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祖国的未来,在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2016关于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及正在到来的全球一体化等复杂多样的社会背景下,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自学习、生活、家庭、社会的压力不断增加,12到15岁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最敏感阶段,是各种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主体在自我的心理需求与客观的心理环境相悖时产生的一种带有强烈对抗色彩的心理状态及倾向。它是孩子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伴有的现象,是初中生身体发育和“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随着初中生知识的积累,见识的增长,同龄人的影响,他们渴望自主、要求独立言行的欲望更加强烈,一旦有人违背他们的意愿,不支持他们的想法,便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或反抗行为,正常的逆反心理是初中生要求自主、自立的一种表现,有点逆反不是坏事,但过度了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由此我萌生了调查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动机。
二、选题的意义
通过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调查研究,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各个方面,得出一套对于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教育对策,从而让初中生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况,使之健康成长。
三、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现状分析
(二)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和具体表现分析
(三)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对策研究
四、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为更好的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不可忽视的年龄阶段,我们必须加强调研,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更好的指导这一关键时期儿童的健康发展。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的动机,过程及调查结果分析
“逆反心理”一词在近几年广泛流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提到逆反心理,每个人都可以举出不少例子。比如:穿着奇装异服,留着怪异的发型;对于先进人物的宣传,学生的反应不仅冷淡,而且反感,甚至贬低宣传及宣传者;当老师表扬某学生遵规守纪、成绩优秀时,一部分学生的反应不仅不屑一顾,而且还会产生仇视心理;还有的学生说:“我一见到他就反感,一听到他讲课就不舒服”……凡此种种,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我在东兴市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习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穿着奇装异服,如低腰裤、烂洞裤等。有的留着怪异的发型,如烫发染发、蓄长发,动作行为作态,故意与他人表现不同;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甚至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对家长的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反感情绪,甚至以离家出走威胁。这些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如果不正确地加以引导和教育,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由此我萌生了对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的动机。
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的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针对东兴市实验学校的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我发现中学阶段的学生79%的都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中父母与家庭占了60%、学校与学习占了64%,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70%,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80%,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影响的占40%,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80% ,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0%,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通过调查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决的疑难问题,只要我们本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
二、初中生逆返心理的特点
1、盲目性。中学阶段是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学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往往显得更加好动、好问、猎奇、执着。但由于心理的发展与之不相适应,思维的偏激性很大,学生往往处于一种“找不到正确的活动途径、有劲无处使”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具有这种逆反心理的学生,盲目地行动,一事当前,无论其正确与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凡事无论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他想干,就干,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遇事好感情用事,缺乏冷静的思考。
2、社会性。现在的中学生对外联系广泛,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能力,容易感情用事,过于偏激,产生逆反心理。
3、自发性。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对社会存在的直接反应,它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个体间相互影响自发形成的,遇事感情上接受不了而产生一种抵触情绪造成的。没有什么人指使,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指向目标,不知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往往不受约束,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只图痛快。有时看到别人那样干,也跟着干,这一从众心理是逆反心理在特定条件下自发产生的表现。
4、可变性。中学阶段,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要求意识比较强烈,但他们的观点、信念尚未形成或极不稳定,环境的诱惑力又是多种多样,所以想独立自主,一时还做不到。他们的思想不成熟、不定型、可塑性大,只要我们善于引导,是可以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实行有效的控制的。有的学生具有逆反心理,但并不是处处都逆反,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作用,因势利导,逆反可以发生逆转,具有可变性。
三、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通过观察我发现实验学校的中学生到十二、三岁,生理上逐渐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1、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
2、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中学生,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3、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