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

发布时间:2017-08-09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如何提高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是教师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1】

  听了张庆欣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节课,感觉摩课的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在我们研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张老师真的进步了许多。下面我就从教学方法上谈谈自己的感受。

  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以读为本,理解课文。张老师抓住了课文的重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叶圣陶的认真、平和。

  2、首尾呼应,一条线。抓了本课中的重点句“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来贯穿全文,课伊始就依据这句话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最后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让学生谈谈一开始的疑问解决了吗,真正把问题落到实处。

  3、抓重点词句段。在品读体验环节,重点采用的是抓住重点词句段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程序是: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再在句子中抓重点词理解体会---最后指导朗读。方法很得当,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4、借助生活实际和实物。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张老师出示了作文的原稿帮助学生理解“密密麻麻”,既形象又生动。再就是结合平时的说话习惯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张”为什么改成“幅”。让学生拿出实物来理解“书皮”和“包书纸”,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学生就能明白。

  5、重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整节课中,张老师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边总结写作方法,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一目了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写作方法的熏陶。

  6、小练笔一箭双雕。最后设计的小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有“感恩”教育在其中,充分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再好的课堂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本课的教学中,感觉读的形式不够多,个别地方深度不够。“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这句话写得很精彩,作者的心情学生能体会出来,但是读得效果不够理想。到底该怎样指导好学生的朗读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点。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2】

  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进而可以更好的把握课堂的进行,同时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偏离学习目标。

  我通过对张庆欣教师几次课堂提问的观察,发现教师课堂提问的深度是逐层深入的,对学生的启发性也是逐层加深的。我对张老师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大致的分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张老师提出了10多个问题。其中属于思考性的问题有七八个,属于启发、想象性的问题有2个,这两项占了所有问题的90%以上。并没有与学生学习无关的课堂提问。

  教师的有效提问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不论是学生自己读文本还是在教师引领下的思考都会变得更加投入,使得学生的思考带有了一定深度。要使得学生成功、高效的学习,教师必须重视课堂中的提问。要想有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就需要教师认真充分的备课,同时需要很好地考虑一下学生学习的起点。只有考虑了这些,才不至于使得课堂提问中的问题过深或者是过浅。另外,教师要站在课程的角度把握教材,这样,课堂中的提问才是有效的

  只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观察、评价,才能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才能改变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喜欢的学堂。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3】

  在沂南一小听了四节课 ,分别是《孔子拜师》《地震中的父与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四位老师都讲得比较好,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下面主要谈一下我对《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观课记录。

  对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目标,讲授这节课的张老师是这样设定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叶圣陶老先生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

  2、学习阅读课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节课之所以设定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是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一节语文课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体现出“实效性”?课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在张老师的课堂上体现得特别好。语文教学,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在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发展上面,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鉴于此,张老师最终呈现给大家的是这样一堂有实效的语文课。我个人认为这堂课的40分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学生能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品词析句,畅谈感受;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角色置换等阅读方法也得到了运用;并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对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节课上的教师评价,我通过认真观课认为张老师的评价能迅速捕捉学生语言表达的正误,并有效指引学生去感悟。每一位老师都应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游刃于万变的课堂之中。这种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具有应变的思维意识,还要有应变的语言储备。

  我想如果节节语文课都能像张老师一样关注学生的进步,堂堂语文课都有意渗透学习方法,有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学会阅读,假以时日,学生的进步会让我们吃惊、会让我们欣慰、会让我们振奋的!因为,那是一群灵动的、蓬勃的、热情的生命!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到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远,这次学习只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门,我愿意磨砺自己,明晰语文教学的方向,不断摸索,更好地服务于我的学生!


更多相关文章

1.201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

3.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观课报告

4.2016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5.2016观课报告范文

6.2016小学观课报告

7.鲁迅《故乡》观课报告

8.飞向蓝天的恐龙观课报告

9.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