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临近尾声,蓦然回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认真学习教材,根据各课教材的教育要点,通过教材分析、结合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好教学目标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授好课。尽管执教不同的年级,但我经常和别的教师一起探讨研究。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我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2010小学第二班主任工作总结
下一篇:学生会体育部总结
相关推荐
- 2013年高三班主任第一学期期末工作总结01-14
- 2012-2013年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01-08
- 2013年寒假会计事务所社会实践心得03-04
- 2013年度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12-25
- 06-11
- 2012-2013年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增强班01-08
- 中医药店2013年年度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_05-02
- 街道社区2013年上半年救助工作总结_半年工作04-10
精彩抢先看New Top
1
2017林业局个人工作总结2
2017地税局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
2017地税局个人工作总结4
2016年度地税工作总结5
2017春节期间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总结6
2017开展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7
2017乡镇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8
2017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最热文章榜Hot Top
1
2016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2
2016年第四季度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3
2016社区居委会三年任期届满工作总结4
2016货代年终工作总结范文5
2016~2017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6
2016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7
2016年发展党员工作总结8
2016年品质检验员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