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学数学估算观课报告

发布时间:2017-10-17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编者语: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问题并不要求进行精确的计算,一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要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

  【2016小学数学估算观课报告1】

  今天听了 吴正宪老师讲的《估算》一课,亲身感受了她精湛的教艺和高尚的师德魅力,听了吴老师的课,我看到了、感受到了“教学真是一种艺术”!她为学生创设的是愉悦 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出现了乐学、爱学、善学、会学的生动活泼局面。她那教学的理念,教育教学的特点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真正做到了教育无痕。现将我在听 课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

  课前吴老师见了学生问你们知道估算吗,会估算吗?学生说知道。吴老师问:“在过去学习估算中你遇到过哪些问题?”学生提了如下问题:什么叫估算?估算有什 么用?为什么要估算?什么时候需要估算?估算能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发明估算?吴老师说:“今天一起带着你们的问题进入课堂吧!”然后创设了一个问题情 境: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给出三个选择,判断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在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做出判断后,吴老师说了句:“什么 时候估算,什么时候不用估算自己体会吧!”吴老师并没有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充分给学生自己体验和探索的机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后主动修正和重建原有 的知识结构。

  二、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是吴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一大特色。教是为学服务的,在她的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而又深远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显 在而又巨大的。在“曹冲称象”这个问题情境中,要求学生估算大象的体重,学生们有很多估算的方法,吴老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成果,对它们都做出了正面的评 价,肯定学生的估计都是有根有据的,很有自己的思想。然后吴老师要求学生把电脑里计算出来的准确结果与估算的结果对比时,学生们主动修正自己的想法:四降 五升(学生的语言,即四舍五入)和大小估离准确值较接近,大估离准确值远,需要调整一下等。吴老师并没有最终告诉学生到底该怎么估算,她是真真切切地让学 生去经历这样一个学习过程,然后得到一种心理体验:明白估算的方法它并不是唯一的,估算它需要一种大器,不能钻牛角尖,估算它不管怎么估,都是凑整,估算 就是一种近似。

  三、善于欣赏每一个孩子,发现闪光点。

  在吴老师的课上,我们永远看不到她对孩子的否定,更没有批评。她总是以热情的鼓励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她总是能够发自内心地欣赏每一个孩子,看 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她不但关注成功的孩子,更关注暂时出现问题的孩子,给他们的是真诚的期待和重新跃起的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扬起自信的风帆,抬起头 来学习。在学生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时,小估和大估的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时吴老师的感动溢于言表,她发自内心地赞美,她呼唤:“小估,你在哪呢?我 真的非常佩服这样估算的同学!”真诚地赞美,不仅让孩子得到了成功的喜悦,还使师生的感情越来越浓。

  总之,通过听、看、感受吴老师的课堂,我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我将在以后教学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以热情的鼓励、殷勤的期待,巧妙的疏 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们,贴近孩子们的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 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016小学数学估算观课报告2】

  吴老师的估算教学让我对估算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一节课不仅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把握,还要对学生学习长远的数学着想,更要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

  吴老师的课一开始就进行的谈话很巧妙,“凡是有关估算的事儿都可以提出来。听懂了吗?”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有想表达的欲望。这一点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就是这 “一发炮弹”的点燃,让学生有了下面的不同的估算策略。吴老师在针对不同估算策略的肯定下让学生进行了总结概括,因而使自己的估算方法有了与众不同的名字。——大估法,小估法,整百不统估,四下五上估,移多补少估,凑估。其实这些估算的名称也是整个估算教学中所遇到的几种方法,吴老师让学生在一节课中都能有了很好的体现,并且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有了自信与感悟。

  老师的相机板书与知识学完后让学生的小结,很好地把所学内容有了一个回顾,有了一次提升。这在数学课上是一个很好的有效策略,学生学会了梳理知识并且整合。巧妙的板书还表现在课一开始时学生的问题的提出后,老师精简的板书与引入,也就是这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层层深入的体现,把学生不自觉地引入了课堂的精髓中来了。

  问题的设计也非常地巧妙。

  一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到所运用的估算方法,并且是引领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估的意义。很好地让学有所用。

  二是最后问题的提出。当然也有学生的因素在里面,不过,学生的思考是其次。这里面的功劳关键在老师。老师有目的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出现冲突,让学有“冒尖”的学生来回答,通过老师的逐层引导,使全体学生慢慢明白与感悟其中的算理与事理。很好地对教学目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巩固作用。

  吴老师对学生的算理的掌握非常重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理由和思路,这不仅体现出教师对教学知识的要求是依学定教,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在评价中鼓励学生,在引导中启发学生思考,这一招,我觉得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016小学数学估算观课报告3】

  吴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本节课中吴老师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和精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与学生一起研讨估算的方法或者说估算的策略,最后在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要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估算这一主题层层递进展开教学,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估算的策略,体会估算的价值。再比如,整节课吴老师面带微笑,在听这节课的过程吴老师和学生那种融洽的师生关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的亲和力让学生和像我这样听课的教师感觉很亲切,师生对话更像是在讲故事、拉家常,这种轻松、愉悦正是我要追求的课堂气氛。但是听完这节课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整节课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高效课堂,我认为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上课伊始吴老师让学生充分提出他们心中有关估算的问题,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了诸如什么是估算?如何估算?估算的用途?估算的发明人是谁(估算的起源)?≈是什么意思?等问题,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的思考,这无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得老师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如果说这些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那么在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为估算方法命名的活动无疑是学生思维火花绽放的舞台。

  吴老师先让学生将自己估算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分析这些不同的估算方法,并给这些估算方法命名。通过取名字这一过程,我们作为旁观者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那种积极踊跃,那种参与学习的欲望。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给这些估算方法取了很多既好听、好玩又很恰当的名字,比如大估、小估、中估、大小估、凑调估、五上四下估等。这个过程中师生对话是很自然的,是很精彩的。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语言和课堂调控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再次回顾课堂上师生的那种自然、亲切、轻松、和谐的氛围,真是让我感叹良久。对照自己的教学,我应该如何做才能使我的学生也乐于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呢?我想,除了在教学设计、教学语言和课堂调控等方面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外,还应该在课堂上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自己试验两年之久的“2012级02班的数学历史”无疑和吴老师让孩子们给估算方法起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如此类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我今后努力探索的方向……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