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销声匿迹
成语发音:
xiāo shēng nì jì
成语繁体:
銷聲匿跡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人或事物
成语例句:
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销声匿迹。(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长安提炼金银的宗某与卖烧饼的陈敬瑄十分要好,为争夺一个美女而反目成仇。两人绝交后,陈敬瑄当上了四川节度使。长安发生叛乱,宗某随逃难人群到蜀地锦江。他四处游荡,隐姓埋名,准备销声匿迹,结果在内江还是被陈敬瑄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