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在开放情境中,自己确定研究方法,自主地开展研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并加以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新颖的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得出结论,然后写出调查报告。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我校开展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开放教育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活动,把学生活动从课堂延伸到了家庭,从学校扩展到了社会,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因此,我们今天在这里和学校的骨干老师们一起交流探讨一下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请与会老师带动组内教师,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活动,采取有效策略认真做好小课题研究活动的辅导工作。
一、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确立小课题
对于所研究的小课题,可以是由学生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或师生共同提出。对于小课题的确立,教师不要包揽一切,自己作出决定,而是要把自己放在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位置,由学生自主确立小课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提出并确立适于研究的小课题呢?一定要遵循应用性、开放性的原则。如以“你最乐于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为题,广泛征集学生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的问题——小课题,教师还应着重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应适于探究,不宜过大。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过程中的辅导策略
(1) 宣传发动
宣传发动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在活动发起阶段,可以班队会主题活动的形式给学生上好“起始课”,向他们宣传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介绍国内外、校内外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成绩、经验和体会,广泛宣传发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的灵魂,有了问题,研究活动才有动力和创新性。在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中,“问题”是活动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发现问题是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前提。老师要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
兴趣是发现问题的催化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辅导:
(A)辅导学生留意自己周围的事物,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针对部分行人过马路时乱穿红灯现象,引发“行人过马路时交通行为的调查和建议”等问题的思考。
(B)辅导学生从热门的社会话题中,寻找可研究的问题。比如说,现在“手足口病”正在肆虐,影响着我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我们就以这个为例,对“手足口病”这个专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手足口病”是一个总课题,在这个总课题中我们可以研究很多内容。如:“手足口病”是一种怎样的疾病?“HFMD”是一种怎样的病毒?它是怎样传播的?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人类怎样预防它?“手足口病”研究的进展情况如何?该病发病走势如何?新闻媒体做了怎样的报道?报纸、电台、电视台是怎样进行宣传的?国家相应出台了哪些政策?中国领导人对此事的关注情况有哪些?作为公民应该如何面对?作为小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应该怎样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等等都是可以研究的。
(C)辅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如学生对警察叔叔是怎么工作的非常感兴趣,就可以将“警察叔叔的一天”作为研究的问题。
(D)辅导学生在书本学习中寻找问题。
(3)学生提供问题
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少,一时难以发现问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兴趣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认同后着手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按不同分类为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如:学科类(主要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科技类、体卫类、艺术类、信息技术类、休闲生活类、环境类、社会类等。出示这些问题后,老师要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他们生疑、质疑、求疑、解疑。小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虽然只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雏形,但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多次的失败,很容易让他们失去信心。因此,每一项小课题在启动之初,老师必须加强对选题的指导。
2、学生筛选、立题过程中的辅导策略
筛选、确立课题是小课题研究活动中的一个难点,学生能否恰当选题,直接影响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的成功与否。
(1)做好选题前期准备工作
老师要辅导学生及时分析、整理所搜集到的信息资料,鉴定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并提出比较充足的实际依据,为课题的筛选、立项作好知识储备、情报研究等准备。
(2)选题策略的辅导
老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课题,对学生进行选题策略的辅导,让学生懂得筛选课题要考虑以下几点:
(A)实效性。课题必须具有实效性,即课题的研究有没有价值和意义。
(B)可行性。课题实施必须具有可行性,即自己的能力(学识、精力、时间、经济)、学校的条件和周围环境能不能完成这个研究。如爱好军事的学生,发现核武器在战争中的杀伤力,令全人类关注。于是准备研究“核辐射对生物的影响”。虽然,此课题的研究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但学生目前的知识、能力储备还不够,相关背景资料难以读懂,该课题在进展中肯定会因困难重重而夭折。
(3)辅导学生自主选题
辅导中,首先将学生自己发现的或老师提供的问题向他们展示,接着,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题。让他们独自或自愿组成合作小组,运用选题策略,从实效性、可行性两方面对自选课题进行分析。
二、指导学生设计好探究的方案
小课题确定后,就要指导学生做好方案的设计,使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对整个小课题研究活动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认识。在设计研究方案刚开始时教师要作些指导,后由学生分小组设计,最后再由师生共同对小课题进行点评。
1、弄清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
研究方案是小课题顺利开展的保证。简要说来,研究方案必须写明三项内容:一是要研究什么?即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是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是实施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根据研究的目标,将研究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探究活动方案。二是怎样研究?即研究过程的设计。包括研究的工作步骤、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研究的方法等。三是预计最后的研究成果是什么?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还是小论文。根据年级的不同,设计的方案可以是书面方案,也可以是口头方案。2、确定小课题研究活动组织形式
小课题研究一般是以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进行,也允许个人“单兵作战”。因此,老师在让个人自主选题的基础上,提示个人题目内容相近的4--6名学生自愿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小组内自行推选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研究分工以及与老师的联络。在组织课题小组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兴趣,又要考虑他在课题组内分工负责的研究任务。
3、小课题研究活动辅导老师的选聘
学生根据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自行选聘校内相关学科教师作为老师,也可以选聘校外社会人士担任老师。校内教师一人可以受聘担任多个研究小组的老师。老师的作用在于从理论、研究程序与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与支持,但整个研究过程都由学生自行完成。
4、研究方案的制定及论证。小课题确立后,要求每一个研究小组认真讨论,共同制定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学生可通过模仿设计到学会设计,逐步达到自主设计完成研究方案的要求。
学生制订了研究方案后,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论证,组织学生对研究方案的操作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点评,从而使方案不断完善。论证的方法一般采用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会以班级为单位,由各研究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老师和全体学生汇报,老师和全体学生均可提出问题,小组内各成员均可参与回答提问。老师根据讨论情况,对研究方案进行评价,或提出研究方案建议和修改意见。明显不合理、难以实施以及没有充分准备的研究方案不予通过,让他们重新讨论、修改,准备第二次报告。
另外,研究方案还可根据实际操作进行修改和调整。
三、让学生独立探究,自主发展
由于小课题研究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各不相同,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的要集体查阅资料,有的要走访专家,开展社会调查,也有的要通过实验操作等等。这所有的活动,我们都应该在要求学生制定方案的前提下,根据课题的分工自己去完成,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想象,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要求他们注意积累资料,随时记下数据或感受体会等。
学生独立开展研究活动,开始时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如资料去哪里收集,怎样收集,社会调查如何开展等。为此,每周我们可以利用活动课时间作为课题研究活动课,主要用于交流探究过程,对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技能进行指导,在必要时也可以调整研究方案。
1、对研究方法进行指导
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方法很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研究的范例,让他们通过阅读这些范例,领悟一些研究的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研究方法,自行开展研究。教师要着重对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如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访问、观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设想,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怎样随时做好研究记录,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怎样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等等。
另外,还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利用进社区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通过现场示范、启发、点拨,让学生实地学习、模仿、不断尝试,促使学生掌握了实地考察的要领。
(2)设计好辅导的要点和给学生的参考建议
一般说来,老师应该事先设计好辅导的要点和给学生的参考建议。以走进一中为例,老师辅导的要点包括:如何查询有关一中的资料、如何对一中的名师、学生进行采访等。同时,对学生采访心理进行辅导,也非常重要。
(3)实施监控,及时发现问题。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要负责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监控。教师的监控主要体现在依据各研究小组所制定的研究方案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掌握和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和问题。教师通过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整理、总结小课题
在小课题研究将结束时,要让学生进行总结。这一过程是学生小课题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结题是课题研究的结晶。我们指导学生整理、总结、归纳课题,就是把他们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撰写成研究报告或小论文,这是小课题研究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这一过程的指导和落实,力求让学生把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查阅资料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信息,主次分明地进行梳理、归纳、撰写。撰写时要求学生在文字上要精练,力求言简意赅;在内容上要立意新颖,既有实践性、创见性,又要符合科学性;在思路上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就是说让学生理清一篇完整的小论文,至少需要从四方面体现:一是简要说明课题背景,包括小课题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目的。二是具体安排,有任务分工、研究时间和研究方法等。三是研究内容、措施及结果,这是需要重点详写的部分,应内容充实,证据确凿,结论正确科学。四是建议或倡议,既有独到的见解和改进的方法,又针对性强,让人看了信服,便于改进。
老师们要特别重视这一过程的指导和落实,尽量让学生理出一篇完整的小课题成果报告,并在最后对每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进行总评,对每个学生最闪光的一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最后,还要对优秀成果进行展示,这样有利于与其他班级学生之间增进了解、互相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相互启发,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活动成功的乐趣。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保障,是树立信心、保持对活动兴趣的最好办法。
展示方法:(A)指导学生将成果按文献资料、图像照片、问卷调查、采访实录、学生感受等进行归类用小报、绘画、照片展等形式在教室的四周、校宣传栏里展示;(B)指导学生将自己在研究中的真实感受、体验,用快板、小品、歌舞剧、课本剧、情景表演、诗歌朗诵等不同的形式利用班队课、校集会等场合进行展示。(C)将较为突出的优秀成果送交有关部门,参加评比,或交有关报刊,予以正式公开发表。学校根据情况,给予一定奖励。
五、辅导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灵活实施“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依据不同的目标定位和主客观条件,小课题研究研究活动的实施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口,有的步骤可以省略,有的则可以截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着重做资料收集工作,或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筛选、整理,形成结论等等。
2、构建全方位的辅导网络系统
在活动中,学生必然要走出学校,走入家庭和社会。在家庭、社会上怎样辅导呢?虽然在学校里有老师进行一些提示和引导,但有时可能会出现“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情况。因此,若能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聘请家长、社会人士为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对学生上网的管理,家长就有明显的优势。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干部及活动积极分子都可作为活动的老师,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聘老师。全方位的辅导网络系统能有效实施对活动的辅导。
3、创设一个丰富的活动支持环境
要使小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展开,还必须为其创设一个丰富的活动支持环境,否则小课题研究中的学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采取的相关策略有:
(1)建立咨询站。在年级组建立咨询站,为学生提供咨询。学生在进行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自己、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查阅到的资料其阅读理解难度超过了学生现有的水平等等。这时,老师就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咨询。
(2)提供后援帮助。如开放学校功能室,为上网搜索提供方便;帮助学生联系相关专家,设计采访问题,指导磁带录音、摄影等。
(3)提供良好的条件。开发校内外活动资源,联系相关单位,学校要与家庭、社会有关部门紧密联系,为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4)创设研究成果展示场所,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如: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队报等媒体展示成果;利用集会时间展示成果等等。
(5)激励与调整。有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活动的新鲜感过去后,就不愿继续探究、实践。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激励,他们才能持之以恒。如果有的学生在活动中的确有较大困难,老师要给予出谋划策,引导他们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4、善于发现活动各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开展活动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将成为活动进行的障碍。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可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启动阶段: ①在你的启发下,学生是否很想尝试活动?②学生是否能正确地选题?③学生在合作分工时有没有意见分歧?④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活动阶段:①学生是否按活动方案进行活动?②学生在实施中有没有困难?③学生在活动中会受到哪些负面影响?④合作小组中,每个学生是否都能在小组研究中承担研究任务或扮演一个角色?学生们是否已经学会倾听成员的意见,并合理地加以讨论,从而得出决策?⑤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有深刻的体验和收获?兴趣怎样?
总结阶段: ①每个学生能不能在小组总结中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②学生能不能自己发现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在自我评价中谈出新的想法?③学生是否按方案完成了预定目标?是否有了新的目标?
6、举办辅导讲座与专题研讨活动,消除活动中的负面影响。
活动中,学生难免要上网查一些资料。一些渲染色情、暴力、邪教或反动的网站,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老师应通过辅导讲座及专题研讨的形式,使他们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防范和抵制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增强自律意识。同时,老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管理和教育。
7、辅导学生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闲暇时间长,就有长时间的打算;闲暇时间短,就有短时间的打算。同时,有些学生由于缺乏自制力,一开展活动就忘我地投入。如果为了活动的开展而废寝忘食,则影响了身体;如果为了活动的开展而忘记了做作业,则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因此,老师要让学生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确定一个最佳的“度”。
8、活动进行中的安全保障问题不容忽视
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有时需要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近自然,所以学生的安全问题是个大问题,但又不能因噎废食,为此,我们在辅导中应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预见性,让学生既能大胆探究,又能很好地自护。这也是老师辅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还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的校外活动,坚持“就近”的原则,尽量在学生生活的社区内开展活动,尽可能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安全,这是一条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