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5-04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5.加大宣传推介,提升社会影响。制定完善的滨海乡村旅游促销方案,对乡村旅游分市场、分目标、分手段、分时间地统一形象、统一口号、统一定位进行市场促销。邀请温州市区、灵溪龙港城区等主要客源市场媒体、旅行社参观考察赤溪滨海乡村旅游,将赤溪特色旅游产品纳入全县旅游捆绑促销。利用山海赤溪公共微信号、网站等媒介,集中时段和版面强化对赤溪乡村旅游的宣传。完善滨海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研发与设计,打造知名滨海乡村旅游品牌。加强电子商务建设,通过互联网,介绍景点、节庆活动、往返交通、服务设施和客房、餐厅预订等信息。

  【2016年乡村旅游调研报告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帮助那些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旅游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发展经验证明,乡村旅游在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家庭脱贫致富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业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的先行者,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参与旅游发展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成为“精准脱贫”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为更好地了解贵阳市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现对贵阳市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的乡村旅游在全省起步较早,休闲度假和采摘体验已成为贵阳市目前乡村旅游最普遍的乡村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成功推出“蓬莱仙界”、“泉城五韵”、“十里画廊”等乡村旅游精品景区,并依托花溪草莓、开阳枇杷、息烽清镇葡萄、修文猕猴桃等水果种植和布依二月情歌节、三月三节、四月八节等地方性节庆活动开发了一批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基本形成东部乌当“泉城五韵”和开阳“十里画廊”、北部修文县桃源河和息烽县小寨坝、中部白云“蓬莱仙界”、西部清镇红枫湖周边村寨、南部花溪马铃和高坡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我市乡村旅游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把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有效结合,实现一产和三产的融合,带动了农村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文化娱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截止2014年底,我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2011年至2014年全市累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34亿人次;实现综合乡村旅游收入228.73亿元,发展乡村旅游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已逐渐显现,旅游扶贫成效凸显。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贵阳市的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还很不平衡,大多数景点规模小、布局分散、吸引力不大,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二是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模式单一,缺乏龙头品牌支撑产品和核心吸引力,市场竞争力较弱;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四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营销意识不强。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旅游服务质量距离游客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不相适应;五是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旅游商品缺少地方特色。

  三、发展理念、原则与目标

  坚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创新发展;通过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实现协调发展;通过科学构建农业发展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绿色发展;通过实施互利共赢合作战略,城乡联动开发,实现开放发展;通过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加大对贫困乡村的资金投入,实现共享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党委政府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宣传推介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坚持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市场运作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资本积累、规模经营、差异竞争等方面的作用,加大乡村旅游市场化改革开放力度;坚持农民主体原则,鼓励农民参与,把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惠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要按照多层次、多元化的思路发展乡村旅游。

  “十三五”期间,争取乡村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全市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05亿元以上,直接间接解决农民就业75万人以上。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农村产业实现业态和理念提升,形成农村一二三产联动、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发展态势,力争实现高水平脱贫。

  四、发展措施

  (一)科学修编规划策划

  在充分对乡村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市场预测和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区、县(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高质打造乡村旅游产品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旅游功能,加强当地乡土文化传承与保护,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培育开发乡村度假旅游、景观农业旅游、农园体验旅游,实施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示范工程,高标准打造建设息烽美丽乡村示范点、修文桃源八寨乡村旅游示范区、乌当羊昌“周末花园”乡村旅游区等乡村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蓬莱仙界”、“泉城五韵”、“十里画廊”等乡村旅游区旅游产品建设,引导和培育发展乡村民宿和乡村精品客栈,真正实现乡村旅游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为抓手,整合涉农资金,大力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综合大环境,着力完善乡村道路、环保设施、互联网、旅游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游憩、餐饮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整的大花园,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四)政府主导促进多元投资

  通过政府主导,将土地流转方式有效整理农村土地,引导农民通过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方式,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点(户),积极探索社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共同参与和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发展经验和成功做法。通过参与政府主导、企业租赁、合作社经营或自主投资等经营模式,提高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技能,让农民成为主要的开发者、经营者和脱贫致富的实践者。

  (五)加大培训强化管理

  按照《贵阳市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设施与服务标准》,抓好乡村旅游服务性人才的岗位培训和岗前培训,“十三五”期间,实现3000人次以上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任务,着力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乡村旅游区探索成立乡民自治旅游协会,通过行业自律,规范市场,推行诚信经营,提升游客满意度,使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12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