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老残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1-06-16 18:33: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老残游记读后感(通用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残游记读后感(通用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残游记读后感(通用15篇)

  老残游记读后感1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作者自称“燕北闲人”,状物描景很有点朴拙淡雅的情景。他写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致。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

  作者对黄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离之苦,通过翠环的口,写得如此细致,让我这个从没有经历过什么苦的人为之唏嘘。

  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

  老残游记读后感2

  《老残游记》的续篇最末一篇描述老残梦游地狱,最后其体香浓郁,业已是成就菩提果位了。作者刘鹗在文中多次论述佛理禅意,虽然到底他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我们不得而知。最后的文字敢于肯定了老残从凡夫证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判断他是对佛教有深入了解的。

  我们说老残确实是一个凡夫,从文章的开篇便勾勒出了老残生活的窘迫,同时也指出他的优势“为人颇不讨厌”。这一句“不讨厌”却成了成佛做祖的基础。

  生活窘迫却不急功近利,在江湖上摇铃行医却似闲游看景,除了贴补家用,有了钱也不挥霍,遇人急难时又是不惜倾囊奉献。 开篇梦游蓬莱,黑夜泛舟,人单力薄却力抗凶匪 。听闻酷吏玉贤行径,不觉拍案而起,立即谋划上书陈情。白衣之身公堂上直面酷吏刚弼。泰山上更出谋划策帮助尼寺。充分显示了老残的侠客情怀。

  当然老残却不莽撞,面对强人,也拿捏得体,不至自己于险境。更是知人善任,利用白太守破冤案,压制刚弼。利用捕快许亮兄弟,巧设金钱套擒拿贾二。

  宫保要他来做官,他却悄悄离去。 开头文中说他写不了八股文章,可以知道他是不屑去写。老残能写公文,会做诗。他同书店老板的对话,知道五经四书他全然是通达的。

  两处写到他读书的情景,一处读《八代诗集》,说明老残不好功名利禄,心境闲淡。一处读《大圆觉经》,导致他最后飞升羽化。

  老残游记读后感3

  话说我读完《老残游记》,颇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发现后面还有若干续集,不禁喜出望外。于是又读将过去,看看这老残和德慧生在回扬州路上又会有什么奇闻发生。这一日,老残一行从齐河县便走到了山东泰安境内,泰山脚下。老残游记续篇,大篇幅的文字都发生在这泰山脚下。

  泰山,号称五岳之首。杜甫《望岳》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首诗,将泰山的雄壮、神气描摹尽致。虽然未曾去过泰山,却对那里有着向往。而高中时代的第一篇课文《雨中登泰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我的语文老师郑学章先生讲授这篇课文时,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逐字逐句详细讲解。这泰山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在老残眼里,又是怎样?

  不想,随老残行去,却全忘了那泰山之景,竟都将心思集中在“逸云”身上了。甚至于那泰山脚下县长公子的恶劣行径,也成为逸云故事的辅助而已。你道是怎样?原先,这泰山脚的一座“斗姥宫”中,藏了一个高人。如果说《老残游记》中桃花扇访贤一节中,桃花山深处宅子中的女子谈论的是儒佛道三家思想之融合,那么,逸云乃是佛家之巅峰了。

  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经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研究者如此描述她——从六七岁就进入斗姥宫修行的逸云,在如花的年龄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感情,但严酷的现实让她完美的感情理想终归破灭。特殊的寺庙生活把逸云铸炼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风尘尼姑,让她以尼姑而兼妓女的身份混迹于人世的火坑;她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把自我的精神归宿投射于虚幻的宗教世界,用虚幻的宗教生活麻醉自我,并姑且拯救自我。

  此种评述,似乎有些悲观,有一种研究者自以为是的感觉。其实,从原文中不难看出,逸云已经完成了人生之修炼,将自我的人生境界提升到了很高的层次。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一种修炼吗?不能因为逸云是在尼姑庵中修炼,就把她的修炼归结为“用虚幻的生活麻醉自我”。参悟人生,参悟生命的真谛,是不分地方的。

  逸云说法一章中,讲述她所经历的所谓“感情”那段,无甚可看。讲述悟透生命,得道一节,却颇值得玩味。在焦躁不安的当下世界,我们不妨都来读一读这段参禅悟道的文字,或者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裨益。

  泰山之行,乃是《老残游记》讲述人间故事最后的精彩。及至走到淮安,老残的笔墨便着重在地狱里了。这节描述,淮安勺湖,到有点意思了。我那天也是好奇,百度了一下淮安的地图,没想到果真此刻还有勺湖,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在勺湖附近看到了“刘鹗故居”的标志。这倒让我对淮安颇有点神往了。

  言归正传,却这地狱一游,看似和人间故事毫不相干,却实实在在就是人间故事的延续。不管是善人、恶人待遇之别,还是地上地下之分,抑或是人间送纸钱阴间之“享受”,其实作者用意都是让人们在阳间多行善事,少做恶行,修炼以得道,得道以成仙。老残不就是如此吗?别的人阳寿尽时,被叫去阴间哪里还有回去之可能?老残,却可在阴世一游,浑身又散发香气,可回归人世了,所谓“善缘发动化身香”是也。

  不管这阴阳之说是否真实存在,阳世修完美总归不是坏事,哪怕到了阴间也是真人。

  老残游记读后感4

  最近好象有点懒,只是草草地读几页书,有时连字都没认清,就过去了。可还是一股子热情地在那里读。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书这个朋友不想抛弃我,尽管我多么地一厢情愿。

  《老残游记》到底说什么,序言便有天下一哭之说,我要说这本书是刘鄂先生对社会,对人生,对儒道佛三家的一点感悟,那只从日边来的破船不就是日渐没落了大清帝国吗?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世,那个老残先生不想做官,却含情脉脉地奔走于官民之间,起着所谓救民于水火的作用。法纪乱了,一个郎中也成了改变官民关系的纽带。唉!一个老残,就是三头六臂,你又能救得了谁呢?

  书中所谓与姑和黄龙子的一段大论,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有道,有儒,有佛,很开人耳目。只是世人看世事,只看到了问题的方一个面,忽略了另一方面,好了坏了,兴了衰了,吉了凶了,死了生了,多了一个做梦的好由头。心静了,什么事情看淡了,就什么也没了。

  美中不足的是,狗尾续貂,刘鄂先生在续集里又加了阴司一游的话头,劝人向善的初衷令人敬佩,只是那十殿阎王总让觉得象光头上带的假发,多少令人有假的一种感觉,前脚还信誓旦旦地说儒学的门面大,而佛道总拿出些鬼神来吓唬人,言尤在耳,后面就弄出磨人的石磨来,好不可笑。

  书中那个可恨的玉太守和刚弼官长,还是给我的警示作用最大,一片“好心”,多少坏事,一个拿民命换官,一个拿民命显智。“你们都是小人,就我一个正人君子。”不走群众路线,往往走上历史的反动,成了孤家寡人。太刚,太柔,都不是处世良方。

  老残游记读后感5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很棒的书——《老残游记》,这本书是取原著里的精粹而著,比起原著更容易理解,情节也更紧凑明快,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

  《老残游记》,一听名字就应该知道,这是一名叫老残的人旅游时所写的东西。本书作者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先生,清末江苏丹徒人。他很喜欢科学,一心希望国家富强,但他那些谋求革新的主张,并不能被当时顽固的守旧派接受,最后受诬陷,流放新疆而死,书里的主人公老残,就是刘鹗的化身。其实,《老残游记》并不全算游记,他是通过描写酷吏的主要政绩,暴露出清代末年政治的黑暗与残暴,表现出民间生活的惨痛。

  在这本书里,老残是以医生的身份出现的,总是摇着一串铜铃满街逛,遇见不公事,就上去打抱不平、为民申冤。老残的第一站就是山东的蓬莱山,老残也是在此地出的名。他走到一处地方,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得了一种怪病浑身溃疡,每年都要犯几次病,谁也治不好,那日,老残正好摇着铜铃经过此地,说自己能治,说这是大禹传下来的方子,别的都不管用,黄家半信半疑,就勉强答应试试,结果,还真的药到病除,一直都没再溃疡,老残的医术就此传开。

  他接着开始云游四海,遇到了玉贤和刚圣慕两位“清官”,办案从来雷厉风行,但生性残忍,采用严刑峻法,冤枉了不少良民,刚圣慕还危害两条人命,有的当地老百姓胆大,就给老残说说这酷吏的暴行,有的怕招祸上身,就什么也不敢说,老残也是心里着急却什么也不能做,只得干着急。后来老残还帮助了一位妇女翠环,因为黄河闹水灾,她的家园被淹没了,被沦为妓女,后经老残相助,逃出了火坑,随老残回江南。

  我很喜欢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实况,以及清末那些酷吏“清官”敛财害命的所作所为,这些“清官”描边以清廉为名,实际上却用血腥手段统治和欺压人民。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很值得一读。

  老残游记读后感6

  最近刚读完,觉得很合我的胃口。老残一个人到处游历,用非常文艺的话来说就是流浪。有点类似美国的嬉皮士时代。只不过老残是一个人拿着铜铃行医,一个是开着破车飞驰在美国西部的公路。不同的是老残接触的多是官,或者说是为民请命的角色。

  我最喜欢看那段一个刘姓青年去找一位隐藏在山里的高人,一路上所见所闻让人犹如仙境,还遇到神仙似的人物,那段经历当真是回味无穷。到后来倒是无趣了些,结合了较多社会上的流行元素,不喜。总的来说很有意思,推荐。

  老残游记读后感7

  周六周日没事,浏览一下书架,拿下了一本古典名著,是《封神演义》和《老残游记》的合订本,内蒙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六本,八大古典名著,其中包括四大古典名著,剩下的四大就是《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我正在看的这两部。

  看看目录,《封神演义》很长,算得上是长篇章回小说,《老残游记》只有20回,应该算中篇吧,先从它看起,结果一下子就看进去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就看完了.给我的感觉是没有想到的好,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使我不忍释卷,文中借助老残为主线,很深刻地剖析一些社会现象,其深刻让人不由得佩服作者的犀利。作者亦堪称一个哲学家,对诸子百家分析评点,旁征博引,视野极度开阔,颇有大家风范,是一部好书,值得再读。

  老残游记读后感8

  “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

  处处鸺鶹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这首出自《老殘游记》的诗深刻揭露了官员的蛮横,同时又体现了老殘对其的不满和愤懑。老殘是一个世家子弟,但因其不崇尚官场,只愿做一郎中,却深受官员赏识。他很关心百姓生活,当时像他一样满腹经纶却淡泊名利者屈指可数,他的性情正是我所推崇的。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大步前进,人们处于繁忙的工作之中,大多数人只追求切身利益,忽视了精神生活的丰富,这使得整个社会物质丰富、精神匮乏,不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精神境界。

  其次,这首诗主题为讽刺官员执政问题。很明显,身为官员,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否则,“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官员应当以包拯为楷模,尽力维护人民利益,做到“廉直公恕”,切实为人民着想,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袖清风”“廉洁奉公”将会是大家的共识,那时的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在我今天所读的《老残游记》中,我最佩服的就是玙姑的才识,直至今日我才真正见识到女子的远见卓识和侃侃而谈。玙姑在与子平的谈论中充分展示了出来,她谈论的内容涉及文学、天文、政治、音乐等各个领域,其见解立意新颖,不落俗套,她的谈论使人钦佩又令人信服,无不展露其才智,更绝的是Y姑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她的琴声将人带入一个清幽雅致的境界,令人浮想联翩。真的希望能像玙姑那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啊!

  我其实并不想步入仕途,就我个人而言,我学习只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但人生活在社会中,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免不了受到社会因素的种种影响。我理想的生活是居住在一个世外桃源,整日与优美环境、优美文字相伴,有一个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我会努力去阅读名著,全面发展自己,我会尽力做到理想的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老残游记读后感9

  《老残游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认识晚清社会一部形象化档案。作者刘鹗,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自幼受到西方文化、近代科学的影响,精通医学、数学、水利工程、音律等,博学多才。小说以老残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晚清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于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小说渗透了浓重的佛教思想,解脱、放下、自在,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慈悲救世的佛教精神。从行医救人、姑子逸云关于“住世出世”的许多言谈,环翠的最终去向,及续集中老残梦游阴间等多个章节都有集中体现。小说对音乐、景色、心理等描写都非常精彩动人,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胡适在《老残游记。序》中提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画。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

  小说中出现的几个女性颇具亮点,都是集美貌、才艺、智慧、修养于一身的优秀女性形象,她们是男性眼中的艺术上登峰造极的表演者;可以是谈古论经博学多识不亚于男子的红颜知己;是对佛教思想领悟透彻、在出世入世中游刃有余的独立女子;是相夫教子恩惠贤德的大家闺秀。小玉、玙姑、逸云、德夫人等完全不同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封建社会里“三从四德”对男人的依附或从属,或纠缠在感情世界里不能自拔的女子形象。个个德才兼备,有胆有识,且具有异于同时代人的独立精神和觉醒意识。从作者的男性视角来看,作者对这些女子的态度是欣赏、钦敬、尊重,赞叹的,具有极强的平等意识,其实也寄托了自古到今男性社会里或者说是知识分子层面男人对女性形象完美的期望。这一点,即使在今天,也同样极具时代性和代表性(笑)。

  一、专才“小玉”。小玉说书有多好呢:“别人的好说的出,白妞的好人说不出。别人的好处人学的会,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小玉的相貌不过中人之姿“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眼睛如“秋水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脸那坐在远远强角子里的人,都觉着小玉看见我了”。听小玉说书会怎样呢: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她的演唱技艺之高: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陡然一落,又极力骋于千回百转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此后越唱越低,越低越细,那声音渐渐听不见…约两三分之久,这一出忽又扬起,如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乱散,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究其小玉特色由来:什么西皮、二簧、梆子腔一听就会,又把南方昆曲、小曲、种种腔调都装在大鼓书里面。好一个博采众家之长,善融会贯通,技艺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女艺人,金口一开迷倒众生。这是从观众视角看偶像,可看不可及的“梦中情人”。

  二、聪敏智慧的玙姑。书中第九回、第十回用子平之眼描出了一个多才多艺、能言善辩、有思想的女子形象。这是个“口颊只见若带喜笑,眉眼之间又颇似振矜”的女子,通音律、会弹琴、懂茶道,解人意、饱读诗书、对时事有着独特理解、对儒释道有着精准阐释,可以说经论理,“幸见姑娘如对名师”,尤其论“理”“欲”,美人与子平握手一段尤为精彩:请问先生,这个时候,比你少年在书房里,贵业师握住你手扑作教刑的时候何如?“这样亦师亦友的红颜知己世间难寻,让人”肃然起敬“,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三、坦率泼辣通佛理的逸云。在续集第三回里出现了一个斗姥宫的姑子逸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又风雅又活泼”,在逸云和德夫人卧谈的内容涉及逸云的情爱观、对佛理的初禅与变通。她对三爷的炽烈情感到分手前柔肠百转的心理剖析真是率真可爱,对出世入世的理解参透了佛理,与”精神上有戒律形骸上无戒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老残眼中”曲高和寡“之人。她能干、洒脱、伶俐,悟道修行,并影响和指引环翠最终的归宿。书中逸云引用《维摩诘经》中‘天女散花’之典故,和《金刚经》”无人相无我相“,‘世间万事皆坏在有人相我相’之语。这个人物表达了作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对人生终极境界的向往。于男性视角来说,这样的女性无异于人生的精神导师吧。

  四、夫唱妇随、有德有慧的的德夫人。却说这德夫人宽怀大度,对逸云欣赏疼爱有加,以至于生了收逸云做偏房的打算:“世间哪有这样好的一个文武双全的女人?若把他弄来做个帮手,白日料理家务,晚上等下谈禅;他若肯嫁给慧生,我就不要他认嫡庶,姊妹称呼我也是心甘的”。书中只字未提慧生对逸云的评价,倒是这夫人替夫君主动安排纳妾,根本无嫉妒之意,只有相惜之感,把世间好女子收入府中共同侍奉夫君。后通过对逸云的试探、深谈,到最后逸云对德夫人的开解,”‘德’为万教根基,种子有德,再从德里生出慧来,没有一个不成功的“”夫唱妇随“等言论,促使夫人认逸云为师父,如此德夫人倒也可无冒犯和冲撞佛门中人之忧,最终各得其所,功德圆满。若从男性视角来看,这样的夫人岂止是知书达理,简直是旧时代男性心理代言人,可心的解语花、肚里蛔虫,男人完全不担心”茶杯们“磕磕碰碰,倒是一派理想世界的和谐融乐。

  书中的这些女子,他们没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孟姜女的哀苦、虞姬的刚烈、孙二娘的跋扈冷血、穆桂英的武勇、青楼女的哀怨,却有着自己独立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外形赏心悦目,才学见地不输须眉,品性高洁兰心蕙质,她们和男性的关系是平等、独立,有独立思想、有安全距离,尽然呈现女子的美好特质。哪怕是对自己的爱情,也能不入庸常,从人性从现实去理解对待,不委屈,不纠缠,寻求自己的解脱和修为。这些特点,无论是古代或现代男性心理所共同需要和追求的,也是男性视角下对女性形象的完美期待和想象。

  老残游记读后感10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前些时候,看到网上传言,秦桧在家乡已站起来了,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真得让人迷惘和心寒)。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市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这十三人是被一种类似蒙汗之类的“千日醉”所害,通过雪得解药“返魂香”而救活)。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说内容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北京济南一带的风情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读后感11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创造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却是艰难坎坷,充满波折的。本书既是他为国家存亡的担忧,也是他对自己事业的哀叹,刘鹗希望用这本书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挽救国家的危亡。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写。”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 903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通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不过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己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己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后来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小说通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的“清官”滥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描写,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结论。作那些表面上所谓事事为民生的官员其实虚伪造作,而对政治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的老残在曾对们提出改革,让人们将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下去,但是老残的一番创新思想并没有引起反响,而当老残到山西谋求发展时,他说服了当地官员,却又难过京中大官的这一大关,从而发展受阻。晚清社会并不只是像我们所知道的官场腐败那样,它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现象。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晚清时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谓的“清官”的真面目。对我们学习历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老残游记读后感12

 这是一本书,是一双眼睛,它看透了世间的真理,它是一把剪刀,剪破了那些所谓“清官”的人皮。

  这本书叫《老残游记》,它被鲁迅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与其说我看着这本书,还不如说我与老残一起旅行,与他一起打抱不平,一起评判正误。

  其中,我最痛恨像玉大众那样的人。他打着清官的招牌,自认为很了不起,只会用酷刑使无辜的人屈打成招,想想真是可笑,难道他不懂世上还有一种叫“借刀杀人”的计谋吗?我觉得十分荒唐,这种人还配当老百姓的父母官,还配称之为大人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酷吏。

  在那时,只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但偏偏有些“伪君子”、“小人”使得社会变得乌烟瘴气,甚至连一丝笑都会变得邪恶,让别人怀疑、猜忌。这就是老残所看到的世间。

  虽然全书是批判了当时的官场的险恶和封建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书中,所描绘的大明湖的风光,黄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却同样令人神往。如镜湖,异常幽秀的月色,都给人以平静与安详的气氛,陶醉其中,便又不免担心,这平静能维持多久?又在想,这黄河的风雪又何时来打破这宁静?

  我的思绪飞涌着,而我的内心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我痛恨清朝政府的腐无能,恨封建社会的制度与险恶;但是痛心的是,可怜那些无辜百姓,受官欺压;但最伤心的是那些视事冷漠的人,有多少人会自己跳出来打抱不平?屈指可数啊!

  想了那么多,所以我写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国家富强而奉献,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老残游记读后感13

  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明白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述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之后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能够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能够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可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可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可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终,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终,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终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老残游记读后感14

  《老残游记》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全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

  老残,原名铁英,号补残。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可巧,天从不绝人之路,某日,老残偶遇摇串铃的道士,传授其治病技艺,包治百病,从此以后,老残一串铃铛闯天下,凭借高超的医术走上了他算不上飞黄腾达,却也可说是风生水起的游历生涯。其实纵观老残发迹史,除了他的为人善良,品行忠厚之外,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他的行医技能,他的医术撑起了他之后的广阔天空,所以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人有一技之长是多么的重要,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机会来临时刻,你有那本事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吗?

  文章开头,以老残梦境中同好友文章伯与德慧生相约拜访蓬莱仙境日出为线,引出了湖中大船中各色男男女女的不同智慧与看法,揭示乱世中老残目睹国事糜烂,再加上自己一生事业上的失败以及政治理想的幻灭,《老残游记》事实上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寄托。他曾在书中自叙:“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国家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老残游记》为当时中国社会之缩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将它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原因。

  在《老残游记》中,老残与官府的关系可以用若即若离来形容,算是半个官人,庄宫保、黄人瑞、王子谨、白子寿这些官员无不对其敬重有加,治水断案等公事如何决断也常向老残请教一二,可当“宫保要他搬进衙门去住,替他捐官”时,他便“半夜里逃走了”。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由老残所见“路不拾遗”的“清明盛世”引出,讽刺了玉贤自以为清廉,实则残忍至极的刽子手形象。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站笼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赛过活阎王,只要碰到,稍有不慎就必死无疑,在他手中的冤案不计其数,可就是这样“为抓一个坏人,宁可错杀一千良民”的官吏竟然因他捕盗成绩显著而被上司赏识,还被加官晋爵,可见晚清是从根子上坏掉了的,文中还引出的“刚弼”等“清官”形象也不在此赘述。

  也正是因为想看到玉贤这样“清官”的下场,就接着读了刘鹗的《老残游记—续》,可惜的是自从老残离开曹州府后,就再也没有描写过玉贤的下场,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可是仔细一想,这不正是对晚清社会更大的讽刺么,百姓活的都不见天日,哪会知道自己和别人什么下场,又哪有什么天道轮回。而如今,我们也应该庆幸我们活在这样一个好时代,我们做好分内之事,如有余力,多做善事,必然昌盛。

  可是最令我惊奇与有所收获的,不是这些讽刺社会如何如何的这些,而是老残游历阴间时,阴间人对犯罪与生命的理解。书中阴间对犯罪的理解:阎罗将一生罪业,盗戒定为最轻,杀人次之,淫律再次,因其为身体支撑,主要是不知节律损害身体,算为不孝之罪,而最重的罪为口过之罪,原因是“杀、盗、淫”世间毕竟是少数,而口过之罪,毁人名誉致其抑郁之死实则是比直接杀掉他罪责更大的,口过因世间对其惩罚最小甚至没有惩罚,恶语伤害他人,蛊惑他人,毁人名誉,背后嚼舌根的人在世界上最多,这样的人多了,世界也就不分青红皂白,好人日少,坏人日多,必至世界绝灭,可见,人多做些善事,勿恶语伤人是有多么多么多么重要,所以,做人,尽量留口德,忌口过。再说阴间对生命的理解:阴间将世界分为阳、阴、聱三层,人活阳间,人死为阴,阴死为聱,人怕见鬼,鬼怕见聱,鬼行地中如鱼游水中,鬼不见地,如鱼不见水,若在人间时常作恶,在阴间也常被野鬼叼去,而在人间积德行善之人,在阴间照样受各阴神礼遇,阴间再做恶的人就会成聱,沦落异乡。想想也是,一个人走了,就真的走了么,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活而已,我甚至认为,那些逝去的人还在关注着他们的孩子们,看他们是否积德行善,好好生活着,他们也一定会化为神灵无处不在的为你的人生保驾护航,所以,记得善良,做个真好人!

  最后,将我认为老残最喜欢的也是我最喜欢本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老残游记读后感15

  《老残游记》中,写人写事的技巧并不高,但写景却是《红楼梦》、《水浒传》所不能及的,更不是《西游记》所能比的。

  如书中关于大明湖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哪一株半株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这是静,就是一幅画,是如此的和谐与安详,光是颜色的词儿,就有十一个,而绿色就有三个:苍翠、绿、碧。

  苍劲的绿给人以无限岁月和历练的想象,一阵疾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正见树枝苍叶,晃出阵阵林涛,枝怒吼,风狂嚎,摇得苍叶上下翻,却不嬉笑。

  翠柏与苍松相映,翠柏更富有活力,鲜艳的衣装而清雅,连袈裟都逊色几分,香客拜佛,也会偷窥春色。

  碧绿如翡翠,耀眼闪人心,誓与皇家色一较高下,却不知深入凡世红尘中。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大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有声有景,分明一幅动态画,虽不如上段色调繁多,却也清新雅致,那一声渔唱,虽未听过,但在耳边响彻。

  书中的人固然重要,事情也重要,可没有场景,就算有仙家,也只是在白板上添了几笔,可有可无。

【老残游记读后感(通用15篇)】相关文章:

老残游记好词好句10-08

九年级语文上册《<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ppt08-17

《匆匆》读后感(通用15篇)08-22

《舍得》读后感(通用8篇)07-25

《舍得》读后感(通用6篇)07-24

《神笔马良》读后感(通用22篇)06-11

《名人故事》读后感(通用15篇)05-24

名人故事读后感(通用15篇)01-23

亮剑读后感(通用39篇)03-07

《秘密花园》读后感(通用5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