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xx县是陇东地区的贫困县,静宁的农民除农业收入外,还有好多人依靠外出打工来养家糊口,以至于在静宁的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做了关于xx县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
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静宁除城区以外的乡镇进行编码,然后抽签,选出了原安、三合、灵芝、红寺、四河、司桥、古城、曹务、甘沟、威戎、双岘、治平、雷大、深沟、李店、余湾、仁大、贾河等18个乡镇,并在每个乡镇随机选取2到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区域。这样就保证了样本选取上的科学性。
选取小学阶段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由于是平均发放,有些村子留守儿童少,问卷没有用完,最后有效回收302份。
二.调查结果
1.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
在我们调查的302名留守儿童中,年龄和性别分布如下表1:
表1:302名留守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表
年龄(岁)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男(人) ― 3 13 15 30 21 21 43 4 1
女(人) 1 ― 15 19 25 34 28 23 6 ―
可以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的年龄主要分布在7―12岁小学学龄段,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义务教育的普及对儿童的入学不再有性别歧视。
但从不同年龄的留守儿童人数比较看,呈现出年龄越大人数越多、年龄越小人数越少的特点,这与以下几个以有关:
(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分布倒金字塔的缘故;
(2)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外出打工人员减少,留守儿童人数也就随之下降;
(3)教育资源不均的影响,由于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于农村较好,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从农村中学到城区的学生人数逐年自增,以至于出现这种结果。
但不管怎么样,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减少的趋势,并且在入学方面没有性别歧视,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2.留守儿童在不同片区的分布状况
xx县农民大产业布局不平衡,北片乡镇的农民以种粮为主,南片乡镇农民以种植果树为主,种植果树的价值密度远远高于种粮的价值密度,果农收入要远高于粮农的收入,在这种收入差距的影响下,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较多,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很少,所以北片乡镇的留守率高于南片乡镇的留守率。具体留守率情况如表2。
表2:xx县不同片区留守率比较表[ 数据来自于这几个村庄:原安乡齐埂村、坷老村,灵芝乡俊丰村,三合乡段渠村、古岔村、硷滩村,仁大乡王马村、高沟村,贾河乡高窑村、王坪村,治平乡刘河村、大庄村。]
片区 北片 南片
乡镇名称 原安 三合 灵芝 仁大 贾河 治平
留守率 40.7% 73% 50% 5.5% 5.4% 10%
说明:数据只是来源于个别村庄,不应定是每个乡镇的真实值,但也有很好的代表性
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南北差异很大。
3.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1)留守儿童在读书期间由父母亲当中的一方看护的较多,占留守儿童的52.8%,他们在儿童的教育当中只给了孩子母爱或父爱但反面的爱,使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占43%,他们缺少父母亲的照顾,在性格上比较独立并表现出调皮,甚至于有些孩子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少年有一定来往;还有4.2%的留守儿童有其他的亲戚看护,他们在思想上感到很压抑,有自卑感觉,严重影响着正常的成长。
(2)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情况是:在302个被试当中,有149个孩子认为看护人对他们的学习很关心,97个认为比较关心,45个认为不太关心,还有11个认为不关心。可见,绝大多数的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负责任的,只是他们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不是很大,因为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当中71.5%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3)留守儿童中有74.8%的人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家庭劳动,还有11.9%的人每天都有2小时以上的家庭劳动,对于这些孩子,他们在家的学习时间不是很充足。
(4)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72%。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往往比较成熟,对自己的学习比较负责,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
(5)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并不是十分关心,95%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没有给予他们特别的心理辅导,学校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来关心留守儿童,只有8.9%的学校举办过有关关心留守儿童的活动。不过,在受访者中,他们有75.6%的人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这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他们的学业状况和非留守儿童的相当,好、中、差的比重呈橄榄形,并没有表现出留守对学业成绩的明显影响。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给他们的学业影响不是很大,留守的影响主要在心理方面,自卑、偏激是他们的普遍特点,除此而外,他们性格当中的坚强、独立又是他们的特点。在教育当中,家庭给他们没有太多的帮助,他们的学习只要靠自觉,在学校,虽然老师对他们很关心,但从学校对他们没有特别的照顾,国家制度也没有对他们的教育有什么特别的关怀。所以,我们更希望学校能给留守儿童教育能有一定的重视,国家制度能考虑对留守儿童教育有应对的帮扶。
篇2: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加,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通过县妇联的调查显示,在全县49331名儿童中,有12037名留守儿童,占24.4%,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的留守儿童多达41.5%。家庭教育的缺失,已
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成长,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学习成绩差、亲情饥渴等问题。
(一)留守儿童单亲、隔代教育方法简单,导致学习成绩差、心理自卑。留守儿童几乎都是单亲、隔代教育监护,由于监护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农活繁重,只能勉强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加上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无法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监护人只会用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或采取打骂等粗暴方式惩罚孩子。大多数监护人对孩子在校教育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没有在教育方面与学校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心理产生自卑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二)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导致情感饥渴。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围,情感世界出现空白,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自已更显孤独和失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待他,都代替不了父母,
调查报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三)留守儿童素质教育被忽视,导致性格缺陷。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通过调查发现,监护人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学习,其次就是生活,而对于他们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方面则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去关心。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留守儿童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最低,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以上原因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断层”,有的性格暴躁,有的郁闷不乐,有的有逆反心理,有的情绪波动大。
二、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政府为主导,营造留守儿童良好的成长环境。一是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中,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从宏观政策方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二是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好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同时,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三是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并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的机会,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二)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第一,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要针对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定期对学生进行访谈,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加强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使学校及监护人都能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动态。第二,留守儿童家长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有条件的家长可将孩子接到工作的地方就近上学,若要分开应尽可能的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确定合适的监护人。第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宣传,多方协作,共同构建社会监护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第四,学校对留守儿童应进行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增添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