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急求<弥盖朗琪罗>罗曼罗兰的赏析!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3-16

我找到全文给你

扩展资料

“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人们对他既钦佩,又惧怕。最终他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驾于他的时代。于是,他稍稍平静了一些。他从高处看人,而人们则从低处看他。他始终是单身。他从不休息,连最卑贱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尝不到,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他从未得到过女人的爱。在这荒漠般的天地里,只有维多利亚科洛纳的友情,曾闪过一道纯洁而冷峻的星光。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炽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飞驰而过。贝多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黑夜。因为这黑夜就在米开朗基罗的内心。贝多芬的悲愤是社会的过错,他本人却天性快活,且渴望快乐。米开朗基罗则忧郁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能地躲开他。他在自己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米开朗基罗传》

大卫用他的弹弓, 用 的弓箭。

——米开朗基罗

贝多芬的痛苦来自病痛的折磨,米开朗基罗的痛苦来自他充满矛盾的灵魂:他既无残疾,也不贫穷。他出身高贵,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他的祖国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毁于战乱。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获得一大笔酬劳,但他却过着像穷光蛋一样的生活,只吃面包,喝点葡萄酒,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他惊人的长寿,一生渴望爱情,写出大量火热纯洁的十四行诗,但他却终身未婚,孤单到老;他的家族从未给他任何温暖,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身上榨取金钱,利用他的名誉到处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却使他出手大方;他骄傲固执,目空一切,他在艺术上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闹翻,但他又软弱可笑,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投降,做出种种与他名誉不符的可笑举动;他的艺术天分惊人,雄心勃勃,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惊世杰作,但他又不得不为教皇奔波卖命,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又有新的任务在催促着他,因此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他一生都在超负荷的工作,同时还要为那些没完成作品忍受内心的谴责;到了老年,他已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人们对他像对上帝一样敬重,无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他却越来越虔诚,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尽管米开朗基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尽管他一直没能实现自己最伟大的计划,可谁也不能否认他的艺术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精神,从大卫身上 们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严,人的意志;从摩西和奴隶身上看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是神灵,但他表现的却是现实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英雄的乐章:米开朗琪罗艺术赏析

米开朗琪罗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灵感和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他是非凡的雕塑大师,他是杰出的画家,同时又在建筑和诗歌方面显现出超人的才华。而且,他的长寿使他有更多充裕的时间进行艺术创造,并留下大量令后世心仪的杰作。不管是同时代的艺术家还是后辈的艺术家都受到了他的巨大影响。

1475年,米开朗琪罗出生在阿雷佐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这个村子的周围都是石头,住着许多采石工和雕刻家。这时,米开朗琪罗的生母去世了,他的父亲就把他交给了一个石匠的妻子抚养。米开朗琪罗成名之后曾打趣地说:“如果我脑子里有什么好主意的话,那就是在我的奶娘的奶里有凿子和锤子,用来造我的人像。”

米开朗琪罗14岁时被送到吉尔兰达约那里学习绘画,并在早期就显现出他的绘画天赋。后来,他被选入当时佛洛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开办的学校——美第奇美术学校学习,并得到美第奇的赏识。在这里,他阅读希腊的古籍,观赏希腊的作品,仿佛生活在古希腊的环境之中,他甚至感到自己是希腊雕刻家。也就是从这时起,表现力和美的雕像深深刻在了米开朗琪罗的心上。

米开朗琪罗名垂千古的艺术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男性的巨人,他们都是英雄,这是米开朗琪罗最显著的特点。他所创造的众多英雄中,最为著名的有以下两尊:

第一尊,《大卫》。从1501年8月到1504年,历时三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他的传世之作《大卫》。《大卫》标志着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创作进入了黄金时代。

15世纪初,佛洛伦萨运来了一块巨石,当时,有一位艺术家西莫内想用巨石雕成《大卫像》,不幸的是,他做的很糟,在两腿中间凿了一个洞,石块完全受到了破坏,无法收拾。因为无法驾驭,许多艺术家已经知难而退。可是米开朗琪罗正是用这块被搁置了近百年的废石块创造出一件引人入胜的杰作,创造出一个名垂千古的英雄。

大卫是一个圣经中的人物,公元前1010年至970年是以色列王。他在位时推翻了异族非利士人的统治,使以色列得到统一。这位英雄在年轻时有一个精彩动人的故事。当时,以色列王扫罗在位。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非利士人中有一位武士,名叫哥利亚,身高八尺,头戴钢盔,身穿铠甲,力大无穷,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以色列人死伤无数。哥利亚出战40余天,以色列人不敢出战。大卫的三个哥哥都到前线打仗了,他由于年幼不能参战,就去前线给哥哥们送饭。当大卫到达了前线时,他看到敌方的巨人哥利亚冲了上来,以色列人抵挡不住。这时,大卫满腔怒火要求出战,以雪民族之耻。扫罗王见大卫信心很大,就把自己的铠甲给他。大卫拒绝了盔甲,仍是一身牧童打扮,他率众走上战场,大声地痛骂哥利亚,等到哥利亚被骂的头昏脑胀时,大卫用甩石机甩出石头打昏了哥利亚。大卫冲上前去,拔出利刃割下了哥利亚的头,挽救了以色列。从此,少年大卫成了全国闻名的英雄。

传统意义上的大卫是个牧童英雄,但是米开朗琪罗使之成为一个巨人,一个无畏的,像神一样的角力者。这件作品表现了大卫即将投入战斗的片刻,艺术家将大为雕刻成了最完美的“对手”的样子。你看,他的头猛然左转,炯炯有神的双眼,怒视前方,左手紧握甩石器,手臂上的筋肉,条条爆出,直立的右脚,强劲有力,姿势既稳定又有动感。雕像《大卫》虽然只有一个人,没有哥利亚的形象,但是,大卫紧张的神情、雄健的体魄,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凶悍无比的哥利亚。作品还表现了大卫的献身精神,敌方哥利亚冲上来了,大卫是一个少年,能否击败哥利亚是未知的,但是,大卫做好了为祖国献身的准备,这正是艺术家要表现的更高的思想境界。

有意思的是,安放大卫时,包括达芬奇和波提切利在内的人士都要求将这件作品放到户外,即市政厅前面的.广场上。这也许是自古代以来将一座大型的裸体雕塑至于公共广场的一种创举。米开朗琪罗29岁时的一件雕塑杰作于是就成了佛洛伦萨的象征。佛洛伦萨的人民把大卫称之为“保卫祖国的市民英雄”。

第二尊,《摩西》。摩西是《尤里乌斯二世之墓》中40件真人尺寸大小的作品中的一件,《尤里乌斯二世之墓》被称为西方美术史上的雕塑极品。

米开朗琪罗所塑造的摩西形象,并不是弱不禁风的老人,他虽然胡须很长,但身体健壮,智慧非凡,臂力无穷,双目远视,神情紧张,坐姿充满动态,当他听到有人背叛摩西十戒时,脸向左转,怒目而视,左脚后伸,就要站起来斥责那个犯法的人。

摩西与大卫,都是英雄,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只能说,在大卫身上,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为捍卫祖国独立自由的坚强信念;而在摩西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出卖祖国的叛徒的无比愤怒。米开朗琪罗为什么要塑造这些形象呢?因为16世纪的意大利,内忧外患,意大利需要英雄,人民需要英雄,艺术家需要英雄,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没有英雄,于是艺术家就从圣经中去寻找英雄,歌颂英雄,来呼唤现实中的英雄。

米开朗琪罗雕塑的显著特点就是表现男性巨人的英雄形象。艺术家善于创造英雄,艺术家本身就是英雄。他的作品,举世无双。他的为人,使人敬仰。他敢于藐视一切,甚至可以跟教皇发脾气。他的一生都在无尽的痛苦的创造中,他没有舒适的生活;他没有良好的环境;他没有幸福的爱情和家庭。但是,他说:“愈使我痛苦,我就愈欢快”,“我的欢快就是痛苦”,“千万的欢乐不值一个痛苦”。正是米开朗琪罗的这种痛苦观造就了文艺复兴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

(尹丽)

读《弥盖朗琪罗传》有感

有时候,我在想,应该如何看待被人类称为“伟人”的这类人呢?这种疑问在看了傅雷译的《弥盖朗琪罗传》后更加强烈,但似乎无法找到答案。不过那“伟人”的形象却没那么遥远了。

弥盖朗琪罗,即现在一般通译的“米开朗琪罗”,是历史上有名的雕塑家,建筑家,画家,也是诗人,堪称“天才”。他的才能在文艺复兴时期大放异彩,留下了许多为后人称颂的艺术品。由于自身卓越的创造才能,弥盖朗琪罗也为同时代的许多人,包括教皇和王公贵族所敬仰,这也是许多人在教科书都能了解到的。

不过教科书似乎总要塑造完美的“天才”的形象,不愿揭开阴暗的一面,而罗曼'罗兰将这层掩盖人性弱点的帷幕撕下了。读完这本书,我认识到即使是“名人或伟人都与普通人一样受到历史的局限,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他——弥盖朗琪罗,是那样的一个矛盾体呀。

他热爱他的国家和同胞,当身在异乡时“便要为怀乡病所苦”,但是他对自己的同胞的态度很严酷,甚至当自己引以为傲的家乡——翡冷翠陷落时,他逃跑了!

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举世瞩目,却与同时代的很多知名艺术家结怨,交恶。

他是富有的,却让自己“如一个穷人一样生活,被劳作束缚着好似一匹马被磨轮底轴子系住一般”,因而健康被损毁,疾病缠身!

他屈服于权威,这归因于他的优柔寡断,赋性懦怯,却又因之而感到羞耻和无地自容。

他劳作了九十年却“没有一天快乐”,“竟不能实现他梦想的计划于万一”!

这就是世代为人们称颂的伟大的弥盖朗琪罗!他是如此活生生地从书本跃入我的脑海里,似乎要颠覆长时间以来的形象。他更加丰满了,也更加平实了。只有褪掉神圣的装饰,我们才能真正认识那些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历史的神秘感是不必要的,人们只需要触手可及的真实。