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雾霾这个词成为热议的话题,我们必须重视起来,有不少人以为雾霾是一个气象条件,其实雾和霾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混为一谈。我在此普及一下雾霾的有关知识。
1.何为雾霾?雾和霾是一回事吗?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霾又称灰霾(烟霞),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产生雾霾的条件:
雾霾常常相伴而生,大范围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在有利的天气条件下可维持数日。利于雾霾维持的天气条件包括:一是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在水平方向扩散;二是低空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易出现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垂直向上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边界层积聚。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中国气象局:霾的本质是“细粒子污染”
雾和霾都可以造成空气混浊,但却是两种气象。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霾”天气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霾的本质是“细粒子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气排放、焚烧物释放的烟尘、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
霾形成原因是在没有明显空气活动、风向由北转南、低空有逆温层(上暖下冷的稳定气层)、无风或微风等气象条件下,空气不对流,而空气中的悬浮物含量又比较高,全部漂浮在空中,不易散去,被阳光多次反射照耀后,天空就变成黄土色,空气变得格外混浊。阳光不能使霾散去,只有大风或者下雨才能使悬浮物扩散。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水晶,主要成分是水珠。雾多呈乳白色,大多数在凌晨以后形成,日出前最浓,日出后逐渐消散。霾和雾的区别在于水汽含量的大小,当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叫雾,低于或等于80%叫霾。
雾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霾。比如,前一天如果下雨,次日空气湿度加大,如恰巧遇上冷空气来袭,清晨时即可形成雾;但阳光出来后,由于空气对流不畅,空气水分减少,悬浮物被扬起,雾就可以转化成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