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融入城市并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是他们追逐的梦想。但缺乏各种机会却使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外出打拼十余年年后,高职毕业的王军国已经成了工厂的技术骨干,每天不用像刚到工厂那样没完没了的干活,基本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但他坦言:“在城市人的眼里,我们任然是是农民,只不过是在工厂打工而已。尽管我在工厂还算是干部,但在社会生活上我们没有地位,享受不到社会的许多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制度安排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没有为农民工所具有的技术优势设计出良好的上升通道。这样造成的直接社会后果就是对各地GDP贡献巨大的农民工,却总体处在“有技术无地位”的社会劣势地位。
各地成千上万的工程建设,数以亿计的各类产品,都能证明农民工的劳动是有技术含量的,被我们称作农民工的很多人,其实应该属于高级技术工人。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其相应的社会地位。在目前的社会中只有得到了社会制度的认可,一个人才可能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从形式上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各地的人力资源机构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涉及各个行业。但是,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没有获得过这种“职业资格证书”。这就不能不反思我们的专业技术证书制度本身了。在经济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明明完成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劳动,但却基本上没有获得被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证书,难以进入中产阶层的队伍之中。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辅助“三农”的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注重维护进城务工农民权益等。这些政策使农村、农民包括农民工的生活确实有所改善,对他们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不过,《人民日报》有篇文章,显示城乡收入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而户籍、出身正是拉大收入差距的主要推手。对处于城市底层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消除户籍壁垒、尽快融入城市,获得进入社会中间阶层的机会成为未来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2】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积极创建民主、法制、平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作为法政学院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响应党的号召,为新农村普法平安宣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们利用暑假10天左右的时间,到金东区澧浦镇进行了普法平安宣传。希望此次实践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金东区澧浦镇;新农村;普法平安宣传
今年暑假,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我跟着我院金东区社会实践队来到澧浦镇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普法平安宣传。这次充实而又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给我带来了特别深刻的影响。
一、 实践目的
实践让我走向科技应用,走出课堂。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进行抽象概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大学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二、实践方式
采用“小分队式”社会实践,组员有15人
三、实践内容
(一)采取了以黑板报、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法制宣传、平安宣传
我们在洪村和锁园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向当地村民介绍有关婚姻法、财产继承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平安的诗歌。同时我们总结了宣传标语:平安在心,普法在行。另外我们利用网上的村民信箱给澧浦镇村民写了一封普法平安宣传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也在广播上进行法律知识三字经的宣传,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
(二)我们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进行平安知识的宣讲
在实践期间,我们也注意到儿童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认为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平安知识的教育。于是我们联系了一家当地的幼儿园,给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教他们学认交通标识、知识问答,还进行了简单的儿歌朗诵比赛。不仅他们学到了知识,我们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感觉,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了实际,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三)配合区政法委等部门进行问卷调查
因为今年我们浙江省正在进行“平安浙江”创建活动,金东区也进行了具体的实施。现在活动开展差不多了,要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以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改善。正好这和我们实践队平安宣传相一致,加上我们大学生也有这样的经验,于是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在澧浦镇上进行了问卷调查。
(四)举行法律知识灯谜活动
法律条例是枯燥而乏味的,为了增加村民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且更好的了解法律知识,我们特地准备了法律知识灯谜活动。我们从专业书上找了一些题目,写在卡纸上,绑上漂亮的丝带,系在红绳子上,非常的漂亮。当天村民们也非常的热情,竞相回答问题,也得到了一份小礼物。一位老爷爷说这种活动应该经常举行,形式很好,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
(五)进行流动模拟法庭的表演
我们给政府工作人员、村官们以及村民代表进行了一场模拟法庭的表演。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场民庭和一场刑庭,都是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案例。之后镇长说我们这样的表演很有实际意义,现在是法制社会,村民们更应该知道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六)进行宣传模式的调研
因为前几天我们进行了群众满意度的调查,发现这的群众普遍反映宣传不够到位。于是我们觉得很有必要进行新农村宣传模式的调查,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出谋划策以找到可行的科学的宣传模式。
四、 实践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10天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学长和领导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和道理。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以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而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经历实践后,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匮乏,综合能力还有待提升。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同时还需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10天的实践,我感觉自己长大不少,终于认识到校园其实还是很小的,虽然它占地千余亩,但它仅仅是社会的一小部分,仅仅是一个引导人的机构。在学校,我们学的是理论,讲的是道德文化,而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我们学的便是素质与能力,讲的便是气质与内涵,但两者还是相通的,为的都是顺利进入激烈的社会竞争,求的都是出类拔萃。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就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文化,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更应该不断增强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