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五好家庭、十佳孝星、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7-05-1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付友余,男,现年57岁,中共党员,家庭成员7个,家住太平桥镇唐家园村和平组。1996年,他们一家被浏阳市人民政府授予“敬老五好家庭”的光荣称号。被评为浏阳市“十佳孝星”,被选为太平桥镇党代表,在和先后被民主评议为太平桥镇“优秀党员”。
一、组合家庭,曾拥有三个父亲二个母亲
付友余于1952年出生于唐家园村一贫苦农民家庭,因家中子女多,劳力少,他2岁半时被生父曾远和过继给本村付宗桂夫妇,后改名为付友余。付家以务农为主,为人忠厚老实,与人为善,勤劳朴实,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963年付友余12岁时,继父付宗桂去大山里捡柴,在回来的路上,因陡坡路窄,土车子控制不住,连人带车翻入深山峡谷,继父不幸身亡。继母丧夫后,经左邻右舍撮合,于1968年与本组单身汉李文钦结婚,并在李家一起生活。1972年付友余结婚后,为使继母和干爹日后有个照应,夫妻俩商定,将继母和干爹接回家同吃同住。这样四口组合成一个新家庭。从此以后,父母之间,婆媳之间,父子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二、倾注孝心,待继母胜过亲生母亲
付友余的爱人潘小平,为人贤惠,通情达理,热爱家庭,在逆境中与付友余一道齐心协力,共同扶持家庭生活。1995年,继母刘桂莲不幸身患直肠癌,夫妻日夜操劳,想方设法,积极救治,为治病负债一万多元,继母患绝症的3年时间里,夫妇俩24小时轮流守候,送茶喂饭,端屎倒尿,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直到继母去世。这些事迹在相邻中传为佳话。
三、不怕麻烦,义务赡养五保老人十八年
1976年也就是付友余任生产队长的第四年,该组五保户郑洪氏,70岁,长期抱病在身,无依无靠,生活不能自理,仅有的两间土木结构、泥墙屋又已倒塌,付友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迅速召开本组群众会议,专题讨论郑洪氏赡养问题,动员大家献出点爱心,并决定由生产队每年拨给赡养老人实谷600斤,茶油10斤,当时生活费72元(每天0.2元),但没有人回话,都不想捡麻烦。付友余在这种情况下,毅然认领了郑洪氏老人。第二天,夫妻俩人打扫好房间,欢天喜地把老人接回自己家里。1995年间,82岁的老人长期患病卧床,有时连屎尿都拉在床上,夫妇俩从来不怕脏,不怕累,为老人洗澡、洗衣、洗被子,洗屎洗尿,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老人,一直到老人89岁离开人世。付友余夫妇义务赡养非亲非故的老人18载,1996年,被浏阳市人民政府授予付友余一家“敬老五好家庭”的光荣称号。
四、情深义重,与干爹欢度晚年
付友余的干爹李文钦,于去年7月份去世,享年80岁。李文钦年轻时单身一人,没有什么积蓄,与付友余继母结婚后,对家庭也不算有什么大的贡献,但付友余夫妇从无怨言,安排李文钦老人住在一间宽敞而明亮的土木结构房间,楼面全部用木板铺好,冬暖夏凉,整齐的家具样样聚齐,床上用品干净舒适。老人喜欢玩牌,儿媳从不干涉,有时吃饭都赶不上,他们就随时送上热饭热菜。有一次,付友余买了狗肉,但老人不吃狗肉,他们就做了老人喜欢吃的荷包蛋给他吃,由于付友余夫妇尊老敬老,为人善良,他们的行为,子女们耳濡目染,儿子付腊明,每逢过年过节,平日隔三、四天就要买上白沙香烟,孝敬干祖父,两个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时,总要带上干祖父喜欢吃的食品和零花钱给老人。邻里乡亲都说李文钦老人不知哪里修来的福分,遇上了这样一对孝顺的儿媳,要不是付友余一家,不知现在沦落在什么地方。去年7月份,80岁的李文钦离开了人世,付友余主动响应政府号召实行了火化。
五、吃苦劳累,带领群众改变落后面貌
70年代,付友余所在的和平生产队,是全镇有名的贫穷生产队,因大部分稻田是高岸田,稍遇干旱,田地干裂,颗粒无收,每年靠国家救济粮和返销粮度日。1972年,付友余以自己的勤劳、吃苦、善良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和信任,群众推选他担任了生产队长,他一上任,就带领群众兴修水利,挖山塘、筑河坝。2年后,70℅的高岸田变为自流灌溉田,他率先引进科学技术,改良水稻品种,这样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农民自给有余。1977年至1992年,由于他工作突出,做事踏实,被群众推选为大队长,任大队长期间,他经常深入到各生产队,指导农业生产,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授科学种田经验,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深受群众欢迎,连选连任大队长14年多,并多次被评为市镇优秀共产党员。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