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时间:2024-06-29 13:47: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1

  尧尧还有一年半就要上小学了,为了将来能游刃有余的担任小学生妈妈的角色,本周我花了大概3,4天的时间读完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完后感觉收获良多。以下是我觉得值得大家注意的几点:

  首先,应该鼓励小孩子多玩、多运动,在玩乐中学习,能够弥补在一般意义的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例如,爬山、拼图等能锻炼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经常运动能使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

  第二,多读书,多多益善,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经常去图书馆读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很多图书馆都鼓励在里面读书,可以在图书馆里阅读很多的书,这是在家里阅读没法比的。遇到特别好的书也可以买回家里反复阅读。输入多了,知识面自然扩充了,输出也会变得相对容易。

  第三,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如果暂时跟不上学校进度,家长也不用着急,重要的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且每个孩子都有其擅长和短板,家长应该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特点,并针对特点制定对应的措施。

  第四,经常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肯定,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五,引导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喜欢上学和学好老师教的课程。

  第六,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定好的事情,如果临时有变化,也要彼此协商好弥补的方式。

  第七,如何学好语文?多输出,例如多写日记等,如果孩子不会写,可以口述,家长记录。如何学好英语?多输入,每天听英语音频,逐步背诵好的语句。

  第八,在孩子低年级时,要多陪孩子读书、游玩,多鼓励孩子,满足孩子对于亲情的需求和对于自己的认可。在孩子高年级不需要自己时,适当放手,不随便干预孩子的事情,使孩子不对自己形成依赖,也不使自己对孩子形成依赖,彼此独立才能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第九,多和孩子沟通,不利用家长的权威随便决定孩子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是大家商量着来。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家长首先要做到,例如,不许孩子上网玩游戏,家长就不应该上网玩游戏。孩子最善于模仿,一般家长喜欢干什么,孩子也会喜欢干什么。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2

  自从当了妈妈后对有关孩子方面的书籍格外的关注。不经意间在我们学校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当时看到作者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女儿,出于好奇心借了这本书。但是借回来之后它就被我“雪藏”了。昨天听到好姐妹聊到胎教的事情后我从把它翻了出来。

  打开电暖,倚靠在床头,轻轻地翻开这本书读了起来。语言简洁朴实大方,读起来不会拗口难懂,但景物的描写又不乏优美。每一篇都是作者一家人亲身经历的故事,而每个故事当中也都蕴含着不同的教育理念。由于精力有限昨天看了两篇,第一篇是关于孩子课余时间是否报补习班的问题。第二篇是关于自然教育孩子的问题。关于第一篇报补习班的事情,我之前在同事那里有了解过一丁点,她们的孩子周末比平时还要忙。当看到那孩子疲惫忙碌的.生活状态让人很心疼。但同事很无奈地说:“现在哪个孩子没有几个补习班?不报班不行的,等你当了妈妈就知道了。”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提倡让孩子自由发展,不建议给孩子报很多个补习班,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一位清华大学高材生。有关这个问题我开始跟老公讨论了起来。当我一字一句认真地读的时候,老公在一边打趣。

  “老婆,咱们的孩子才怀上五十天,你就开始为他计划小学的事情了吗?是不是太早了点呢?我有预感你以后肯定是那种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的妈妈。”听到老公开玩笑的话我没有回答,但我开始了迷茫和不知所措。“我以后该以何种方式教育孩子呢?”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3

  今天读完了全部内容,最深的感受就是感动。全书的内容浅显易懂,就是一个个生活细节的真实写照,可是被如此用心的妈妈记录并感受了下来。被妈妈如此用心的爱包围着、环绕着,本书作者的女儿想不成才都很难吧,哈哈。

  本书的作者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全部的爱和包容,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成长轨迹,总结下来,有三点值得读者们学习效仿:

  一、每次遇到学习或成长中的一个难题,作者都是把自己放到孩子的角度上,去和孩子一起面对解决。这样的方法,为孩子以后面对一些学习或生活的难题时,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即:把自己放到当事人的位置中,一起协商解决,而不是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俯视地解决;

  二、尊重孩子的选择,这种尊重不仅指小的方面,在大的方面,作者也是先考虑孩子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考虑家长的`经验。这样做慢慢形成了孩子独自决断的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个能力,应该是一生都受益无穷的;

  三、作为孩子的妈妈,在书中也是无意地透漏了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阅读了很多育儿和教育方面的书籍,即:作者对教育孩子的这些理念建立在阅读大量的书籍之后,就是说,作为孩子父母本身的个体,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的。只有先照顾好了自己,这种照顾既包括身体的照顾,也包括精神的照顾,才能在一定量的知识体系里,带着获得的智慧和理性,充满信心地去引导孩子。所以,自我成长,永远是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项之一。

  读完此书后,更深地体会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困惑、不解、矛盾和不知所措,在对应的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关键是愿不愿意去找,去发现。一旦找到了,这个解决办法必定是受益匪浅和长久的。

  再次感谢本书的作者,帮助我解决了面对上小学一年级女儿的许多不知所措,不仅解决了,而且现在非常地确定自己要怎么做,如何做,希望更多的人能读一读这本书,谢谢!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4

  花了几天时间,认认真真地把《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品”完,获益匪浅,我深深知道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陪伴——我个人认为是这本书的诠释,也是父母爱孩子的最高境界,没有陪伴哪有那么深的感悟,如何把孩子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写得如此清晰﹑透彻。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热爱孩子﹑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是父母的天职。而对于上小学的家长们,更应该耐心的陪伴,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了,学习看图写话和写日记对儿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识字不多,语言不够丰富,要把文章写得通顺都困难,知道着急也于事无补,静下心来,慢慢地跟儿子沟通。最初,我们先画一幅画,给画想一个题目,再口述这幅画的想法和意义,还好,我跟儿子都喜欢画画,所以,干自己喜欢的事不厌倦,慢慢地能把一幅幅画表述清晰,但要如何增加一些优美的语句呢,那就是大量的阅读。作者也说到,有书读,并为孩子营造阅读的氛围,还要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儿子喜欢阅读,尤其喜欢看一些幽默的书籍,比如《小屁孩日记》﹑《一年级的小豆豆》﹑《幽默笑话》等等,但给儿子买的书很有限,后来听一朋友说两路口有一个很大的渝中图书馆,这无疑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福利,我迅速去办了一张借书卡,每个月就可以为儿子免费借六本书,每次借书儿子都要强调“妈妈,你一定要为我借带拼音版本的书哟”。呵呵!我笑着回答儿子,“好呀,不过,我们应该多识字,多积累词语,这样才能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因为大多数的书是没有注音的”。当然,儿子的语文老师在他们的写作上也下了功夫,这学期还让他们写课内积累及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这的确得靠平时的阅读和积累,现在儿子写话不怕了,能够顺利地写好一篇通顺的日记。

  陪伴孩子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方面,还应该有好的习惯,比如勤俭,独立,懂得感恩,还要有一颗爱心,文中也提到,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这样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爱上学习,心中有爱的孩子,处处充满欢笑,阳光,正能量,有爱的父母更能使家庭和谐,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的.孩子会更健康成长。对我来说,也很幸运,虽然儿子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但儿子的确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很善良的孩子,经常看到一些报道及周围的人说起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而“遭遇”老大的强烈反对,以至于有些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对抗父母。而在我生了妹妹之后,儿子很开心,在我忙碌的时候还经常帮忙照顾妹妹,把自己的东西与妹妹分享,俩兄妹感情可好了。让孩子心胸开阔,仁爱有礼,这也是我们父母希望的。

  周末的时候,我们用一天时间完成所有作业,另一天尽情放松的玩,正如作者所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多玩耍可以让孩子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性格变得阳光开朗”。孩子有一颗爱的心,愉悦的灵魂,这也是家长们的追求。

  让我们迎着阳光,带着微笑,陪伴着孩子健康成长吧!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5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普通的妈妈,她心中有爱,尽家庭所能给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尊重孩子的个性,满足她在每个成长阶段的需求,养育了一个自信阳光独立的女孩。妈妈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看到她的特点和需求,能够不断地学习和观察,觉察反思教育方式,这是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学习和反思的。

  在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我们作为父母中的一员,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努力提升自我,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就像一颗小树苗,当它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就会枯萎。我们就是给予孩子阳光和雨露的那个人。

  爱在自由里。

  什么是爱?父母总是把对孩子的控制和操纵,甚至体罚和殴打,说成是爱孩子。可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情感的疏离。爱在自由里,爱就是给孩子创造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而不是把孩子紧紧攥在手里,让他窒息。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节。

  人从出生到终老,经历了风风雨雨。反思一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没有了快乐有趣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优班。生活中除了学习,成绩,似乎其他的都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看着孩子垂头丧气的脸,老气横秋的面容,家长却视而不见,完全忘记了自己小时候灿烂天真的脸。我们要笑对人生,做喜欢的事情,珍惜每一天。当生命最后一刻来临时,当体验了在生死边缘走过的时刻,人好像一下子顿悟了。生命也会变得与众不同。

  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却被人为地压缩成了单调的色彩。

  孩子的成长,家长能做的是陪伴倾听,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长之路。古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的家长会为了择校出国舍弃很多牺牲很多,如果孩子按照家长的期待成才成器,家长心里会暗自高兴和欣慰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不枉此生的努力。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付出都会有同样的回报,到那时就会陷入无法排解的低落。其实不必过于担忧和焦虑,尽自己所能就好,根据孩子的节奏去调整就好,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谁都不是完美的,家长总是期待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化身。期望过大,失望跌重。客观地看待,积极去面对。不期待完美,但求他能认识自我,找到适合的方向,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6

  作者刘称莲是一个平凡而优秀的妈妈,18年的实践,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20xx年高考,同时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录取。在此分享一件书中写道的,使我颇受触动的一件事:作者女儿上高中的时候,数学考了全班倒数第一,于是去补习数学。作者经常给辅导老师发消息,不是聊女儿的弱点,而是告诉老师女儿写的作文被当作优秀范文、托福考试得高分这些好事。反观我们自己,大部分家长遇到这种情况要不就威逼利诱,要不就忧心忡忡,这些心理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影响到孩子。但在作者心里,她只是觉得女儿的数学学习遇到了困难,不代表她不好,因此作者想把这样的想法也传递给女儿的老师。

  自我思考。平时发现儿子很多题都是马虎导致的错误,而不是不会,甚至有些难题他都能做对,说明他对课程的.内容还是有所把握的,马虎是主要原因。其次,儿子平时除了学校作业之外,在家就不太愿意做额外的练习题。几次考试下来,儿子都考得不太好,我有点失去耐心,发了几次火。有一回接孩子放学的记忆尤为深刻,他见到我的时候眼里有犹豫和害怕,第一句话就说:“妈妈我有个事情要告诉你,你不要发火。”我一听就想到肯定是考试考砸了。我说:“我不发火”。但是一路上还是控制不住的阴着脸。好在到家后及时调整好了心态,跟儿子重新梳理了错题。晚上临睡前,儿子和我说:“妈妈我最怕考试考得不好你发火了”。我听到了后暗自叹了口气。我的儿子也只是一个小学生,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的态度就给他造成了些许的心理阴影。跟作者比,我的格局差的太多。我引导他说:“好孩子,妈妈以后不会发火了。错的题我们分析原因,然后多练几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黑暗中能感觉到孩子的如释重负。

  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不是在于作者把女儿培养的有多么优秀,说实话,这样的学霸故事看得也不少了。而我最欣赏的是刘称莲她不是一个“虎妈”。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女儿提供了她能提供的最佳教育方式,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一样。虽然她没送孩子去学奥数,学音乐,但每个周末户外运动的陪伴,给独生子女的女儿找小伙伴,帮女儿饲养宠物……无不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关怀。刘称莲夫妇的育儿还是一个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和孩子一起发展进步的过程。刘称莲和丈夫都不是完美家长,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经历的遗憾,这些也都被坦诚地写了下来。比如说,孩子从小偏科,是因为父母在早期教育中没有能够做到均衡发展。再比如,孩子从小时候没有坚持学会一样乐器,这和父母主观的犹豫也有关系。

  这也给了我很多启示:育儿先育己,想要改变孩子,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这也使我坚定了教育方向:那就是跟孩子一起学习,做成长型父母。教育孩子养成阅读、热爱集体、与人为善等好习惯,而不是因为我们家长的虚荣心而在成绩方面迫使孩子与别人攀比。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延续,会拓展,伴随孩子一生。

  没有超能的孩子,也没有超能的父母。希望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作为妈妈的我,成长速度也能跟得上,做到用心陪伴,尊重孩子,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7

  前两天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感觉特别好,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非常贴近孩子的实际,是一本很好的家教指导丛书。现在社会上好多书只有理论缺乏可操作的方法,这本书不同,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半就把它推荐给了家长,我想家长朋友们读后或许与我有同感。现把自己感触较深的片段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说说实用性。比如阅读篇中说到,书要放在家里最容易拿到的位置,沙发、茶几、甚至地上等等。读完这部分,她读到这一方法我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特别是放到地上的阅读方法,恐怕大家都不会这样去做。看来要使孩子爱上读书,我们做家长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再比如:学习篇中讲到的“专时专用”就是“专注力”的培养,这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息息相通,有的习惯的培养的确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的,而非一定等到学习的时候培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

  说说可操作性。这里的很多方法可以拿来即用,比如:与孩子一起写“下水文”,增进家庭沟通的“家庭邮筒”,“契约条款”,特别是爸爸的“特别欢迎仪式”,都让我深受感触。以及后面,为了给孩子改掉粗心大意坏习惯而建立的“错题本”,还有收集孩子成长的笔记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用在自己家庭里。

  我感触很深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读完这写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成功孩子的背会一定有一个成功的`父母,一个有心的父母,一个能理解孩子的父母,一个愿为孩子付出的父母。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她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看似简单,却难在坚持和有心!

  推荐大家看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吧,它可以使你认识一位了不起的朋友!它可以帮你分担育儿路上的忧愁!它可以指导在育儿路上怎样去解决一些现实的困难,它也可以鼓励你在育儿路上勇往直前!它更可以用人格魅力影响你!影响你的家庭!改变你的孩子,改变你的家庭!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8

  在网上看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觉得心里有些触动,正好儿子刚上高中,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是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了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没有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很少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等等,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回想儿子在上小学的的.时候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时,我没有吝啬钱,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但远远不够。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包括了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9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叶。”“我们陪着孩子成长,孩子让我们丰沛。”拿到书,首先被吸引的是封面上的话。这两句话就像自错综缤纷的枝杈和诱惑中确定了生长的根基和方向,让我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仔细审视内心深处埋藏深久几近被遗忘的渴求。

  这本书的作者刘称莲老师,将自己女儿小学六年成长的点滴详细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和总结,浅显易懂,却给人以启迪和深思。翻开目录,就有一种亲切感,“越玩越出色”“泡在书海里”“学习是一颗糖”“我们要彼此听话”“让天使自己飞翔”“换个方式表达爱”等,处处体现的是无痕教育。无痕教育培育的是孩子成长的“根”,只有“根”强壮,枝叶才能繁茂。翻开正文,更是亲切。文中详细例举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客观讲述了一个家长的真实体验。作为老师的我们,不由自主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家长的目光去审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玩物并不一定丧志。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锻炼抗挫折能力。在游戏中输得起的孩子,在其它方面较量中也会输得起。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孩子其实也在学习,而且是在轻松地学习,他们学到的是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在学校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只会抱着课本和练习册。

  大自然是本无字的书。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与瑰丽奇绝的美永远在那里静默着,只有让孩子亲身去体验、去感悟,感受才会深切,也只有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从而形成自觉的行为。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一直对学生进行的爱护校园环境的教育。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深切感受到校园的美,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情感,这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会更好。

  教育专家孙瑞雪说:玩雪就是认识雪,砍一棵树就是认识一棵树。面对一个自然的`世界,孩子把自己的身心投放进去,去感知它的美妙。这么一个体验快乐、锻炼勇敢地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建立人格的过程。小学阶段,孩子正处在可塑造期,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让他们接触大自然。

  而运动可以使孩子身体健康、调节情绪、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增加自信,提升他们在群体的人气,拉近和同学的关系,锻炼孩子的协作精神,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理解孩子的天性,除了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轻松地环境,更不能随意占用孩子的课间活动或剥夺孩子上体育课的权利。

  二、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小学生一般很听老师的话,简直视老师的话为圣旨。作为老师,如果让孩子喜欢上自己,那么他就会愿意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我们更要调动自己的智慧,用心而又不留痕迹地做一些事情,让孩子在和同学、老师的交流相处中收获快乐,在好奇心和成就感的满足中收获成长。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好比天生的一样自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从一年级就开始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以后的学些生涯非常重要。我一直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手好字,两片巧嘴,是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写好字,不单是弘扬民族精神,修身养性,提高审美趣味,也是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的体现。郭沫若先生曾经就写好字的问题,讲过一段精辟的话:“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每接到一个新班,我会先从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抓起。我在课堂上对学生握笔姿势和坐姿都要求到位。并把这些要求编成小儿歌。比如握笔儿歌:拇指食指压着,中指下面托着,四指五指贴着,手掌手腕指着,笔尖前面斜着,笔杆后面躺着。坐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我常说要做的像铅笔一样直。字体笔画书写时,我常赋予汉字生命,让学生把汉字当做朋友。教育他们要把字朋友写得端端正正,像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个子一样高,排得整整齐齐,像一队小士兵。横平竖直,撇有锋,捺有脚,点若水滴,折处有顿笔。现在学生一写字,就知道念出相应的口诀,知道哪一笔该怎么写,知道悬针竖、垂露竖。特别是三三班的林聪聪,原来写的字简直是疯舞,字体黑乎乎的一片,现在也变得干净、端正、清晰了好多。与字体一同进步的是他听课专心了,成绩也进步了。

  学习习惯还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刘老师一再提醒我们,习惯的培养要趁早,千万别等出现问题了才动手。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学习,只有让孩子爱上学习,才是给了孩子学习的无穷动力。

  书还没有读完,但收获已经颇丰。教育孩子,陪伴孩子,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使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陪孩子成长,孩子让我们丰沛。让我们用一颗平常心,静待花儿从容盛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10

  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相比辰辰父母,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太少了,虽然我们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关注较多,甚至可用无微不至来形容,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做得远远不够,自身的行为也没有为孩子提供好的典范。 就拿阅读习惯培养来说吧,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孩子有时也能静下来看一段时间的.书,大概一二十分钟的样子。但孩子主动看书的时间很少,因为玩对他来说无疑更有吸引力。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呢?看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知道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家长做得不好。

  如今信息时代,我们不要说做到天天自己捧书阅读,就是少看电脑、电视和 ,都很难。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娱乐离不开,另一方面是难以摆脱这些信息媒介的诱惑。从孩子的角度看来,你们家长不是玩 ,就是看电脑电视,凭什么要求我做完作业,还要课外阅读?多不公平哟!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11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是在儿子即将小学毕业的时候读完的,读得有点迟了。

  中国的家长,家庭教育知识非常匮乏,如果后期再不加强学习,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错过孩子的成长,而有些成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我便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在稀里糊涂中,错过了老大许多习惯的培养,兴趣的开发,基础的夯实。真是追悔莫及啊。

  网上叫《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书有不少版本,我之前就买过一本同样名字的,只不过作者是另外一个人。

  刘称莲老师所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讲述的主要是作者本人教育女儿长大成人的点点滴滴实践记录,都是一个个小案例,阅读起来不会枯燥,操作性也比较强,值得一读。

  全书主要讲了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生活,越玩越出色。

  1、玩物不一定丧志。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轻松学到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在家里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让孩子在体验和实践中学习。

  跟孩子商量好,每天晚上写完作业,都有一段“游戏时间”,时长根据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调整,可以是一小时也可以是半个小时。楼下荡秋千,下五子棋或者玩扑克都是游戏内容。

  刘老师和先生最喜欢跟女儿玩扑克牌,女儿最喜欢“争上游”或者“斗地主”,通过玩牌培养孩子“输得起”的品质,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赢”。

  父母出于爱让孩子只去体会赢的乐趣,孩子在外面遇到挫折时就会表现得很脆弱。

  这一点我感触很深,老二跟哥哥或者爷爷下棋的时候就会非常不高兴,甚至哭鼻子。

  “游戏时间”可以锻炼孩子的很多能力,让女儿在写作业时非常专注,速度也很快,因为她知道作业写完后有好事情在等着她。

  一些孩子写作业磨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来对付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

  孩子的心理是:既然很快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了还会有新的作业,不如写慢点,把时间拉长,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再给我布置新的作业了。

  相比较,承诺在作业完成后给孩子一些“甜头”,孩子的学习劲头就会加大,也更容易尽快完成作业。

  刘老师还把周日规定为“家庭日”,也就是说,这一天无论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动。这一点,非常难得。

  2、大自然是本无字的书。在孩子的塑造期,尽可能多地让他接触大自然。

  玩雪就是认识雪,看一棵树就是认识一棵树。面对一个自然的世界,孩子把自己的身心投放进去,去感知它的美妙。这么一个体验快乐、锻炼勇敢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人格的过程。

  人们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3、养殖与种植:体验生命的神奇。

  女儿的整个小学期间,刘老师家一直没有停止过养育小动物,而且因为她的女儿酷爱昆虫,昆虫更是她家的常客。

  除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陪着她养小动物外,也会和她一起在家里种一些植物,让她了解植物的习性。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就对父母们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

  4、从小运动好处多。

  运动可以使孩子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增加自信,提升他在群体中的人气,拉近和同学的关系,运动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协作精神,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第二部分:阅读,泡在书海里。

  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

  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

  让孩子有书读,让孩子读到书。

  “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1、让书店成为“第二书房”。

  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要满足好奇心,孩子需要读更多的书;要学习知识,孩子需要读更多的书。

  2、报纸杂志,鲜活的知识。课外阅读非常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说大部头的著作是山珍海味的话,那么报纸杂志就是餐桌上的小菜。

  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好比为孩子安装了一台发动机。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读书多的孩子理解能力强,不仅语文成绩好,对理科知识的学习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家长指导孩子学写作文,就好比教练教孩子学游泳一样,如果只在岸上给孩子讲动作要领的话,孩子不见得能学会,而教练亲自下到水里把动作展示给孩子,效果就要好得多,孩子很快就能学会游泳。

  一二年级的孩子写作文,孩子讲,家长写,家长一字不差地写下来,写完之后朗读刚才两个人共同完成的作文,让孩子感觉是否需要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只是助手,不给孩子任何建议,而是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完全属于孩子自己的真实的作文。

  第三部分:学习,学习是一颗糖。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须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这一部分,刘老师讲述了孩子上幼儿园尿裤子的事情,提到了“心理问题躯体化”的表现。女儿在幼儿园遭受了打击,虽然说不出来,但是内心已经在抵制这个幼儿园了。家长不懂,依然每天送她去幼儿园。小小的她没有能力反抗,就下意识地尿裤子。

  教育孩子,学习一些心理学是很有必要的`。

  1、耐心等一等初入学的孩子。做不好的时候,孩子自己往往也很着急,如果学校老师对他有批评的行为,他便不自觉地把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比较,内心自然产生焦虑和无措。这时候他是真心希望家长可以理解、体谅并能够帮助他,如果家长也指责他的话,孩子的自尊心会无端地受到践踏,自信心也难以树立。这时候家长要做是看看自己可以想点什么法子帮助孩子。

  在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初入学的这一阶段,家长既是教导者,也是陪伴者。家长要以接纳和爱的方式帮助孩子。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记单词或者认字,家长可以制作一些卡片,通过和孩子玩卡片游戏,让孩子记住单词。

  家长每天处于焦虑、着急之中,不仅于事无补,孩子也会被这种来自大人的焦虑和着急影响,生活在不安之中。孩子本来就不知道该如何做,再加上恐惧和害怕,反而更容易做得慢、更容易出错,所以做事的效率和效果一定出不来。

  2、呵护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问问题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认真回答。即使家长不知道答案,也要诚实地告诉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找答案。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可以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在一次又一次的满足中,他对事物的探索欲望便得以保持。谈到学习上,便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很好的呵护。

  在小学阶段,家长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而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3、不断激励,成就孩子的自信。对孩子来说,当自我价值感被满足了,他便很喜欢去做某件事,而成人的不断认可和夸奖,会让孩子内心产生一种“我很强大”的感觉,这种感觉正是自信的感觉。

  当他做得好的时候,家长及时肯定和认可;当他没有做到的时候,家长教导他如何做,把焦点放在问题的解决上,而非抓住孩子的问题不放,这一点很关键。

  所以多夸孩子是省钱省力又最有效的方法。有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满足叫作“给孩子心理营养”。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12

  陪着孩子逛书店,意外看到一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书扉面上的一句话,“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叶,”这一句话让我的心瞬间像找到了航标,于是果断地付款。无意中看到博客大管家中介绍,心中更是庆幸买到这本好书。

  应该说这是所看的第二本家教类书籍。初看就爱不释手,让我真真正正地沉静下来,每天晚上拜读几页,久而久之,沉醉到12点半才在老公的再三催促之下入睡。

  喜滋滋地打开,书的画面上为我呈现了一副极其温馨的母女情深场面,郁郁葱葱的大树下,一位身材矫小的妈妈拥着一位和孩子相仿的女孩一起向树林深处走去。

  书的作者刘称莲老师不愧是大师级,她以极其细腻质朴的手笔,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描绘了与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记录了孩子点点滴滴的成长。

  看到本书分为六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独立成文,字里行间,让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教育达人的苦口婆心现身说法,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在用心记录、真诚地分享着、引导着孩子走过每一个阶段,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呵呵,咱是笨妈妈,就笨鸟先飞,对着老师的文笔逐篇对照自己吧。

  生活篇 · 越来越出色

  玩物并不一定丧志。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家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回到家后依然只抱着课本和练习册,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刘称莲老师

  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相对于刘老师带着孩子去看日出,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相比,老公单位有一年一度的高温假期,每年临放假之时,老公就会和同事们三五成群聚在一块聊一聊带孩子一起去哪里增长见识,远途的我们一起结伴去青岛,近一点的我们一家三口就去开封。

  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今年的暑假我们一行14人组团浩浩荡荡地开往青岛,面对青岛的鬼斧神工,孩子发出了大大的惊叹,对美景留连忘返。因为经常云雾缭绕,我们没有看到太阳的喷薄而出,但是在傍晚时分,孩子却与我们享受海水习习,夕阳西下日落的美景尽收眼底。

  往年因为老公放高温假,恰巧是单位最为繁忙的时候,走不开,可是这次的长岛之行,让我改变了看法,我会尽量抽时间多陪一陪孩子,也希望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阅读篇 ·泡在书海里

  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要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刘称莲老师

  刘老师创建的是一个学习型家庭。除了家里林林总总的书籍,书店是他们家的第二书房。相比较而言,我们家前几年,家里边,妈妈的书居高不下,大部分都是妈妈这几年的专业书籍。随着孩子阅读的增加,从最初给孩子读的优秀女孩故事、寓言故事、到现在的绘本诗词,孩子的书目在悄悄地赶超妈妈。通过阅读不仅滋养着孩子幼小的心灵,熏陶着她的情操,也拓展她的知识面。我觉得今后在阅读方面真应该做到不仅让孩子有书读,还要孩子读到书。

  学习篇· 学习是一颗糖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刘称莲老师

  不得不说孩子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富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何时候任何阶段她都会及时发短信提醒:孩子在哪个阶段应该注意哪个阶段的学习培养,在哪个时期应多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孩子也一向都特别喜欢上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课,能够跟着老师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预习和复习的任务。

  唯一有缺点的是作为家长,最初我还没有做到对孩子学习习惯的专时专用培养,由于工作的关系,每次都是先接回爷爷奶奶家,尽管已经给她留出了十分钟的吃喝拉撒时间,但当坐在学习桌前有时还是摸摸这儿,抠抠那儿的小毛病,要不写一会儿字就要削削铅笔之类。注意到这种情况,我给她限时限点,在家里召开民主生活动会通过自我检讨的方式,及时给她提出意见,现在握笔的姿势也好多了,低头仍时有发生。

  品格篇 · 我们要彼此听话

  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给孩子,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独立生活是需要生活技能的,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只能在生活中习得。

  ——刘称莲老师

  刘老师在书中提到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里“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生养自己的父母,才能处理好与同学、与同事的关系。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的妈妈就经常教育要孝敬公婆,之前一直跟公婆居住的日子,我和老公也会主动承担家里的家务和财务。公婆也为了我们这个大家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着。宝贝从小就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奶奶有个头疼脑热她会第一时间给奶奶按摩减压;爷爷生病住院,她会学孔融让梨般让爷爷吃大的桔子而自己吃小的,孩子的懂事与孝顺让我十分欣慰,可能平时给她讲的寓言与绘本以及在学校的教育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她的行为。

  心理篇 · 让天使自己飞翔

  如今的孩子同样有非常大的能量,他们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他们并不比我们脆弱,而是我们比我们的父母脆弱。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者和引导者。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刘称莲老师

  就如刘老师所说,每个孩子都会有闹情绪的时候,还没有学会管理自已情绪的孩子们更会把一切都表现在外。学业一年,孩子结交了好几个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孩子忽然有些情绪低落,详细问明缘由时,她气呼呼地告诉我:说和好朋友一个是领读班长,一个是小助理,却在管理同学们的时候发生了矛盾。一个强调领读就是领读不用管其它的事情,一个却是负责小朋友的读书认真不认真的。

  我抱了抱她:“宝贝,没关系的,你们两个小同学不管分工做什么,都是为了你们的班集体,要互相商量一致,有什么事多沟通,没有什么大矛盾的。再说,你们又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啊”。结果孩子如释重负,等到周六再见面的时候,孩子们一见面就高高兴兴地搂在一起了。

  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

  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重要不是形式,而是最终的结果。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可阻挡的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刘称莲老师

  看到刘老师家使用的邮筒和BBS,更是让人深深地感到,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最终的结果。

  孩子从幼儿园时期也时常会做个小卡片或是写个小纸条,有时一句简简单单的“我爱你““妈妈慢点”都会让我感到孩子的心思。因为各种各样的关系,我已经好长时间不太写日记了,是孩子的小纸条让我重新把束之高阁的日记本拿出。呵呵,咱打字慢吞吞的,就抽空的时候多写一写,记一记吧。

  书中的阅读导航可谓匠心独用,为了便于更有针对性地阅读这本书,设置了很多问题索引,让作为家长的我能一目了然地迅速地找到答案。

  正因为这些都是妈妈的亲身经历,所以就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人备感亲切。虽然书只是读了一遍,却已经收获颇丰。每个家庭文化教育理念不同,对孩子的培养各有差异,再加上每个孩子的智力也不一样,所以我认为,作为家长,就是陪伴孩子去发现并放大他的优点。

  正如老师在最后写道: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教育最坏的示范就是给一个孩子的成长设限,不要随意在孩子生命的白纸上写下我们的规定。

  希望在老师这盏明灯的指引下,让我放低期许,放慢脚步,陪孩子走过快乐的小学六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13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一个书店,我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

  这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吸铁石",增进沟通的"家庭邮筒",培养契约意识的"家庭守则";妈妈"随意"散放的书刊,爸爸"刻意"设计的欢迎回家仪式……书中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父母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而温暖的守候,放低期许,放慢脚步,陪孩子度过无悔的小学六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考虑的。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现在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时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薄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这本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案例和方法,并且非常实用。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不一样,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不一样,家长的素养水平也不一样。家庭能够培养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来不是一个定数,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来,家长无条件的爱与付出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在父母言传身教和默默地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延续,会拓展,会伴随孩子走过初中、高中,乃至于她将来的人生。从孩子无意识地学、去做,到孩子有意识地学、去做,这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标志。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要把父母的爱化为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14

  刚一开学,我就动员办公室的几个老师一起买了好几本关于教育的书籍。给自己规定的是每月至少读一本书,现在细细想来,自己还算超额完成计划。其中刘称莲老师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睿智用心深深打动了我。读的过程,细细地与我的教育观作了比较,哪些我也是这样做的,哪些是我可以借鉴的。读完之后,随即又买了几本,让它真实有效的在家长的人群中传读开来,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大家的陪伴。这本书的封面特别雅致,一个可爱的孩子在一位母亲的陪伴下,悠然的漫步在郁郁葱葱的路上。虽然是两位远去的背影,但是温馨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和无比的幸福。《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刘老师分别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六个方面,通过具体事例讲述了自己陪女儿的成长历程。我就以下两个方面来对照自己是如何陪学生一起成长的。

  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

  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想想我们班的学生阅读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渗透了,后来学过拼音之后,许多孩子从撕不烂的`小图画,小漫画到精美的小故事,从优秀的童话故事到《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从《儿童百科全书》到《中华五千年》,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由刚开始的我读他们听到现在很多孩子都可以向大家说出自己最近读书的收获。很多次看到班级的书在旁边凌乱的放着,心里虽然叹息这群孩子怎么还没有整理的习惯,但是心底却是欣喜的,假如每天书柜都是整整齐齐,无人理睬,那不就傻眼了么?想到这些,安排两个学生再次整理一下,顺势在引导下次我们擦亮眼睛看谁能把书放得整齐,随着借书秩序越来越规范,书柜也越来越来整齐了,丢书的现象也消失了。相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好的习惯也在他们的脑海里积累着。

  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对待这一届的孩子,说真的宽容了许多许多:1。原来书不会背的不许回家,现在变成了不会背的鼓励他多读几遍再加上还要复习就行了。2原来作业交不齐影响第一节上课情绪,现在第一节上课之前不问交作业情况。下课后没完成的补一补就可以了。3原来孩子写字不认真的有撕掉重写现象,现在写不好的,放学后我会找出与他写字水平相当的进行书写比赛,结果一个比一个写得认真,看着自己书写的作品,脸上不禁露出了既羞涩又甜蜜的笑容,当然也得到了大家对他们的肯定,随后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己的家的书桌上,警示自己以后要照着这样的字体去完成功课。每次比赛活动都有效果,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唉,慢慢来吧。

  是啊!只有让孩子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才会和你合作,才会快乐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级,我们不能给孩子太多的负担和压力,只希望能在我们的帮助下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惯即可。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坚定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15

  近段时间,有幸拜读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刘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睿智用心深深打动了我。在书里,陪伴也是一种爱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

  对于陪字,我是有着深切的体会的。虽然身为教师,但同时我也是一位家长。在向家长们学习的同时,我也在自己摸索着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在对孩子的陪伴方面,我深感不足和愧疚。

  在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时,作者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用心之深打动了我,也触动了我。我在反思我的时间都去哪了?是不是除了工作之外,我真的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工作之外的时间我在干什么?

  现在想来,恐怕不是我没有时间,而是认为对孩子的陪伴不那么重要。现在更深切的明白:对孩子的爱不是给他攒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礼物、为他洗了多少件衣服,而是体现在我们是不是能真正静下心来,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陪伴中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心灵港湾。

  孩子们稚嫩纯真的心灵还感受不到物质的重要。他们真正渴求的、需要的是每天父母的.拥抱;需要感知在父母眼里自己是多么的重要;需要父母给与他安全感;更需要知道当自己失败时、受挫时、父母会在家里等着他,给他安慰,而不是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承受。

  说到这里我还是深感愧久,自从有了闺女,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她的身上,对儿子的照顾太少了,总认为闺女小,需要更多的关爱,完全忽略了儿子的感受,我常对儿子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虽说也不错,但在儿子心里也许不这样,总认为妈妈不管我了。有段时间儿子到家就发小脾气,我批评他,老大不小了,怎么能那样。后来才想,原来这是儿子在发泄心中的不平,细想是自己的不对,这些曰子对儿子的陪伴太少了,应该多些时间陪陪这个小孩。

  现在懂得了:养育一个孩子,不是用钱,而是用心!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04-29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02-25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通用15篇)06-19

陪孩子读书的心得02-13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读后感10-28

陪孩子上网课的心得11-18

陪孩子读书的心得(15篇)02-14

陪孩子读书的心得15篇02-13

陪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05-01

陪孩子读书的心得(集锦15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