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为主导,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出现是由教师直接给出,在定理给出之后让学生观看例题板演然后练习巩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观课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观课报告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一节内容简单但运用困难的一节课。
对于新课引入环节,记得去年我由向量的加法法则和数乘运算引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直接给出问题:如果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反思 是平面内的任意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平面内的任意向量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反思 可以由这两个向量表示吗?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而今年在重新思考之后,在引入上完全是学生在动手做,通过复习向量的加法法则和数乘运算让学生回忆旧知并为新知识做好铺垫,并且这张作图纸的功能一直贯穿整节课的学习,也让学生从直观上得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作准备。在学生复述了上述知识之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反思 ,并画出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反思 ,让学生感知由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反思 ,通过数乘运算和向量的加法法则是可以表示出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反思 的,那么反过来已知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反思 可以由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反思 来表示吗?引出课题。应用新的设计之后的好处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的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状态中来,因为学生很明白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比原来的设计方案要更加的顺畅和细致,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教材的挖掘上,对于例题的结论,以前是像对一般习题一样,讲解明白后一带而过,而后发现这个结论在以后做题上有很大的用处然后再次强调,而本次我在课上就做了足够的强调,课后发现学生的作业做得很顺畅。
对于教学时间控制上,在教学中,作为老师的我常常想在这一节课中让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我所教的知识,同时也要考虑到课程的完整性,希望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我在回忆这节课的时间把握上,果真看出了一些问题,具体来说,第一:在开始的引入中对于学生作图的这一个环节上耗时太多,好多的学生已经能够很快的做出图来,而我却只看那些作图较慢的同学,这里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其实,归因来说,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了解,导致了在教学中的“以偏概全”;第二:在作课堂小结时,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已经得出没有必要在进行重复,我在这里处理的不当,请一位学生又复述了一遍定理的内容,如果时间还有富余的话,这样进行可能就没有问题,但是这时距离下课仅有两分钟,再有这样的环节就不是明智之选了,因此,拖堂了几分钟。
通过这次的经历,我的教学设计可以说已经不是三易其稿了,可能也有“四易或者五易”了,但是每经过一次这样的过程就感到自己确实又进步了一些。现在再回想准备的阶段和正式上课的时候所经历的困难和迷茫到最后的成竹在胸,就感到自己所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关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观课报告2】
昨天下午,一位一中的数学老师要参加菏泽市高中教学能手评选,请我和他一起备备课。他抽到的课题是高一数学模块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表示》。我们一起看了一下课本,了解了一下授课学校成武二中的学生情况。然后,我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认识。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高中向量学习的重要一环,暗含着一条前后联系的“基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定理的前者是“向量共线定理”,它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在一维空间的形式;后者是空间向量的三维基底,以及推广到n维空间的基底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仅限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表面内容:平面内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平行的向量线性表示,且表达形式是唯一的。应该挖掘这个定理揭示的普遍规律,即“基底”的思想方法。不要受教材本节标题中“平面”的限制和干扰,应抓住并升华其“基底”的本质。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后,教学设计从复习“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开始,一维空间中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一个非零向量线性表示,二维空间呢?或当两个共线的向量不平行时,如何表示其中一个向量?通过平面向量分解逐步引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这里对应一维空间基底需要强调的是“不平行的一对向量”作二维空间的“基底”,为三维空间基底的学习埋下伏笔。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设计让学生做出已知向量的线性组合,然后逆向思维,将一个向量向两个已知向量分解。这实际上是向量加法(合成)的逆向(分解)思维过程,即把一个向量向基底方向的分解。前面基本定理搞清楚后,第二节《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表示》就是本节的特例——单位正交基底表示平面向量。因此,第二节可以作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来设置。
以上是我们初步讨论的教学设计思路,这位老师回去写教案,还要进一步的试讲修改。教师评课就是折磨人,但是,通过反复研究切磋,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教学设计和授课水平会有提高的。
更多热门观课报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