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31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四)加强管理,切实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事实证明,抓文明社区创建,一靠教育,二靠管理。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活动形式之中,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加强社区管理上,建议研究出台地方性法规。此次社区调研,我们了解到95%的群众对到处乱写乱贴小广告、93%的群众对养宠物所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反映强烈,87%的群众对随地乱扔垃圾,高空抛物表示强烈不满;另外,对破坏公共绿地、占道摆摊设点,违章搭盖,随意燃放鞭炮,随处发放药品、保健品小报等类似问题,也有70%以上的群众意见纷纷。因此,要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对上述现象进行处罚,并明确职能部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营造安宁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

  (五)发挥优势,坚持不懈抓好共建。“好在共建,贵在坚持”是公认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在新的形势下,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坚持不懈地抓好共建:一是经济共建。要彻底打破过去“直属直管”、“条块分割”的状况,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发挥共建成员单位在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场所设施上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环境共建。要促进社区软硬环境与居民素质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发挥辖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各共建单位共同兴建基础设施,搞好绿化、美化,共同建设卫生、整洁、优美的社区;三是社区服务共建。要充分发挥社区各单位优势,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动员社区共建单位力量,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为拓宽服务领域打好基础;各共建单位要积极扶持社区服务的专、兼职队伍,帮助他们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服务向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

  (六)分类指导,树立一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充分挖掘社区现有资源,发挥优势,创出特色。要建立完善社区工作的创建标准和考核细则,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促进创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各社区要因地制宜,学会“量体裁衣”,根据各自社区的特点,把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创建形式和内容上求新求活,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特色,形成一批学习型、科普型、数字型、环保型、无毒型、敬老型、创新型、双拥型等各具特色亮点的示范型社区,用特色优势打造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和品牌,真正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助推器”。

  【2016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2】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提高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我利用半个月时间,对我辖区五个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目前,辖区总人口8000人(含外来人口),辖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区划为5个社区。

  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的积极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做好社区建设工作,首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健全的工作机制。调查中发现,有的社区还没有健全激励竞争的工作机制,而这也正是导致这些社区工作落实不好、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

  第二,责权不统一,发挥职能作用不到位。随着城市居民逐步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以及大量农村人口和域外人口涌入城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予社区相应的权力。但在社区环境、卫生、文化、治安等各项管理与服务建设工作中,还存在责任和权力不统一、有责无权、约束力不强的问题,极大增加了落实工作的难度。

  第三,经济实力弱,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从社区自身看,全区社区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绝大多数没有自办企业,多数社区根本没有经济来源,有经济来源的社区,大多是以出租房屋为主,收入也很微薄。从政府投入看,因为当前整个财政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够,这就导致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难度大。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利用不充分。一方面,社区绿地、广场、活动室、图书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距离省里的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还不够完备、不够配套,标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社区有了图书室却没有图书,有了活动场所却没有活动设备等。另一方面,对现有基础设施利用不充分,有的社区花了很大力气,健全完善了基础设施,可却成了摆设,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建议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为宗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以活动为载体,并要在工作方法、内容、机制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来不断提高社区各项管理和服务水平,使社区成为党务政务中心、家政服务中心、文化休闲娱乐中心,努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建立社区自治的决策和执行组织,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并要充分发挥社区组织机构的职能作用。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天不放松的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年年有规划、有目标、有总结、有创新、有提高,建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高效运转、奖罚分明、激励约束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检查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验收评比,并改变那种“物质文明物质奖、精神文明精神奖”的做法,努力从创新的机制上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二要赋予社区应有的权力,充分发挥社区职能。只有责任没有权力的工作无从开展。社区应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社区自治权主要有民主选举权、社区事务决策权、日常事务民主管理权、社区事务民主监督权,具有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协调、指导监督职能,对辖区单位和个人评先选优的意见职能等。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简政放权、重心下移,要把适宜街道管理的事务,逐步移交给街道,街道再视情况转移一些给社区,要把本应属于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建立和完善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在职能转移过程中,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三要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增加社区投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要适应居民群众多种类、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质量。把发展社区服务同发展社区经济结合起来,把社区服务同安置下岗职工、开发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结合起来,积极创办各种经济服务组织,大力发展环境、文化、治安等社区服务业,发展家政、维修、托幼、养老、医疗、咨询、物业、保洁、文化等服务项目,兴办各类服务实体和公益事业,充分利用便民利民等服务网点,实现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便民、就业、创收相结合,走产业化、实体化的社区服务发展的路子。政府应结合实际,在办理证照、税收、场地、费用、减免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给予大力支持。政府、街道、相关部门,应通过政府投入、社区自我创收、广纳社区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与捐助等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并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配套性和实用性。目前,社区基础设施水平虽已有较大提高,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相比,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要在文化室、活动室、图书室、体育场、绿地等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做到基础设施的配套、实用和达到一定标准,尽快为社区建设做好基础工作。但工作中,要结合社区各自的实际情况,条件好的地方可多投入,条件差的地方不要超负荷投入。同时,要注重把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起来。

  五要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以创新促发展。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社区建设不可搞空架子,切忌搞“挂牌”社区,不是挂个牌子、建个办公室就叫社区,要充分利用社区基础设施和现有资源,开展各类创建活动,给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注入活的灵魂。要深入开展《纲要》的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争做文明市民”、“五好文明家庭”等争先创优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并通过开展经常性科教、文体、法律、环保、卫生“五进社区”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群众道德情操,营造社区文化氛围,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各部门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各经济组织等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中,要注重发挥社区建设志愿者队伍、各类文化团队、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社区党员的积极作用,形成携手共建的伟大合力。

  同时,开展创建活动,要注重实效性,注重把握活动的创新。在形式上创新,选择尽可能多的适应时代特点的多样化形式;在内容上创新,创建活动的内容面要广、要有深度,切实反映时代精神和实际需要;在方法上创新,选择最容易被群众接受的方式方法,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六要抓好文明示范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通过对西营社区建设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这是我区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今后,要继续创建文明示范社区典型,在总结文明示范社区取得的经验基础上,适当借鉴先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做法,结合我区实际,突出“服务”宗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定期、分批创建文明示范社区,并充分发挥示范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全区所有社区都达到市文明示范社区标准。

12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