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暑假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暑假实习报告1】
今年暑假,我们在位于四川德阳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和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进行了两天的考察实践活动。在活动期间我对东汽和二重有了一些了解,也有了些许感想,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7月14日上午,迎着德阳炎热的夏日,我们先抵达了东方汽轮机公司,负责接待的吴主任热情地欢迎地我们来实践,并且邀请了几位在东汽工作的华科学长,与我们开展了座谈。座谈会上,首先吴主任向我们介绍了东汽公司的大概情况:东汽于1965年筹建,1966年开工建设,1974建成投产,是我国研究、设计、制造大型电站设备的高新技术国有企业,是全国三大汽轮机制造基地之一。产业发展快,主要包括火电、核电、燃机、风电汽轮机组。
然后每位学长向我们进行了自我介绍,他们分别是:06届核电项目管理方面的陈建华及负责总装工艺的杨建辉,07届负责十万兆以下机组技术设计的张强和负责营销管理的永文康,前面四位学长都是我们能源学院毕业的,还有一位是07届机械学院毕业负责加工技术的学长。接着吴主任向我们简述了历年来东汽在华科所招人员情况。据了解,在早期,东汽在华中理工大学招了三个人,现在都已经在很高的职位上,之后有一个断档,06年又开始大量招纳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到今年已经招进50人左右。据言,华科学生的总体质量很高,公司领导对我校学生满意度高,基本都安排在重要岗位上。随后大家向学长们和吴主任提出了许多问题,诸如“在学校,我们应该注重发展哪方面的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工作(技术工作或者管理工作)?”、“学长们在东汽工作是不是很累,薪水多少?”、“女生是否适合技术上的工作?”、“工作中,外语的重要性”……等问题,吴主任和学长们给我们一一进行了认真详尽的解答,我感觉受益匪浅,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所学课程的重要性,虽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大多知识不一定会用到,但学习这些课程切切实实地提升着我的学习能力,在将来的工作中,一些新等东西依然需要我去学习,有了学习能力与丰富的经验,将来的路我会走得更加轻松,大学的课程一定要学好,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符合21世纪工业自动化生产下的工作的要求。
下午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大家参观了“东方汽轮机厂厂史馆”。厂史馆以东汽的发展为线索,用图文、模型以及实物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从1966年建厂至今的发展、灾后重建以及东汽文化等情况。经过40多年的创业发展,东汽拥有核心制造能力超过2800万千瓦,形成了火电、核电、燃气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多点并举”的产业格局,并涉及制造、材料、电站辅机、自动控制、铸造、化工、海水淡化等产业领域。截至目前为止,东汽主导产品产量已超过2亿千瓦,产业上,火电汽轮机组比重比较大,有相对广阔的国外市场。火电机组分为100万、60万、30万、13.5万、10万兆瓦以下等级别。核电汽轮机组主要包括175万、110万、100万兆瓦等级。燃汽轮机则包括701D、701F、ST燃汽轮机循环等。多年来,东汽坚持实行多元化发展,即产值、规模按照一定比例增长,火电机组逐渐下降,其他产业增加,规模扩大,本年度计划193亿产值。今年受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火电机组有所抬升,占到70%左右。东汽正努力成为中国最大技术装备的领跑者。然而正当东汽蓬勃发展之时,2008年5月12日,百年不遇特大地震突袭四川,距离震中直线距离29公里的东汽损失惨烈。四十多年建设起来的汉汪地区工厂顷刻间被摧毁,厂房、家属区成片坍塌,308名职工和家属遇难,1400余人被废墟埋压,2200多台设备遭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亿多元。面对设备毁损过半、厂房一片废墟、人员伤亡惨重等困难,震后第三天东汽就参加招标会拿下3亿多元的订单,震后第七天就开始抢修设备,震后不到一个月汉旺基地就在余震中恢复生产……大灾大难面前,东汽人真正做到了“泰山压顶不弯腰”(总书记语)。灾后的一个月,东汽在德阳完成征地,8月份就开始新东汽基地的建设。震后东汽马上租借厂房,坚持对客户负责的态度,迅速恢复生产,后来国家大力投资156亿重建,三年任务一年半完成,被称为“东汽速度”。地震后,遭受重创的东汽职工不畏艰险恢复生产,他们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勇气,是“东汽精神”的核心内涵。 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果敢,是“东汽精神”的最新诠释。“东汽精神”造就了“东汽速度”。通过观看厂史馆内的资料影片,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正是由于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援助以及东汽人自己“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忍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使得东汽人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新东汽,书写了东汽厂史上又一个传奇。
参观完厂史馆后,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汽轮机总装等厂房,工作人员深入详尽地给我们讲解了汽轮机及风力发电机核心部分转子与叶片的运作发电原理:即在发电厂里,将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并到汽轮机中,高压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热能冲击汽轮机上的叶片,叶片旋转带动转轴转动,一根转轴上可制造多级叶片以提高效率,这样就把蒸汽的压力势能转换成了转子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我们还参观了风力发电机模型,了解到风力发电机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从而将缓缓吹动的风能转化为电能。最后我们参观了机修分厂和叶片分厂,它们分别制造生产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床和汽轮机叶片。这两个厂通过技术革新、流程优化以及引进国外先进数控机床,成为“亚洲最大最强的数控加工厂”,比如引进意大利的数控机床,能把以往的几个工序压缩到一次完成,大大的提高了效率。看着一块钢板在车床铣床上变成一根汽轮机叶片,我的心里感觉说不出的兴奋,因为从这里我看到了在学校里金工实习的影子,子曰:学而时习之。这里无疑给了我最好的感受。
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中国第二重型机械厂,首先接待的欧阳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二重的厂史馆:相比与东汽的规模化生产,二重的产品则大多是接受订单的单件化或多件化生产,通过播放的影像资料我们了解到:二重始建于1958 年,1971年建成投产,是中国最大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基地之一,具备一次性冶炼900t钢水、浇注600t钢锭、产出500t成品铸件及250t成品锻件的能力。是中国最大的冶金成套设备、核电、水电、火电成套铸锻件、重型压力容器、大型传动件、大型成套航空模锻件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之一。90年代后,二重构建了以资产为主要联系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积极稳妥地完成了政府和社会职能的剥离,建立建全了现代企业制度。1999年,二重被国家列为“关系国家安全及国民经济命脉”的39家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五十年来,二重先后为冶金、矿山、能源、交通、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上百万吨重大技术装备。许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后,欧阳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二重的大型锻件和铸件热加工厂房及车工厂房,当我看到悬在横梁上能移动的特吊;看到重达几吨的正在锻压的钢胚;看到锅炉中溅出的铁星;看到长达十多米直径一米多的巨型长轴时。一种心中充满力量的感觉油然而生,观察此时就变成了一种享受!这一切都是从建国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工人、科学家不懈努力的成果,讲解中,当欧阳老师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没有世界通用的货币(美元等),只有用黄金从欧洲某国家换取昂贵的锻压设备时,我深深地震撼了,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关系国家安全及国民经济命脉的要骨干企业”这句话所蕴含的重大意义,一个大国的崛起与昌盛,依靠的是自己的民族工业,而工业又必须依靠雄厚的科技力量,只有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我国才能在迈向世界强国的道路上走的更加轻松,二重的多项全国第一无疑是打这种破技术封锁的绝好例子。
本次实践活动令我对本专业有了更高的热情,使我对将来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在有限的实践期间,我了解了两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接触了新时期的各种各样的工人,不同却高效的办事方法,也受到企业氛围的熏陶,我相信这次实践看到听到学到的许多东西将会长久地影响着我,给我今后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暑假实习报告2】
一、实习概况
2016年的暑假,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融入到一个运作井然有序的组织中体验企业,体验商业社会。从7月16日到8月20日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一直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信息导航部实习。
信息导航部负责着整个机场的信息化建设。部门分为导航站、电子信息中心、有线通信站、网络管理维修部以及综合科五个科室,管理机场的弱点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及维护,提供单位及个人的有线通信服务,规划机场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等。我所在的部门综合科,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部门,旨在从宏观方面规划机场的信息化建设。由于部门还很年轻,所以我们的工作没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除了负责日常的常规业务外,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对机场的信息化整体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并且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高瞻远瞩。当然,伟大的计划也蕴藏在细小的工作中,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二、个人收获与不足
作为一个实习生,做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从简单的操作复印机,到机械的装订文件,即便是参与完整的一个事务,比如改善信息导航管理部的服务质量调查活动,也包含了上述看似简单的步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初入职场的人只有经过最基本任务的锻炼,才能胜任更加重要的工作。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自己还是比较可取的,没有心高气傲,基础的工作要做好也并不容易,它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耐心。
总结一下,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主要完成了一下几件事情:
完善信息导航管理部服务质量调查活动;
起草机场电子商务的计划书;
整理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
评价机场网站的建设,并提出改进建议;
整理更新机场所有电话号码及宽带使用情况的统计表。
关于各项事情的详细介绍,前面的日记部分都有所涉及,这里不再赘述。但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任务,我初步了解了机场的整体运作情况,某种程度上,揭开了机场的神秘面纱。另外,一项任务的完成,并不是个人单打独斗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和同事的沟通请教,我的前辈同事们都给与了我很大的支持。最后,通过真实企业中的切身体验,我深刻意识到,理论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效益。理论源自实践,并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
对于即将本科毕业的我来说,知识方面的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脑中的积累真是用时方恨少。不过也难怪,平常学习的时候,对于很多问题并没有很深的体会,因为我们对实践缺乏经验,很多经典理论由于缺少实践的支撑而显得空洞无物。所以管理这一学科,一定要加强实践。如果有机会继续深造,这方面是值得大家改进的。或者也可以先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学校充电,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有了实战经验,对于理论的理解将更加深刻,便于改进以前遇到的问题,制定更加适宜的策略,发展企业。
三、对机场运作模式的思考
除了以上的收获外,我也对机场的某些运作模式有些想法。机场作为一个改制的国企,在日常运作中,还遗留了很多传统国企的影子。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手续繁杂,效率偏低。以实习生最初报道为例,我们的等待时间超过了真正填写信息时间的好几倍。然后我们的入职表格要经过n个部门的审核盖章,虽然接待我们的同事非常热心,由他帮我们把所有程序走完,免去了我们不少麻烦,但这种流程有待于改进,以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另外,由于机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坐落于杭州的县级市萧山的郊区,而绝大多数员工都住在杭州市区,所以上下班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很多。以我为例,每天早上,我5:45就要起床,为的是赶上07:00在翠苑附近的班车,然后班车行使一个小时左右,到达机场。而下午下班回到市区时,正是交通高峰期,所以回到寝室的时间更加漫长,路上要耗去2个小时甚至3个小时。但是机场方面为保证员工有足够的时间顾及工作外的生活,相对而言减少了额定的工作时间。早8点多班车到达,算做工作开始,中午有2.5个小时午休,下午16:30即下班。这样算来,除去上下班前后的准备时间,有效工作时间每天只有5个小时。工作时间的相对不足,也导致机场运作起来会有一些难以避免的拖沓。
还有一点体会是,机场里面的某些老员工,虽然对待新同事也照顾有加,但是有时沟通方式不够人性化。说话的口吻俨然一副领导的口气,布置任务时,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我想这种情况在国企中应该比较普遍的。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我认为国企也应该与时俱进,尤其是在运作模式和企业的软环境方面,比如企业文化,加大重视。
最后一点是,对新员工的入职缺少全面的培训和指导。我和很多今年刚刚入职的新员工聊过,了解到,他们正式工作已有半个月,但是对于机场的了解还仅限于本职工作涉及的很小的一部分。并且很多时候,靠自己的观察来获得进步。机场方面没有提高全面的入职培训以及后续的职业规划。这一点对于吸引并留住高质量的人才非常不利。
四、个人总结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工作真的很辛苦。但是这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必须承担的压力之一。所以这正是实习的意义所在。通过实习,我提前体验了社会,为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无论憧憬也好,排斥也罢,我们都迟早要面对。所以我的建议是,与其逃避,不如勇敢面对。作为学生,要充分利用在校的课余时间,保证学业的同时,尽可能的多参加社会实践,为自己创造机会接触外面的社会。我始终坚信,做和不做是不一样的!付出总会有收获,并且一个小的成功是下一个成功的必要准备,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每个人所能做的,不是抱怨与成功人士的差距,而是争取机会奋起直追,成功的得来不是靠运气,而是凭借一朝一夕积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