区党政一把手签字确认后逐级上报,对差错率高的县、镇进行问责。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级精准扶贫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规范贫困人口信息采集、整理、反馈工作,通过网络监管系统对贫困户和扶贫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基础数据和需求信息互联互通。在全市1188个贫困村统一建立“五牌六档一簿一手册”基础资料,对外公示公开,实行动态化管理、挂图式作战。加强扶贫绩效社会评价监督,开展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制定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认定标准和退出办法,对照时间表实行脱贫对象目标化管理。
三、强力推进五大脱贫攻坚行动
(四)产业就业脱贫行动
1.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认真实施《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汉中市产业扶贫规划(2011-2020年)》,加快发展猪、茶、药、乡村旅游等扶贫支柱产业和优质粮油、蔬菜魔芋、干鲜果、食用菌等主导和特色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特色经济林、特色养殖、苗木花卉、蚕桑等贫困户增收项目。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广泛吸纳贫困户土地经营权入股,强化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大力培训职业经理人,积极推进旅游扶贫、观光农业、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项目。利用水电利益共享机制,将国家用于水电发展的补助资金和部分发电收益用于扶贫。制定汉中市国有、民营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和到贫困地区投资办厂的鼓励政策。
2.打造劳务输出和就业平台。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力度,支持建立就业和社保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工程。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强就业援助,落实就业见习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政策。
3.探索资产收益脱贫。抓好西乡、洋县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及推广工作。探索将财政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贫困户享受收益。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收益。
(五)易地搬迁脱贫行动。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积极稳妥、保障基本的原则,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脱贫为重点,结合陕南移民搬迁、土坯房及危旧房改造,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突破口,遵循靠城镇、靠园区、靠中心村安置原则,紧密结合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和农业产业化等工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加大投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抓好安置点公共配套、产业发展和后续管理,严格执行易地搬迁的各项政策规定,继续落实特困户、危困户搬迁“交钥匙工程”,确保2018年前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任务。
(六)教育脱贫行动。从2016年起,全面落实对免费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前一年在园幼儿每年给予750元生活补贴,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等政策;对贫困家庭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发放2000元补助;对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每人一次性再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实行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全覆盖,仍有困难的,再由高校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资助专项基金给予补助。积极争取中省增加我市“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从教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行优质学校同贫困地区学校结对等帮扶措施。
(七)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行动
1.分类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从2016年开始实行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两线合一”,对确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差额按照脱贫标准补齐。实行渐退低保帮扶,对当年超过低保标准但收入尚不稳定的农村家庭,延续12个月低保政策,其中残疾人家庭可再适度延长救助时限。加大临时救助制度的落实力度,帮助农村贫困群众应对突发性、紧迫性和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加快敬老院、幸福院、光荣院等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实现对孤、残等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
2.开展医疗救助脱贫。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出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门诊统筹率要先覆盖所有贫困县,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制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户,再进行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立三级医院(含部队二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对口帮扶关系,实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镇卫生院全覆盖,实施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为县镇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生,支持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