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是一门学校新开的课程,就以整个中国而言,也是一门刚起步的课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6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结课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2016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结课报告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开设就业指导课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就业指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顺利就业;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本身就是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重要环节。2007年12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的通知中指出,各高等学校要按照《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我校就业指导课所存在的问题
我校一直重视和支持就业指导课工作,使就业指导课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校的就业指导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缺乏统一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
由于全校没有统一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大多各自为主,备课时主要根据自己对就业指导的理解去准备教学内容,侧重点和内容也不尽一致,如此一来,对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否则很难保证上课的质量,另外容易使得就业指导课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导致老师不重视,学生不感兴趣的局面。
(二)就业指导课教材使用率不高
学校给大一新生订的教材是由秦小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在就业指导课上,不少辅导员并没有采用该教材上课,而是从网上收集就业指导的相关素材与资料使用。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完全脱离教材上课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就业指导相关知识。
(三)就业指导课课时不足及教学安排不合理
我校就业指导课一共24课时,远低于教育部《教学要求》通知中所建议的不少于38课时。由于课时量的不足,很难完成《教学要求》中所提到的教学内容即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五部分内容。同时,就业指导课的24课时安排不合理,前四学期的每一学期是4课时,第五学期是8课时。如此一个学期4课时很难系统的讲解以上所提到的任何一部分的内容。如把一部分内容分两学期来讲授,又不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我校的就业指导课安排的是合班上课,往往是两个班甚至三个班一起上课,上课的学生数量有时达到两百人以上。由于这种大班教学的形式,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者,容易忽略同学专业差异问题,不管什么专业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缺乏行业特征和差别,缺乏个性化指导。
(四)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有效性
就业指导课应该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模式上有别于基础教学,对方式方法创新和课堂的互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校的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更多的是停留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上,理论性的内容偏多,多样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从而使得学生感到就业指导课内容太空,对他们不实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就业指导课相应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
我校可设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由招生就业处牵头,每个二级学院派出一名负责就业指导课的辅导员参与,共同探讨,根据教育部《教学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有效的教学大纲。该教学大纲应增强针对性,形成系统贯穿就业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由于各个年级的学生心态存在差异,就业指导课教学要针对不同年级,各有侧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大学第一学期应使学生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第二学期应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第三学期应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第四学期应使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第五学期应使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教材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在就业指导课的教材选择上,应做好相应调查工作,及时了解我校学生及上课老师的需求,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经过就业指导课教研室讨论决定。要规范就业指导课教材的使用。
(二)增加课时,以班级为单位授课
我校就业指导课应达到教育部《教学要求》所建议的不少于38课时。只有这样的课时量才能够较系统、有效的讲解《教学要求》所提到的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五部分的内容。
由于所学专业不同,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带有明显的个性倾向性。他们在价值观念、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应该把不同专业、班级区分开来,以班级为单位授课。这样才能加强就业指导课的个性化指导,并且有利于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
(三)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师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必须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校就业指导课主要由各二级学院辅导员来承担,这支队伍里大多数是大学毕业后就从事辅导员工作,而且专业背景不一样。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尤为紧迫。
学校可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就业指导课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活动、研讨活动,可到人力资源中心、企业人力资源部、政府人事部门和其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与交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科研室的作用,定期地组织研究新形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四)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式多样化
就业指导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一定区别,它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课程的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避免空洞说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建议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要重视典型案例资料收集及案例库建设,尤其注重引用近一两届本校、本专业毕业生在择业、就业和创业过程中的鲜活事例。如此,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出现空谈理论、枯燥乏味的现象。
2、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形象具体的求职或职场情境,使学生在逼真的情景模拟中,感受职场氛围,学习职场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模拟训练作为联系理论和实践的中间环节可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情景模拟的内容可以包括心理测试、结构化面试、角色扮演等面试中常见的情景。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教师将学生学习的过程设计成一个人人参与完成项目的完整过程。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教师负责项目的指导与答疑,让学生理解并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如就业指导课中讲到招聘这部分内容,可以把招聘的整个流程通过项目教学法来进行,包括让学生负责招聘信息的发布、笔试的组织、面试方式选择、面试过程设计、签订合同等流程。这种“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创新能力。
【2016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结课报告2】
为顺应形势,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切实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作为一个大学生,对职业认识不强是客观存在的大问题。对职业的是认知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不能从自我认识出发,不能从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不足。或许,再考大学的时候,很多人能明确的认识到自己喜欢什么、知道将来选取那个专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高考压力解除,接触到不同于高中被动式学习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够明确的知道将来自己要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很多学生要么对学习感到很茫然,要么就跟风的去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最终直到毕业的那一天,才认识到大学四年的时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也将导致择业的时候,不清楚职业的具体要求,对选择的职业不喜欢从而跳槽,或者没有获得所择职业要求的能力,在升迁的路途中并不顺利。
我国高校在职业发展教育上有所短缺。很多高校并没有一个完备的、健全的职业教育组织。很多学校只是设立了大学生职业就业中心,而中心仅仅指导大学生如何去获得一个职业,并没有指导学生怎么去选择自己的职业。就业指导局限于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准备就业材料、提高就业技巧等方面,以便毕业生就业时现学现用。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大学生知道自己将来要工作,可不明白自己将来的工作和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何联系。在这个环节很容易茫然。学生正处在职业的探索期间,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决定,他们所需求的远远要超出一门职业教育课所给予的。没有专门机构的负责,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内在需求给本得不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