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年乡镇春耕备耕情况汇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年乡镇春耕备耕情况汇报1】
一、春耕备耕进展情况
(一)备耕情况。据统计,目前全市通过供销、农技部门及个体经营户等多种途径,调供化肥10.15万吨(其中氮肥5.21万吨、磷肥3.32万吨、钾肥1.62万吨)。调备农药270吨,各类农作物良种3800万公斤,农膜478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主要农资价格,尿素、硫酸二胺较去年降低200元/吨,其他化肥及种子、农药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今年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终端供应商农药、化肥储备较往年减少2—3成,但生产厂家货源充足,总体不会影响市场供应,完全满足春耕备耕生产需求。
(二)春播计划。春播计划。据农情统计,全市各县(区)已落实农作物意向性种植计划463.49万亩,较上年增加1.1万亩,增长0.2%。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68.73万亩,较去年增加1.5万亩,增长0.4%,其中,小麦67万亩,较上年减少0.66万亩,下降0.9%;玉米140.48万亩,较上年减少11.33万亩,下降7.46 %;豆类、马铃薯等其他粮食作物较上年增加;蔬菜、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较上年面积增加。
二、土壤墒情、全膜双垄沟播及冬小麦田间管理情况
(一)土壤墒情。去年秋季以来,我市大部分地方降水降雪相对偏少,干旱导致土壤水分积累较常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土壤墒情较差。2月12日全市大部出现降雪降水过程,中部及以南旱情已基本解除,会宁、靖远北部部分地区及景泰旱作区土壤墒情较差。
(二)秋覆膜及顶凌覆膜情况。2017年,省上安排我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面积142万亩。秋覆膜118万亩,顶凌覆膜24万亩。去年已完成秋覆膜120.026万亩,超额完成2.026万亩,占任务118万亩的101.7 %。今年全市顶凌覆膜工作已全面展开,目前全市顶凌覆膜任务分解、物资发放、地块落实已全部到位,待解冻后将全面开始。
(三)冬小麦长势及田间管理情况。我市会宁县14.5万亩冬小麦越冬前长势普遍较好。2月12日冬小麦种植区出现普遍降水,有利于冬小麦返青。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抓好春季田管及春耕备耕工作领导。2月19日,农业部、省农牧厅召开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后,市农牧局领导班子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当前我市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2 月26日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市农牧局对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任务又进行了细化,要求市、县、区农牧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确保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抓好种植结构调整。突出发展玉米和马铃薯两大高产作物,同时,加快设施蔬菜建设步伐,着力提升设施农业生产能力。三是抓好顶凌覆膜工作。在去年已完成秋覆膜120.026万亩的基础上,从现在开始到3月底,集中一个多月时间,确保完成24万亩顶凌覆膜任务。四是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强化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五是抓好科技培训与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一是抓培训。通过开展讲座、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分批、分层次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二是落实示范点。全市已落实种植业市级科技示范点19个。三是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示范推广。六是努力抓好冬小麦田间管理和设施蔬菜田间管理工作。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搞好肥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夯实丰收基础。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除雪、防风、防冻、保温、防病害等工作,确保春季设施蔬菜安全生产。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去年秋季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差,秋季覆膜质量次于往年。
2、由于受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农业比较收益偏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投入资金偏少。
3、农村劳动力不足,高新技术推广有困难。主要原因是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受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对机械覆膜、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017年乡镇春耕备耕情况汇报2】
为及时了解我县主要粮油作物春耕备耕情况,今年3月上旬,农业局组织专班,分别深入到业州、官店、长梁、茅田4个乡镇进行调研,以座谈和直接走访农户的方式,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情况如下:
一、今年我县春耕备耕情况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首要一战,抓好春耕就赢得夏季粮油丰收的主动权,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调查结果表明,与2015年相比,我县今年春耕备耕有以下特点:
(一)播种面积有所下降。根据全县农业部门统计,目前马铃薯播种面积28.79万亩,较上年减少4.21万亩,减少幅度为12.76%;小麦播种面积0.103万亩,较上年减少0.397万亩,减少幅度为79.4%;油菜播种面积为12.08万亩,较上年减少1.92万亩,减少幅度为13.71%。玉米计划播种面积为26.86万亩,较上年减少1.14万亩,减少幅度为4.07%;水稻播种面积为4.423万亩,较上年减少1.28万亩,减少幅度为22.4%;
(二) 农资供应充足。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基本备足,完全能满足生产需要。水稻种子需求量为43.4吨,现已到户36.62吨;玉米种子需求量为334.8吨,已到户303.5吨;化肥总需求量2.52万吨,;现已储备1.94万吨;农药需求量为169.7吨,现已储备121.7吨;农膜需求量为142.8吨左右,现已储备127.8吨;农家肥需求量30.25万吨,已储备17.3万吨。
(三)农资价格稳中有降。今年农资价格从总的情况看除部分进口产品价格与往年持平以外,大多数品种价格下跌,降幅在5-10%。比如泸州尿素去年批发价每包(40公斤)74元,今年70元,降幅5.4%;玉米种子“西山121”零售价,每公斤去年60元,今年55元,降幅8.3%;农膜零售价每公斤去年8元,今年7元,降幅12.5%。
二、我县春耕备耕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近几年农村40岁以下,甚至部分地方50岁以下的都出门打工去了,在家务农的基本都是“386199部队”,业州镇牛角水村全村2027口人,劳力1220人,其中外出务工800多人;长梁乡马子峡村全村712口人,劳动力360人,其中外出务工200多人;这样的劳动力状况导致部分地方耕地方撂荒严重,业州镇石桥湾村7、8、9组土地荒了100多亩无人耕种,高山乡镇偏远的村耕地荒的更多,现在无法出现过去那种大闹春耕生产的热闹场面,也不利于农业产业发展。
二是农业生产效益低,种粮不划算。虽然国家近年来取消了农业税, 出台了粮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粮油收购保护价等政策,但随着农资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农产品售价不高,受成本、天气气候、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年份难以卖到保护价,搞不好会亏本,农业生产比较收益不断下降。多数农户认为粮种的补贴还没有种子的价格涨的多,种粮费工费时费事,加之,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现代化的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耕作无法进行,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强大的劳动强度致使年轻的农民对种粮失去了激情。即使一些农民还种植部分田地,也是为自家食用而种,耕种热情不高。以官店镇原岭村为例,如果赶上丰年(没有自然灾害),一亩田可收玉米800斤,按照2015年的市场价格,玉米价格是0.9元/斤,毛收入720元,除去肥料、种子约400元,犁田等请工200元,一亩田仅有120元的利润,如果算上自己的工时就倒亏了。而现在市场上一个大工一天约120元,小工80元以上,有技术的还要更高一些每天在300元以上。一年辛辛苦苦的种一亩地只要打一两天工就赚回来了,正因为如此,才导致许多农村劳动力宁愿选择外出务工谋生,不愿在家务农,也严重影响春耕备耕生产的积极性。
三是农产品价格低,销售不畅。玉米价格2014年市场销售价2-2.4元,2015年1.7-2元,降幅15-20%;油菜籽由每公斤5元下降到3.4元,降幅32%;不仅是价格低,而且本地的产品质量与外地相比质量差,不好卖。农产品价格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扩大再生产意愿。受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国内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各种农副产品价格时常出现大起大落,让广大农民无所适从。种植同一作物品种,去年可能很赚钱,今年就可能亏了本。比如前几年官店照京坪的包包菜、原岭乡的萝卜,由于价格的下降,老板一跑了之,成百上千万吨乱在田间地头无人收,农民血本无归,欲哭无泪,至今心有余悸,谈之色变,因此,很多农户对开展规模种植多持谨慎态度,零散种植的方式,势必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影响了收入,同时也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是对农业生产重视不够。体现在各级领导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特别的措施,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来研究农业生产,当前我县农业生产主要一部分靠市场自行调节,一部分靠市场主体引导。总的是农民种农作物多数情况下靠天收,不知现在种哪种作物能增收、能赚到更多的钱,种植往往都是凭经验和感觉,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从而影响了农民春耕备耕的热情。
三、当前农民的期盼。
一盼有好的发展项目进村。长梁马子峡村是长梁乡的一个边远村,公路还没有硬化,农业生产主要靠种植玉米、马铃薯,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村干部和群众希望有好的项目到村落户,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业州镇岩风洞村,距县城10公里左右,群众也是不知发展什么项目能赚钱,十分盼望有能人或是农业企业进村流转土地,发展农业产业。
二盼科技信息进村入户。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十分盼望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在项目选择上、关键技术上、销售信息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得到实实在在的指导和服务。
三盼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状况是年龄大、体力弱,急需农业机械化投身农业生产,但目前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体现在数量少,如业州镇牛角水村6组46户170多亩田,仅有2台微耕机;专业化水平弱,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不足10个,而且大部分有其名无其实,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靠一家一户的小机械自行耕作;适应山区的农业机械差,山区有山区的特点,与平原差距大,只有更多适应山区的农业机械大量推广,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山区农业生产跨越式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